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命网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

2014-01-30 07:08:31蔡伟萍
护理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植入术支架冠心病

赵 坤,蔡伟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心脏中心,北京 100048)

“生命网”(heart care network)是欧美国家及亚太地区普遍应用的一套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模式[1]。主要是通过系统教育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便降低与冠心病相关的发病率、死亡率,防治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和复发,提高药物干预的临床效果[2]。为实现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个性化、系统化、连续性的健康教育,我院心脏中心自2011年11月起,针对加入“生命网”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按计划实施健康教育、管理和监督,提供专业和持续的医疗服务。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患者运用“生命网”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

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本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682例入网患者,均居住在北京市。其中男368例,女314例,年龄42~86岁,其中年龄≥60岁467例,占68.4%;合并高血压336例,合并糖尿病184例,合并高脂血症115例。吸烟者431例,不吸烟者251例。学历在小学以下98例,初中至高中414例,大专以上170例。

2 方法

2.1 建立机构 成立“生命网小组”,科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为总协调员,指导监督小组工作;2名副主任医师、3名年资较高的临床护师为骨干成员。小组成立后,制定工作管理制度,对组员进行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相关知识的深入学习与强化培训,准备健康宣教材料。开设随访门诊和健康教育大讲堂,制定健康教育课程表。医师主要负责随访门诊及课程讲座,护士主要负责收集资料、计算机资料库建设和健康宣教。

2.2 入网程序

2.2.1 初次入院阶段 对于初次入院准备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随访护士发放“生命网”入网介绍表,内容包括:什么是生命网,生命网提供怎样的服务等,使患者对生命网有一个初步了解。

2.2.2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阶段 对患者进行术后宣教,告知术后注意事项。待患者术后病情平稳,主动询问患者对生命网有何疑问,是否愿意加入生命网健康管理系统。若患者同意加入,随访护士评估患者存在的各项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体质量、腹围、血压、吸烟、饮食及合并症,填写入网同意书及生命网手册。入网同意书内记录了患者的姓名、住院号、两个联系电话、邮政编码及常住地址。入网手册内容包括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能否遵医嘱用药及复诊,此次住院期间相关检验数据、手术详细内容、术后用药及复诊时间(一般为术后1、3、6个月)等信息,一式两份,交患者保存1份,每次门诊复查时携带;另一份由随访护士整理保存,再将同意书和手册上的信息录入计算机资料库存档。出院前,发放出院宣教卡片,内容包括支架植入术后注意事项、随访门诊时间,随访医生、护士的姓名和电话,健康大讲堂课程表,并鼓励患者及家属来听课。

2.2.3 门诊随访阶段 每周开设2 d随访门诊,安排有固定的随访医生及护士。根据患者手术时间,护士提前电话通知其随访。患者携带入网手册随访,护士在手册中填写此次随访情况,包括血压、体质量、腹围、化验结果,此次随访之前发生的特殊事件,如有无心绞痛发作,疼痛持续时间、药物有无调整及是否按时用药等,之后录入生命网资料库。随访时护士根据患者各危险因素指标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全面的健康指导,并结合患者个体的健康情况,制定适合个体的饮食配方及正确的康复计划,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3]。

2.2.4 健康教育阶段 开设健康大讲堂,每月举办2次,入网患者在出院时发放课程表,讲课前2 d随访护士再次电话通知,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讲座活动。课程由科室副主任以上医师和主管护师主讲,内容主要包括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并发症,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治疗,血糖的监测与控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和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病情的自我监测及护理等内容。课后设提问环节,医师解答患者、家属的疑惑,并且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交流,请成员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康复过程,互相促进,以减轻精神压力。课后,护士免费测量血压、血糖,教患者认识化验单,提供健康教育咨询,讲授正确的用药知识,针对不同患者进行差异化的饮食及运动指导。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了解讲座及随访效果,听取改进意见。

