李仕蓉
(安顺学院 资环系,贵州 安顺 561000)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步,农业生产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存在品质、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但如果生产出来卖不出去,就会大大损伤农村经济以及农户的积极性。发展基于农业产业化的农村物流体系,是解决农业经济与市场衔接问题的重要举措。目前,农村迫切需要完善的物流产品服务,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消费都需要以物流信息平台为纽带,将农村与消费市场连接在一起,因此,发展现代化的、完善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广大农户,是将农业产品从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的全过程连接在一起的产业结构。在现代经济中,让农户自己去研究市场信息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农村经济又必须在市场的引导下去开拓市场、适应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壮大,完成农业产业化经营。因此,农业产业化的目标就是引导分散的农户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的生产经营模式,以现代科技手段为依托,实现生产养殖、加工配送、仓储销售等一体化的组织方式,是多方参与、共谋利益的经济共同体,通过农业产业经营系统内外部的资源整合,使农副产品的品质与服务质量符合市场需求,以获取更多利润。
现阶段的农业产业化情况是,农业生产的参与者数量多且分散,无序竞争使之无法进入更大市场,产业结构不合理,整体效益不理想,广大农户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在市场中往往处于劣势,获取的利润较低。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物流体系是有效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应通过物流公司连接农户与市场,根据市场需求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提供物流增值服务,从而使农户专心于农业生产,降低农户的市场交易费用[1-2]。
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抛弃传统观念,确立以市场为中心的现代农产品生产营销理念。基于农业产业化的农村物流体系通过生产加工、配送等活动满足消费者需求,全面体现了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趋势。
农村物流是以农业生产为中心,实现农业产品的运输仓储、加工包装、装卸搬运、配送管理等物流活动的过程。农村物流根据任务与形式的不同,其运作模式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农用物资的供应过程;其次是针对农业生产的物流过程;三是对于农副产品的配送销售过程[3-4]。农村物流体系在农业产业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农村物流使得农用物资供应和农副产品销售能安全迅速的实现。农村物流控制中心构成物流体系的一级物流节点,各乡镇物流点构成二级物流节点,各村物流点构成三级物流节点。农村物流体系设置如图1所示。
图1 农村物流体系设置结构图
现阶段我国农村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活动的主要路径是公路,而我国的农村公路网络规模仍然落后,公路密度较低。我国农用运输车辆的平均拥有量为20户一辆,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存储农产品的仓库数量不足,且现有仓库设施功能较少,对于农产品的存储程度不够,消耗浪费严重。
(2)信息化水平低。农业物流的信息化水平关系着物流服务效率与效益,现阶段农业物流信息系统所提供的物流信息质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物流经济的要求,农户对于市场供求信息的获取手段不足,从而导致无法跟上市场的变化,损失自身利益。
(3)人才培养滞后。物流人才是现代物流的根本,我国从事物流行业的专业人才在数量、层次、专业化程度等方面,都远远不能跟上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速度。
(4)服务管理不到位。由于整个农村物流网络缺乏统一规划,造成物流资源的设置不合理,部门分散,机制不健全,从而导致物流服务水平低,管理不严,难以形成比较健全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
(5)农村金融体制不合理。现行的农村金融政策功能不健全,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国有银行对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并协调农村经济金融体系与政策制度之间的关系[5]。
(1)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在产业链上,农村物流体系为农户提供物流服务、技术支持、金融支持等服务。从生产基地到加工基地,物流体系提供全程的产品加工包装、运输仓储等专业化物流服务。物流活动和物流费用被分离出来,区域性和系统之间的商流、物流及信息流的隔断被部分或全部打通,流通环节进一步减少,物流效率得以提高。其体系产业链结构如图2所示。
(2)农产品的配送流通。供应链上,应构建统一的物流平台、信息平台、产品数据库等,物流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进行采购、包装、配送等活动,并对产品进行严格的标准化加工与产品跟踪,进一步缩短产品流通环节,保障食品安全。其供应链结构如图3所示。
图2 农村物流体系产业链结构
图3 农村物流体系供应链结构
