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唱歌的火炉

2014-02-19 08:20:13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14年1期
关键词:茅盾文学奖迟子建柴火

什么样的童年是美好的?生长于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动乱时期的中国父母们很难回答这个问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团花似锦的童年。但是清贫和孤寂却不等于心灵贫乏和空虚,不等于没有情趣。大自然能给孩子们提供很多玩耍的场所和玩物。

“童年的光影,在我心中从未暗淡过,因为它永远是生命中最明亮的部分。”茅盾文学奖得主迟子建如是说。她以优美至极的散文格式写就《会唱歌的火炉》,讲述了自己在大兴安岭北极村一带成长的北方童年。火炉、失传的农具及北极光等北方特色浓郁的生活细节让人又新鲜又感慨。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大兴安岭度过的。那里一进入九月,大地的绿色植物就枯萎了,雪花会袅袅飘向山林、河流,漫长的冬天缓缓地拉开了帷幕。

冬天一到,火炉就被点燃了。它就像冬夜的守护神一样,每天都要眨着眼睛释放温暖。一直到次年的五月,春天姗姗来临,火炉才能熄灭。

火炉是要吞吃柴火的,所以一到寒假,我们就得跟着大人上山拉柴火。

我们家拉柴火,都是由父亲领着的。我们通常是吃过早饭就出发。冬日的阳光映照到雪地上,格外刺眼,我常常被晃得睁不开眼睛。父亲生性乐观,很风趣。他常在雪路上唱歌,打口哨。他的歌声有时会把树上的鸟给惊飞了。我们拉的柴火,基本上是那些被风吹倒的树木。它们已经半干了,没有利用价值,最适宜当柴火。父亲是个爱树的人。他从来不伐鲜树,所以我们家拉柴火是镇上最本分的人家。为了这,我们就比别人家要费劲些,回来得也会晚些。

倒木是有限的,它们被积雪覆盖着,很难被发现。我最乐意做的,就是在深山里寻找倒木。寻着寻着,听见啄木鸟笃笃地在吃树缝中的虫子,我就会停下来看啄木鸟。要是看见了一只白兔奔跑而过,我又会停下来看它留下的足迹。由于玩的心思占了上风,所以我找到倒木的机会并不多。往往在我游山逛景的时候,父亲的喊声会传来。他吆喝我过去,说是找到了柴火,我就寻着锯声走过去。父亲用锯把倒木锯成几截,粗的由他扛出去,细的由我和姐姐扛出去。把倒木扛到放置手推车的路上,总要有一段距离。有的时候我扛累了,支持不住了,就一耸肩把倒木丢在地上,对父亲大声抗议:“我扛不动!”那语气带着几分委屈。姐姐呢,即使那倒木把她压得抬不起头来,走得直摇晃,她也咬牙坚持着把它运到路面上。

冬天的时候,零下三十、四十度的气温是司空见惯的。在山里呆久了,我和弟弟都觉得手脚发凉。父亲就会划拉一堆枝桠,为我们烧一堆火。洁白的雪地上,跳跃着一簇橘黄的火焰,那画面格外美。我和弟弟凑上去烤火。因为有了这团火,我和弟弟开始用棉花包裹着几个土豆藏到怀里,带到山里来。待父亲点着了火,我们就悄悄把土豆放到火中。当火熄灭后,土豆也熟了,我们就站在寒风中吃热腾腾、香喷喷的土豆。后来,父亲发现了我们带土豆,他没有责备我们,反而鼓励我们多带几个,他也跟着一起吃。于是,一到了山里,柴火还没扛出一根呢,我就嚷着冷,让父亲给我们点火。父亲常常嗔怪我,说我是只又懒又馋的猫。

现在想来,我十分感激父亲。他让我在少年时代能与大自然有那么亲密的接触,让冬日的那种苍茫和壮美注入了我幼小的心田,滋润着我。每当我从山里回来,听着柴火在火炉中噼噼啪啪地燃烧,都会有一股莫名的感动。我觉得,柴火燃烧的声音就是歌声,火炉会唱歌。火炉在漫长的冬季中就是一个有着金嗓子的歌手,天天歌唱,不知疲倦。火炉的歌声使我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和朴素,懂得了劳动的快乐,懂得了温暖的获得是有代价的。

(节选自《会唱歌的火炉》)

迟子建 1983年开始写作,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出版有八十余部单行本。曾获得第一、第二、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励。作品有英、法、日、意、韩、荷兰文等海外译本。

责任编辑 周锦宜endprint

猜你喜欢
茅盾文学奖迟子建柴火
烧柴火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父亲的柴火 母亲的年
弄柴火
妈妈菜的柴米油盐——兼品二毛《妈妈的柴火灶》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45
试论迟子建新作《群山之巅》的诗性呼唤
迟子建:为何能长期保持高水准的创作?
北京文学(2016年9期)2016-09-08 21:40:21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创作观念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6:00
茅盾文学奖评委高海涛盛赞《岭南创作文丛》
湛江文学(2015年12期)2015-12-19 02:11:00
茅盾文学奖
焦点(2015年8期)2015-09-30 21:16:58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2014年1期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的其它文章
一觉醒来
睡觉的故事
童年的味道
黑白
雨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