2.2.5 评价阶段 患者入网至出网共6个月。入网初期、入网6个月时,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5个方面:冠心病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相关知识、饮食控制、吸烟嗜好、用药依从性和对护士的满意度。相关知识均为健康大讲堂课堂内容,对知识了解85%以上为“全部了解”,50%~84%为“部分了解”,49%以下为“不了解”。饮食控制方面包括:根据自身情况摄取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忌暴饮暴食,均衡营养,少量多餐,选项分为“能够完成”、“基本能够完成”,“不能完成”。吸烟嗜好方面的选项为“完全戒烟”、“减量吸烟”和“未戒烟”。用药依从性选项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如超过或不足药量、增加或减少用药次数)和“完全不依从”3类,统计完全依从例数。护士满意度由患者打分,满分100分。调查问卷由患者本人填写,调查表当场收回,回收率100%。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682例患者中有54例失去联系,失访率7.9%。入网6个月后,患者的饮食控制率为91.9%,戒烟率为86.2%,用药依从率为92.8%,与入网前相比均有所提高(P<0.05),见表1。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打分由入网前88分提高到入网后93分。

表1 患者入网前后行为变化比较(例,%)

4 讨论

4.1 运用网络管理系统管理健康教育效果显著生命网作为一种新的健康教育模式,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健康宣教搭建了平台,使患者能够接受更为个性化、连续性和系统性的健康教育。生命网不仅仅是一个疾病预防的工程,也是一个患者资料库、医患沟通平台和健康教育平台。通过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定期随访、健康教育和医疗咨询,对每位患者提供合理化、个性化治疗方案,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风险,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复发,改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以生命网形式提供健康教育,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本研究显示,通过生命网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生命网的健康教育形式充分调动了患者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越高,对疾病的态度就越好,遵医行为就越规范。在健康大讲堂上,患者积极提问,畅所欲言,互相交流饮食和运动心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正如相关专家指出的那样[5],针对性、多样化、阶段性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更客观具体地了解自己的疾病及相关知识,对疾病的治疗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

生命网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提供详细、标准的治疗方案,定期随访,并结合健康教育和医疗咨询,帮助患者全面控制血脂、血糖、血压、体质量、戒烟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以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进而达到减少及延缓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的目的[6],因此生命网在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中可以发挥有益的保护作用。

4.2 生命网的开展加强了护患沟通,提升了护理工作的质量 在生命网管理模式中,护士与患者有着最直接、最广泛的联系,为方便入网患者的咨询,随访手册中留有护士的电话,为护患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在生命网执行过程中,护士不再是坐等就医,而是主动与患者交流,释疑答惑,提高了工作满意度。例如,我科1例入网患者复查血钾结果为6.5 mmol/L,检验科将危急值报予我科,随访护士调取计算机内资料库中患者的信息立即电话通知其来院复查,护士负责的态度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感激。生命网建立的网络信息平台,可以随时调取数据信息,如某位患者的血脂动态变化,或一段时间内所有患者的血糖平均水平,这些资料为将来护士的论文撰写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因此,生命网的建立对于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有很大帮助。

[1]邱劲军,闵 娟,李丽廉,等.“生命网”模式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应用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9):719-720.

[2]王贵芝,沈玉枝,吴 虹,等.冠心病患者生命网的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5,5(6):28-29.

[3]李凤宜.建立生命网实施健康教育对社区门诊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0,17(8B):59-60.

[4]周红霞.生命网在冠心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现代护理,2006,12(19):1838.

[5]洪惠芸,王燕萍.48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1):58.

[6]王 莹,王 广.“生命网”在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中的有益作用[J].山东医药,2009,49(20):8-9.

猜你喜欢
植入术支架冠心病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12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口腔医学(2021年10期)2021-12-02 02:08:06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智慧健康(2019年36期)2020-01-14 15:22:58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模具制造(2019年3期)2019-06-06 02:10:54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