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您毕业于哪所学校,学的是什么专业?这份专业大致需要学些什么,您是如何看待您所学的专业的?
Z: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这个专业最主要是来培训学生的播音、主持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应用技巧。当然,还有基础文化课的学习以及新闻方面的知识。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属于在镜头下光鲜的专业,但就目前而来,它更多在提高语言面貌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给了我大的帮助。
2.几年的大学校园生活对于您走上社会提供了哪些帮助?您觉得在校园中得到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Z:在学校的这段时间除了提高理论知识之外,主要是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比赛已经实习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也为未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您上学期间参加过不少活动,那么您认为现在校园里的大型活动,如学生会、校级大型活动等等,学生参与其中有何益处?
Z:这样的群体性活动一定要认清自己加入的目的和需要,要看清究竟加入到其中是能够提高协作能力还是会浪费自己的课余时间。参加这些活动能够提早地明晰一些社会的分工与协作,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遇到同样的情形会比较容易上手和预判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肯能出现的状况。当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也能够加深对自己能力的一个把握。
4.实习时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是否是自己选择的还是其他原因?这份工作是否坚持到现在,若不是,为何选择更换?
Z:第一份工作是在中央电视台某部门的实习记者,是自己选择的。这份工作没有坚持到现在,其实原因很简单,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实习之后,发现电视新闻虽然与我的专业较为吻合,但是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和生活,可能还是觉得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不太适合自己吧。于是后来就选择了自己喜欢又觉得相对适合自己的工作。
5.现在的工作最初是什么吸引的您?
Z:首先我觉得文化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空间,这个平台也能够让自己充分发挥所学的知识,能够充分运用积累的社会资源。而且“北京文化硅谷”这个项目我觉得也非常了不起,我愿意为了这个项目尽我所能去奋斗。
6.能否简单描述您目前的工作,每天的工作状态和流程?身兼数职是否给您带来不小的挑战与压力?
Z:现在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负责项目的对外宣传和介绍,主要针对的是政府部门领导、投融资方和一些合作企业的领导。每天要根据宾客到访的时间安排会议室,准备PPT以及相关的音视频资料,然后按照会议流程需要进行项目的讲解。如果需要外出或者宾客要参观项目地,还要安排车辆和相关的接待等等。身兼数职倒是没有,只是各方面的参与会比较多一点,各个部门也都能帮到忙,我觉得这对我来说也算是一种锻炼,挺好的。
7.目前许多大型企业公司中都会有新闻发言人一职,相信很多读者们都会对此不太了解,简单向读者们讲讲此职位的工作范畴和您认为胜任该工作重要核心的能力是什么。
Z:新闻发言人,是代表其他自然人或法人(如公司、政府或其他机构)的身份发言,并向记者宣传情况、回答提问的公共关系人员。这个是百度对于新闻发言人的描述,简单来讲,我的理解就是代表企业对外宣传口径的专门人员。如果代表企业,首先当然要了解企业的方方面面,包括发展历程、组织架构、核心业务和发展规划等,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8.很多人都在业余时间里无所事事,您的业余时间,或者说非上班时间是如何安排的?有些人在休息时间里选择“边工作边放松”,您是否也是一样?您又是怎么看待的?
Z:通常情况下没有特别固定的休息时间,所以在规划起来有的时候比较麻烦,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嘛。不过我会尽可能地给自己安排一些事情,打打球,逛逛街,和朋友们聚聚什么的。当然,假期里也会经常主持一些晚会和活动,毕竟专业不能丢,还是要有自己的坚持,呵呵!
9.您的人生发展目标是否与企业的人才培养规划相契合?如两者出现不一致时,您是如何处理的?
Z:还是比较契合的,而且公司也比较重视新闻发言人的培养。
10.大学生初次步入社会,您认为学生最主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最重要的心态是什么?
Z:首先,选对单位和企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这个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一定要明确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能做好什么,想得到什么。参加工作时一定要保持谦逊的平常心,这对打好基础来说非常重要。
11.对于人生的未来规划,您有何目标?
Z:首先要把本职工作做好,然后随着工作的深入和企业一起成长吧。我对我们公司的项目“北京文化硅谷”充满了期待,明年也将会是项目的重要一年,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起来。
12.能描述一下您的个人性格,爱好,生活状态,能否举出例子?
Z:性格比较外向、活泼、较真儿也有点极端,但还挺好相处的,呵呵。爱好就比较广泛了,像运动、收集球鞋、旅游、摄影、画画什么的都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兴趣,一直都在坚持也没放。生活状态应该说比较忙碌吧,但大多情况还是比较有序。
13.您是如何看待当前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的,针对进大企业还是小公司的选择上能否给予学生读者们一点建议?
Z:就这几年来看,大部分毕业生的选择我个人感觉还是稍微有些盲目。特别是在这样毕业生数量大,就业压力的大环境下,大家在选择上也很容易缺乏目的性。这也是我为什么特别希望在校生能够早一点选择实习单位的原因。早一点尝试,就会早一点知道什么适合自己,哪一方面还存在不足。在社会的历练当中,也会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什么职业是自己的短期目标和终极目标。如果有能力的话,还是建议去有一定规模的公司,平台更广阔,各方面制度也比较完善,竞争激烈,进步也会相对比较快。
14.最后,请给现在的大学生们一些寄语吧。
Z:踏实工作,老实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