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趋势 新特征 新谋略
——当前阶段浙江服务业发展的趋势性规律和若干启示

2014-02-04 03:02:09潘毅刚
浙江经济 2014年18期
关键词:服务业浙江经济

潘毅刚

新趋势 新特征 新谋略
——当前阶段浙江服务业发展的趋势性规律和若干启示

潘毅刚

当前阶段浙江经济增长的动力已从制造业单轮驱动,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逐步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结构转变,并呈现持续加快、不可逆转的趋势

新趋势:服务业正加快成为浙江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当前,在浙江经济增速中枢从高增长区间向相对较低的中速增长区间转移的关键时期,服务业正在成为新常态下浙江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主引擎。突出表现为“两快两稳”:“两快”即增加值增速和投资增长相对较快。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幅高于GDP增速1.2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增速1.9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增幅比全社会和二产投资分别高5.5和14.8个百分点。“两稳”即增长贡献稳定和效益贡献稳定。上半年全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2.8%,分别比上年同期和去年全年高8.8和5.8个百分点。1—5月全省实现服务业地税收入占全部地税收入达到68.34%,增长对全部地税收入增长贡献率达57.04%。

必须看到,在浙江经济换挡和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并不是暂时性的,而是一种长期性趋势。与过去工业化快速扩张期显著不同,当前阶段浙江经济增长动力已从制造业单轮驱动,逐步过渡到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结构转变,并呈现持续加快、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一判断主要基于三点理由:

一是服务业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不可改变。2004年以来沿海发达四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总体均呈现持续提高的趋势。虽然浙江和广东上升幅度与江苏和山东有一定差距。但这很大程度是因为近十年来浙江、广东更多地依靠高速增长工业品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由于服务部门大多是不可贸易部门,工业品出口加快,必然此消彼长,使得服务业比重相对较高的广东和浙江该指标在振荡中上升。未来随着出口进入中低速增长期,传统制造业和重化工业加速“去产能化”,工业比重结束高点向下调整,浙江服务业占比也将告别“振荡”,加速提高。

二是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深入推进中服务业迅猛发展的趋势不可改变。当前浙江服务业增速快于经济增速并不是“昙花一现”,近十年浙江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平均高出GDP增速1.2个百分点。服务业迅猛发展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的必然结果。比较近些年来沿海地区数据地图可知,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越高,服务业发展机会也越多。未来在立体化交通和高速信息化网络的紧密联系下,随着沿海地区生产制造环节加速向劳动力和要素成本更低的地区和国家转移,信息平台经济、总部经济、金融、研发设计、营销、物流、文化等生产性服务高端环节将更多的留在沿海地区。这也将使得沿海地区集聚更多高增值、广辐射、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并带动个人消费性服务业快速增长,引领新时期区域产业分工和价值链提升,沿海地区服务业将会迎来新一轮发展高峰期。

三是经济活动人口从农业、工业和建筑业加快向服务业转移的趋势不可改变。国际经验表明,服务业吸纳就业比重总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浙江趋势亦不例外。但过去十多年,以工业和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是浙江就业人口主要流向。随着近年来浙江建筑业发展放缓以及工业转型升级,服务业将逐步成为就业的主渠道。当前全球高收入国家中服务业就业比重均超过65%,美国、英国接近80%,中等收入国家也已达到60%以上。与之相比,浙江服务业就业比重仅为34.9%,进一步上升空间巨大。劳动人口“服务化”,这既是浙江工业提质增效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最基本动力所在。

新特征:正确把握未来服务业发展的七种变化

当前服务业内部升级调整的势头正在加快,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阶段性变化。主要表现在:

特征一: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生产性服务业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有利于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欧美等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总量的比重达到70%以上,占GDP的比重也达到50%左右,而浙江分别仅有50%和23%左右。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抓制造业提质增效,很大程度是抓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企业“服务化”,加快进行柔性制造、智能制造、虚拟制造、敏捷制造和绿色制造。美国IBM、苹果公司等制造企业的转型发展历程表明,制造业之“强”,不在规模和比重,而“强”在能控制科技研发、信息服务、营销网络、资本运作、文化塑造等价值链高增值服务环节。

