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契冬奥会引发的大国博弈

2014-02-13 22:43:41张敬伟
华声 2014年2期
关键词:索契开幕式领导人

张敬伟

随着索契冬奥会的临近,俄罗斯总统普京声称要不顾一切确保索契冬奥会的安全。原因是不久前在俄罗斯南部城市伏尔加格勒的火车站,发生了连环恐袭。一个俄罗斯北高加索的极端伊斯兰组织声称对连环恐袭负责,并威胁索契冬奥会。

这给耗资巨大的索契冬奥会蒙上了阴影,但让俄罗斯尴尬的并非是恐怖组织的威胁,而是来自西方世界对索契冬奥会的抵制。包括美国、法国和德国三个主要西方国家的总统,都表明不会出席索契冬奥会的开闭幕式。英国首相卡梅伦虽然反对任何抵制,但也表示由于其他日程而不能出现在索契冬奥会的开幕式上。

西方国家和俄罗斯的矛盾由来已久。西方领导人不喜欢普京的执政风格,尤其是在俄罗斯收留斯诺登之后,美国不给普京面子。而俄罗斯一项反同性恋的法律,更激起了西方国家的公愤。这让俄罗斯想起了1980年的莫斯科夏季奥运会──因为当时苏联入侵阿富汗而引起众多国家抵制,只有81个国家参与。

中俄关系不断巩固

相比“冷战”时期公开的意识形态对抗,索契冬奥会引发的西方国家抵制,有故意让俄罗斯难堪的意味。这也凸显,意识形态的阴霾依然笼罩在地球上空,而彰显人类和平精神的奥运会反而成为意识形态对抗的场所。西方主要国家缺席索契冬奥会,证明了一个基本逻辑,西方国家和俄罗斯长期积累的矛盾难以消解,索契冬奥会也因此成了大国博弈场所。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前宣布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是对俄罗斯对北京奥运支持的回报(时任俄罗斯总理普京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也凸显中俄两国非比寻常的关系。路透社评价为“习近平给普京伸援手”。的确,俄罗斯总统普京和西方的关系变得日益糟糕,但东向战略收到了成果。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全方位发展,在地缘政治的合作上呈现出抱团取暖的态势,尤其以中俄为核心的“上合组织”,在区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在西,这一组织可制约北约东扩对俄罗斯的压迫;在东,可缓冲美国亚洲再平衡带给中国的地缘压力。

日俄关系难有突破

习近平主席“捧场”,让普京欣慰,也给世界释放了中俄关系不同一般的信号。令人讶异的是,原本决定出席闭幕式的日本首相安倍突然决定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安倍的“赶场”是给俄罗斯面子,但人们对安倍和美国不同步的立场还是有其他引申:一是为了北方四岛,二是为了中日领导人峰会?但安倍的“赶场”似乎难有收获。

对俄罗斯而言,冬奥会的气氛不适合谈北方四岛问题;对中国而言官方已经明确表示习近平主席不会和安倍举行会谈。安倍“赶场”是利用索契冬奥会达成本国政治目的,功利性强但不会有所斩获。以普京总统强势的政治性格,“普京对西方领导人不给索契冬奥会面子不屑一顾”。但这将加剧俄罗斯同西方国家的裂痕,尤其会影响俄罗斯和美法德三国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西方国家对待抵制索契冬奥会也是有区别的。美国在欧亚重要的两个盟友日本和英国,他们的立场就与美国不同,日本首相与会,英国首相虽不出席开幕式但明确反对抵制。北欧国家领导人大多数表示出席冬奥会开幕式,据俄罗斯外交部统计,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欧洲国家领导人有20多个。瑞士联邦前主席毛雷尔认为抵制索契冬奥会是“刻薄的”。普京总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奥运会不是政客的竞争,而是运动员的竞赛。”但世界是多元的,国际关系是复杂的,意识形态隔膜是顽固的,现实的利益冲突更无时不在。纯粹的奥运会赛场是不存在的,反而成为大国博弈最直接的舞台。在西方看来,抵制冬奥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也让俄罗斯难堪,但也加剧了同俄罗斯的矛盾,使世界变得更不太平。如此抵制,并不明智。

摘编自国能网

猜你喜欢
索契开幕式领导人
索契
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上的“半身少年”
为什么大家都想住在索契
中共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带头廉洁自律
文史春秋(2019年11期)2020-01-15 00:44:28
《人民日报》十九大开幕式报道话语分析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6:38
观里约奥运会开幕式
领导人这样说“健康”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48
如何成为优秀领导人
运动会开幕式
领导人的访美瞬间
廉政瞭望(2015年19期)2015-12-23 02: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