(3)农产品的批发销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批发市场经营和服务内容各异,构建统一的公共交易平台,能使各参与方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批发市场体系中,商流和物流被区分开来,物流不一定随着物权的转移而发生。批发市场及时地反映了市场需求和供给状态。由批发市场构建的物流平台、信息平台、销售平台、客户数据库等,使交易双方有了更多的可选择性。其销售链结构如图4所示。
(1)政策支持。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农村物流体系发展。采取财政贴息或补助方式,用于支持重大物流工程建设、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引导物流资源整合和传统物流改造提升,扶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2)保障措施。①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②建立物流业统计制度;③优化农村物流市场环境;④积极发展农业绿色物流。
(3)组织实施。在政府领导下,统一组织规划实施,协调解决物流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引导农村物流业协调健康发展。加强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既体现改革创新、适度超前,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布局合理,避免资源浪费。
图4 农村物流体系销售链结构
通过建立农村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发布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农特产品信息,促进交易活动,提供方便、快捷、可靠的交易和监控管理,以物流信息化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其主要功能如图5、图6、图7所示。
图5 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功能1
图6 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功能2
物流信息平台连接的节点间彼此都可通过信息平台交换信息。各物流参与者通过平台进行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对运输车辆进行身份认证,确保市场运作规范。信息中心提供安全认证信息,进出口业务中的信息可通过信息平台传到货运代理及交通运政等政府监管部门,单一运输或多式联运信息可送到航空、铁路、公路运输公司或货运代理公司。农户、加工方、销售商与物流公司之间可通过信息平台传递订单、发货合同及下达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业务指令,并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完成信息流程,也可通过信息平台进行资金核算及结算。由GPS/GIS系统对货物、车辆进行实时跟踪和调度管理。
总之,物流信息平台能与物流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节点连接,将各节点信息汇总,然后传送到目标节点,保证物流中的信息流顺畅,如图8所示。
图7 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功能3
图8 农村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主要节点连接图
其功能实现主要借助互联网(B/S)、客户端(C/S)、手机短信、手机上网(WAP)及无线网卡、GPS等多种技术手段。其系统结构如图9所示。
(1)互联网(B/S)。通过互联网物流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农产品的生产链、供应链进行查询,物流体系也可通过互联网选择运力、路线,并可通过平台向客户推荐农特产品。
(2)客户端(C/S)。利用日趋成熟的C/S技术,将一些常用功能进行打包,制作成农村物流信息客户端,固定用户下载安装后,登录即可使用,可减少网页访问时间,提高信息刷新速度,提高信息安全性和真实性。
(3)手机上网(WAP)。利用手机无线上网功能,登录农村物流信息网后可以快速、便捷的获取所需产品信息。同时,针对货运司机,发布最新最实用的货源信息,有效的降低空载率,减少待货时间,提高营运效率。
(4)GPS与物流网相结合。对产品和车辆进行定位跟踪,可以了解产品的流通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度,在物流信息平台的支持下,应用GPS/GIS系统实现对产品位移的即时跟踪,并通过平台进行信息传递,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物流客户可以借此随时监控自己货物的运行状态,物流体系则可动态指挥、调度运输工具,保证最佳路线运行。
图9 农村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结构
农村物流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正在迅速成长为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基于农业产业化的农村物流体系,对于降低农产品的物流成本,提高农民收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1]张士云,许多.农业产业化经营呼唤农产品营销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00,(8):23-25.
[2]张敏,谈向东.现代食品冷链物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07,(20):137-138.
[3]郭翔宇,郑秋鹛,李友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4]高红梅.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商业时代,2010,(22):40-41.
[5]朱丽,祝玉华.利用物联网技术的现代粮食物流跟踪设计[J].粮食流通技术,2010,(3):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