特征二:以ICT①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Technology的简称,指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经济发展突破临界点,方兴未艾。近年来,国内正在掀起一次信息经济引领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正对各个行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乃至城市建设理念、政府职能转变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产生深远影响。有专家就指出,网络价值之总和会随着网络用户数以几何级数增长。不同于工业经济边际报酬递减,在信息网络经济中,成功是自我增强的,边际成本很低,边际效益回报递增,它的深入发展将对全部产业是“一次革命”。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企业迅猛崛起进一步证明,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是21世纪发展的最强有力动力之一,并将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特征三:财税制度深化改革将调动发展服务业的内在动力。全国推广“营改增”将是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措施,其最直接作用是降低了服务业税负,实现了服务业与工业税负公平。更重要的间接影响是,将倒逼我国财税体制深化改革,优化中央和地方财税分成关系,引导地方政府加快转变“重工业、轻服务业”理念,这既有助于克服当前或者今后长期可能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也有利于适当削弱地方政府在生产环节的投资冲动,提高其促进消费的刺激,进而把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新战略引擎来推动。

特征四:服务贸易的崛起。当前,相当部分服务行业正由不可贸易部门加快转变为可贸易部门。全球服务贸易的增长快于货物贸易增长,服务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比重也已达到1/5左右。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较快,2012年服务出口已位居世界第五,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的4.4%,进出口提升到全球第三位。在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继续推进的背景下,随着浙江企业生产和投资进一步国际化,服务业对外开放和自由化程度将不断提高,加速服务贸易发展。

特征五:人口结构“老龄化”和进入1万美元以上的中高收入阶段将推动个人消费性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一切产业发展最终都是基于人的需求。未来我国人口结构变动最大的两个特点就是老龄化和中高收入人群比例不断提高。这将进一步释放旅游、文化娱乐、健康养老、医疗服务、个性化消费等高层次的个人消费有效需求,推动个人消费性服务业加快发展。

特征六:以政府简政放权为契机的公共服务业发展空间巨大。简政放权最终将改变政府包揽公共服务的局面,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咨询、文化等公共服务业发展。另一方面,管制减少也将使得是教育服务、医疗卫生和社区服务等需求较大的公共服务通过市场化得到满足,形成服务业新增长点。

特征七:以都市区和城市群引领服务业加速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国际化大都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基本在70%以上,纽约、伦敦和香港已经接近90%。浙江加快从县域经济向都市圈经济转变带来的城市化型态改变,将使得都市区和大中城市成为引领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主要载体。

新谋略:把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作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着力点

面对全球产业变革的大变局,唯有顺应大势,把握规律、善谋善为,方能站定脚跟、屹立竞争潮头,抓住难得发展机遇,实现新跨越。

一是要高度重视如何推动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这一战略性问题。在当前经济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背景下,可以很肯定地确定的是,浙江经济未来的竞争优势和想象空间更多地在服务业发展领域。这是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是推动浙江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核心内容,关系产业转型升级的成败,也是检验着新时期政府促进发展能力的“试金石”。

二是要高度重视以发展都市圈和城市群经济为主导,以聚人聚业为手段,因地制宜地引导各地发展符合竞争优势的服务业。服务业发展的主战场在城市,但它也因城而异、因地而异。各地不宜追逐热点,而因根据自身城乡特点,谋划特色服务经济、创新适合自身的服务业发展模式。要顺应各地人口变动特点,加强服务需求侧的培育,兼顾近期和长期,科学发挥关键交通连接、空间规划、建设配套、管理创新等有为手段的积极作用,充分借助市场之手,合理引导人口聚散,聚人兴业、兴业聚人,形成良性的发展循环。

三是要高度重视因业施策,推动服务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升级。分别围绕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和个人消费服务业的共性问题,抓住旅游经济、信息服务、总部经济、健康服务、地方金融、教育、医疗卫生等关键行业的特点,统筹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分类施策,推动行业结构加快调整升级。同时,要加快完善服务业统计体系,为各地合理引导产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四是要高度重视改革创新,为服务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化环境。服务业发展的难点在于激发市场自发发展活力和内在动力。这就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加快推动系统性改革创新,尤其要在财税体制、法治环境、信用体系建设、要素市场化、税收政策调整、知识产权保护、准入门槛放开、事业单位改革以及扩大开放等方面下功夫,为服务业加速发展营造一个开放、透明、规范、公平、公正的市场化竞争环境。

作者为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服务业浙江经济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经济(2022年10期)2022-10-12 05:28:26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43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44
浙江医改三部曲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10
中介服务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