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73例临床研究

2014-01-30 07:33:24卓冰帆刘晓伟周迎春林晓云
江苏中医药 2014年6期
关键词:胃轻瘫排空病程

卓冰帆 刘晓伟 周迎春 林晓云

(1.广州市天河区冼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广州510623;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广州510515)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糖尿病中以早饱、嗳气、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症候群[1]。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们采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DGP脾虚痰湿证患者73例,并与西药莫沙必利作对照,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选129例均为门诊就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3例:男31例,女42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5.3±14.8)岁;糖尿病病程 5~28 年,平均病程(15.8±8.1)年;胃轻瘫病程3~24月,平均病程(11.8±7.4)月。对照组 56例:男 24 例,女 32 例;年龄 37~75 岁,平均年龄(54.7±15.2)岁;糖尿病病程 5~26 年,平均病程(15.4±8.3)年;胃轻瘫病程3~24月,平均病程(11.2±7.3)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且符合DGP的诊断标准[1-2]:①有糖尿病病史;②有早饱、嗳气、恶心、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且持续2周以上;③核素显像法、不透X线标记法、实时B超、胶囊内镜、胃排空呼气试验、MRI等证实胃排空延迟;④胃镜检查排除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如幽门梗阻、肿瘤、穿孔等;B超检查排除肝、胆、胰、脾、肾的器质性疾病;⑤排除可引起胃轻瘫的其他全身疾病,如结缔组织病、寄生虫、病毒感染、胃部手术等。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脾虚痰湿证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诊断标准。主症:食少,腹胀,气短乏力,身重倦怠。次症:①恶心呕吐;②脘腹痞闷;③胃脘痛;④便溏或大便不爽;⑤嗳气或嘈杂。舌脉:舌淡或胖,苔白腻,脉濡缓。主症必备,兼次症1项以上,结合舌脉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脾虚痰湿证及DGP诊断标准的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史≥5年,胃轻瘫病史≥3月;②患者坚持降糖药口服或胰岛素注射治疗,空腹血糖<9mmol/L,餐后2h血糖<13mmol/L;③受试前1周停用一切影响胃肠动力的药物;④年龄30~75岁,接受血糖、胃排空检测、胃镜、B超、心电图、肝肾功能及血尿便常规检查者;⑤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较好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①未按规定完成各项检查及用药、无法判定疗效及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者;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代谢紊乱、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病、妊娠、哺乳者等不宜或不愿意服药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予中药升阳益胃汤加减口服。方药组成:黄芪30g,党参、茯苓、白术、延胡索各 15g,橘皮、法半夏、白芍、柴胡、防风、泽泻各10g,黄连、炙甘草各6g。化裁法:脾胃气虚甚者重用黄芪、人参;阴虚加石斛、麦冬;痰浊呕吐者合旋覆代赭汤;纳呆加麦芽、神曲;胃寒加吴茱萸、干姜;胃热加黄芩、竹茹;气滞加佛手、枳壳;血瘀加丹参、三七。每日l剂,水煎取300mL,分早晚2次餐前温服。

2.2 对照组 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 (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批号:26131005)口服。每次 5mg,每日 3次,餐前30min服用。

2组治疗期间,均维持原有的西医降糖方案不变,坚持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和心理疏导,并要求有效控制血糖(空腹血糖 6.0~8.0mmol/L,餐后 2h 血糖 6.0~10.0mmol/L)。

2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随访3个月。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①临床症状: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将早饱、嗳气、恶心或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6个主症采用4级症状计分方法,将症状分为无、轻、中、重4级,分别记0、1、2、3分,计算治疗前后的症状总分。症状疗效指数 (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症状总分—治疗后症状总分)/治疗前症状总分×100%。②胃排空率测定[3]:采用不透X线标记法,检查前禁水、禁烟8h,第二天上午8时进标准餐(康师傅排骨碗面90g,水400mL,泡 10min后进食),同时服用含有20根小钡条(每根长10mm,直径1mm)的胶囊1粒,15min内吃完;5h后行上腹部X线摄片检查,记录胃内残留钡条数量。对难以判断是在胃内或是在近端十二指肠内的小钡条,则计为仍在胃内。胃排空率(%)=(1-胃内残留钡条数/20)×100%。③停药1月后的复发率:治疗后1个月内症状重现或较治疗结束时胃排空时间延长≥30min。④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静脉血糖值。⑤安全性评价: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及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3.2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症状疗效指数减少≥90%,胃排空率≥90%;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症状疗效指数减少≥70%且<90%,胃排空率≥70%且<90%;有效:临床症状好转,症状疗效指数减少≥30%且<70%,胃排空率≥30%且<70%;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加重,症状疗效指数减少<30%,胃排空率<30%。若出现症状积分与胃排空率不同步时,疗效判定以胃排空率为准。[3-4]

