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稚珪的法治思想

2014-02-13 20:11:00叶景贤
国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法理高官大国

叶景贤

炎黄故土,两千多年的专制政体,一直是一个君主独裁、权大于法的人治社会。在这样的政体下,孔稚珪敢于向齐武帝提出“驭大国者以法理为本”的主张,这种思想和勇气,是十分可贵的。

孔稚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朝齐武帝萧赜年间,官至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孔稚珪博学能文,风韵清疏,以传世之作《北山移文》,名重千古。他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孔道隆,官至侍中,父亲孔灵产,在南朝宋明帝泰始年间,任晋安(今福建福州市)太守。孔稚珪生活在高官厚禄的环境里,在既得利益的家庭里长大,却是一个直言敢谏的耿介之士。永明九年(公元491年),孔稚珪上表曰:“臣闻匠万物者以绳墨为正,驭大国者以法理为本。……今律文虽定,必须用之;用失其平,不异无律。……今府州郡县千有余狱,如令一狱岁枉一人,则一年之中,枉死千余矣。”孔稚珪主张,治国以法理为本,有法必用,用法必公。如果用法不公,全国一千多个监狱,一狱一年冤死一人,一年就有千余人冤死。他甚至主张,宁可错放,不可错杀。

齐武帝对孔稚珪的主张,虽然“诏报从纳”,但是,却没有施行。窃以为,这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结局了。用当代人的眼光看,孔稚珪的祖父、父亲,都是前朝高官,是新朝执政者的大忌。孔稚珪作为前朝高官子弟,敢于以刺耳之言,对当朝政务指手画脚,说三道四,齐武帝竟然没有判他“复辟翻天”之罪,没有致其“家破人亡”,对其“反动言论”,还“诏报从纳”,这个结局,也真够可以的了。

孔稚珪的“驭大国者以法理为本”思想,距今一千五百多年了。由此可见,炎黄子孙的法治梦想,神州大地的法治历程,真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

猜你喜欢
法理高官大国
吐槽大国
趣味(语文)(2021年3期)2021-07-16 06:46:10
多想记住你的脸
歌海(2020年2期)2020-05-12 01:07:09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10《百骏图》:清廷洋高官的中西绘画大融合范本
艺术品鉴(2017年11期)2017-04-23 05:17:14
检察机关强化刑事诉讼监督权的法理阐释
韩国高官配偶套上了“紧箍咒”
国外高官的财产公示
讲情理更要讲“法理”
环境损害鉴定法理依据探讨
农村土地承包权退出的法理依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