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实际问题是机构编制工作的核心价值

2014-02-13 20:17:25李刚
机构与行政 2014年1期
关键词:体制机制机构编制实名制

李刚

一、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了全面部署。无论是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还是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乡镇机构改革、部门行业领域的改革工作,都是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

1、通过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改革就是把政府不该管的事项交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的事项界定清楚,通过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发展活力。中央和省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后,临沂市迅速行动,对改革中可能涉及到的部门单位进行了深入分析,积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组织开展了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把原有的216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到110项,5个部门不再保留行政审批事项,总体减幅达到49.1%,并进行了信息公开。通过清理,使临沂市成为全省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市之一,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为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0+6”产业计划、“1531”骨干企业培植、“1332”商贸名城建设等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积极解决公益服务发展不够快的问题。临沂作为全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事业单位总量相对较大,分布在教、科、文、卫、农林水等不同的行业,涉及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分布面广,干部职工的数量多,在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事业单位种类繁多,职能各异,大部分设置是合理的,但有些单位也存在设置不够科学、职责不很明晰、管理不太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事业单位和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逐步加以解决。临沂市按照上级政策要求,扎实开展了事业单位清理规范,进行了初步模拟分类,拟订上报了《临沂市事业单位分类建议目录》及情况说明,为下一步制定市里的分类目录打下坚实基础。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调整优化了部分事业单位布局结构,解决了一些事业单位机构设置不规范、编制管理不严格等问题,基本明确了现有单位的职能、依据、发展方向,为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能力奠定了基础。

3、着力抓好重点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由于乡镇一级政府没有与其责任相一致的管理权限,造成“看得见的事情管不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临沂在优先发展重点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实践。2011年起,按照大力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的要求,在开展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提出加快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确定了12个优先发展重点镇,实行简政放权、扩权强镇。首先是简政,参照大部门制改革的思路,进一步精简整合乡镇各类机构,综合设置了“三办五中心”,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其次是放权,将城镇建设和管理、项目审批等40余项管理权限集中下放。目前,改革效益已经显现,12个重点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0%以上,两年时间实现了“三年倍增”目标。这次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进一步加大了向乡镇一线放权的力度,着力下放社会管理、城镇规划建设等领域的权限,将更好地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二、围绕盘活用好机构编制资源,解决机构编制紧缺的问题

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机构编制资源的需求,与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的矛盾,比较突出。临沂市结合实际,在盘活用好现有机构编制资源方面进行了探索,有效缓解了机构编制紧缺的问题。

1、调整理顺重点领域管理体制机制,发挥好现有机构编制资源的效益。围绕城市规划、商城管理、保障民生、蒙山旅游等重点领域,积极盘活用好机构编制资源,取得了明显成效。例如,在市县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中,结合临沂实际,在全市范围内统筹调剂机构编制资源,较好地解决了部分辖区执法力量薄弱等问题。再比如,蒙山是山东第二高峰,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旅游资源相对分散、管理体制比较松散等问题,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临沂市按照整合优势景区资源的原则,把不同县区分散管理的蒙山旅游区,整合为一个管理机构,即市蒙山旅游区管委会,并明确管委会主要负责旅游区的规划、发展和管理服务,把经营性的业务全部推向市场,带动了蒙山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通过对蒙山旅游区管理体制的调整理顺,有效地整合了机构编制资源,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的显著提升。

2、科学整合乡镇机构编制资源,积极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00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临沂市共有乡镇180个,乡镇设置较密、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部分乡镇运转困难,兴办社会事业力量薄弱;部分乡镇规模过小,人口不足3万,经济实力弱,难以形成集聚优势,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临沂市积极稳妥地进行了乡镇规模调整,全市乡镇个数由180个减少为157个,整合乡镇行政机构92个、事业机构115个,乡镇总体布局进一步优化、基层机构编制资源进一步整合、社会管理成本进一步降低,为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优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盘活事业编制资源。为进一步提高事业编制资源的使用效益,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临沂以部分单位为试点,积极开展市直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调整理顺工作,成效明显。机构编制部门认真梳理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情况,反复与各部门沟通协商,严格把握上级有关政策要求,确保了撤销合并机构稳妥可行,调整编制数额有增有减,规范机构编制事项有根有据。通过调整理顺,巩固深化了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成果,为下一步的事业单位分类打好基础,同时有效地盘活了所调整单位的事业编制资源。

三、围绕加强和创新管理方式,解决机构编制管理难度大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中央明确提出“本届政府不再增编,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省里提出机构编制以2012年底总量为基数,只减不增。落实好中央、省的控编要求,坚持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制度是关键,抓好实名制管理是基础,落实好评估考核是保障。

1、严格执行集中统一管理制度,是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关键。近年来,中央、省先后下发文件,要求严格执行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制度,查处了一些典型案件,纠正了个别部门干预下级机构编制事项的行为,这些做法有效维护了机构编制工作的严肃性。临沂市按照中央、省部署要求,严格执行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编制审批制度和程序,凡涉及职能调整、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增减的,统一由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按程序报同级机构编制委员会或党委、政府审批。但凡部门单位提出机构编制事项未经编制部门同意,或未事前与编制部门沟通的,不得提交党委、政府常委会进行研究。编制与纪检、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联合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建立联合督查机制,有效防止了违纪问题的发生。

2、抓好实名制管理工作,是实现机构编制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临沂市先后投入40余万元建设完善了实名制管理系统,提升了系统功能,对数据库内的机构编制信息,进行了逐一更新和完善,并制定出台了《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了实名制管理长效机制。组织、机构编制、人社、财政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和系统管理权限,定期校核实名制数据库信息,确保数据库信息完备准确,共同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管理工作。目前,实名制管理系统已在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机构编制统计、监督检查、事业单位监管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创新发展、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维护党委政府形象等方面,产生了显著效益。

3、落实好评估考核制度,是发挥机构编制管理资源效益的保障。从以往机构编制工作来看,往往重审批、轻管理,注重对编制资源的配置和部门职责的界定,却忽视了对编制资源使用效益、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评估和管理。近年来,省里部署开展的政府部门机构编制评估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等工作,对于解决以上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临沂市对此高度重视,以编委名义印发了《临沂市政府部门机构编制评估实施意见》,要求5年内完成所有政府组成部门的评估工作,明确了评估的模式和程序,县区和市直各部门同步推进。市直选取了财政、国土、交通、环保、园林等5个政府部门作为首批评估对象,开展评估。研究出台了《临沂市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明确了考核内容、考核方法等,选取公益性较强、服务范围较广的教育、卫生等部门,开展绩效考核的试点工作。

关键词:机构编制 体制机制 实名制 评估考核

猜你喜欢
体制机制机构编制实名制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义
实名制验证快速闸机通道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机构编制实名制与档案管理
兰台内外(2017年5期)2017-06-06 02:24:18
快递实名制怎样才可行?
中国储运(2017年6期)2017-06-05 09:26:46
网通政务新浪潮 共话机构编制新未来
——2017年第一期机构编制部门信息化专项培训班(领导力班)顺利举办
实名制
欠发达地区创新型政府体制机制优化策略
经济师(2016年11期)2016-12-15 13:43:33
检察机关不规范司法行为的原因分析
法制博览(2016年11期)2016-11-14 09:53:48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14:32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