3.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3.4 治疗结果

3.4.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73例中,临床治愈6例,显效25例,有效3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2%;对照组56例中,临床治愈2例,显效14例,有效2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8.6%。2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4.2 2组症状积分、胃排空率及血糖比较 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胃排空率及血糖比较(x±s)

3.4.3 2组复发率比较 治疗组停药1个月后的复发率为38.4%,对照组为 80.4%,2组复发率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4.4 2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73例,有1例口干口苦;对照组56例,有2例头晕倦怠,2例稀便,1例口干;但症状均较轻微未予特殊处理。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随访期间, 组均未见明显的血、尿、便常规和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指标异常。

4 讨论

DGP是糖尿病常见的胃肠道慢性并发症之一,其特征是在长期的1型或2型糖尿病的基础上,排除胃器质性梗阻性病变后,表现为胃排空延迟的胃肠动力紊乱疾病。DGP的发生引起一系列的消化道症状,除导致营养不良外,还影响血糖控制、药物吸收,引起糖尿病继发器官病变并增加病死率[5-6]。目前西医的一线治疗主要是控制高血糖、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以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莫沙必利或西沙必利、红霉素为主,但不良反应较多,如迟发性运动障碍、延长QT间期、消化道副作用、耐药性发生快等,从而影响长期用药效果。

DGP 属中医学“消渴”兼“痞满”、“呕吐”、“胃痛”等范畴,是消渴病迁延不愈所致的变证。临床上以虚实夹杂最多见,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我们认为脾气虚弱、运化无力为本,气滞、血瘀、痰湿、寒热、食滞等引起胃失和降为标,而痰湿贯穿始终,故治疗上以健脾益气、和胃化痰为主,兼行气活血、清热化湿、温中消食等方法。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主治脾胃虚弱,湿热滞留中焦,怠惰嗜卧,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小便频数等证候。本研究方剂系将升阳益胃汤原方去羌活、独活,加延胡索而成。方中黄芪、党参、茯苓、白术、陈皮、半夏、甘草健脾益气、和胃化痰,白芍敛阴生津,泽泻运脾化湿,黄连清热,柴胡、防风升举清阳、鼓舞胃气,延胡索行气活血。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生津、行气活血和胃、清热化湿祛痰之功效。全方补消并用,清温并施,升清降浊,诸症自消。

本研究结果表明,本方能明显改善DGP患者早饱、嗳气、恶心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并促进胃排空,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疗效明显优于莫沙必利片(P<0.05),总有效率高达93.2%;同时停药后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且轻微,说明患者对本方的依从性和耐受性更好。证明以标本兼治为治则的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扶正祛邪,达到整体调节,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减少复发,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脾虚痰湿证安全有效,不论是临床疗效,还是服药后的不良反应,或是停药后的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推测本方系通过多途径、多环节、多种机制发挥作用,不但能促进胃排空,调整紊乱的胃肠功能,而且能降低血糖,改善患者的体质,有助于改善预后,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因本研究周期较短,临床样本量较小,而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需要设计严格的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需要长期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胃排空率等客观指标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长期随访,值得下阶段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1] 周亮成,金罗.糖尿病胃轻瘫的诊断及治疗进展.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32(6):379

[2] 宋占营,杜进璇,张国.沙参麦冬汤为主辨证治疗糖尿病胃轻瘫103 例.陕西中医,2012,33(9):1128

[3] 赵云燕,谢炜,季建隆,等.加味枳实消痞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5):354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

[5] Camilleri M,Bharucha AE,Farrugia G.Epidemiology,mechanisms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ic gastroparesis.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1 Jan,9(1):5

[6] Sadiya A.Nutritional therapy for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ic gastroparesis: clinical review.Diabetes Metab Syndr Obes,2012;5:329

猜你喜欢
胃轻瘫排空病程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胃轻瘫研究进展
哺乳完宝宝,乳房还要排空吗?
妈妈宝宝(2017年2期)2017-02-21 01:21:28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
海洋世界(2017年1期)2017-02-13 08:31:53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超声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与胃排空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
邱保国教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中医研究(2014年12期)2014-03-11 20:3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