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雪松
摘 要: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能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进行正确的引导。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底蕴的民族,教师要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加以利用,这样既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物理学习;历史文化;爱国主义;价值观念;生活应用
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作为物理教师,在传统物理日常教学中,往往更重视对物理知识、规律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操、爱国情感等方面的培养。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且富有创造力的民族,是一个为推动人类历史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民族。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中华民族不论是数学、物理、还是天文地理,都曾作出很大的贡献。在物理教学中,深挖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和创造,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既可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能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和人文知识能教人以古知今,能提高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洞查力、判断力。在物理教学中,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既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又能让学生获取健康、美好的情感感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习自信心。
如:在物理时间与速度章节(苏科版)的学习中,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长期的观察和计算,最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记时工具——日晷,并推算出一年的具体天数、阴历、阳历、闰年等,还根据季节的变化,推出了二十四个节气,这些古老的推算与用当今最先进的电脑推算出的结果相差无几。
在教学中适当地安排与之相关的内容,能启发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现象,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生活中发现物理,同时能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可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这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教书育人”,即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应担负起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的主要的任务就是将书上的物理知识、规律教给学生掌握即可。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往往认为无从下手。在教学中注意收集相关的物理知识和历史故事,挖掘其中的内涵,我们会发现物理学中的爱国主义素材也相当多。
如:在初三物理“电磁学”的教学中,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以及宋朝的沈括早于西欧几百年前就发现了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南北极之间存在磁偏角,这些都推动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没有这些发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就会推后几百年,也就没有了麦哲伦通过航海来证明地球是圆形的壮举。
利用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挖掘出中华民族为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渗透到物理日常教学中,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又可反过来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合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如实验器材的改进使各种物理规律和原理能更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物理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交互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得到空前提高。
作为物理教师,也可深入挖掘物理学中的中国人文历史,利用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曾让国人为之自豪,是中国明朝组建上历史上最大的舰队,在郑和的率领下七下大西洋,将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影响推上了一个高峰。火药的发明,炸跨了西欧的骑士阶层,推动了西欧的历史进程。然而,随着封建君主的固步自封,使自己的科技发展由先进变得落后,当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时,中国经历了近百年的荣与辱。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从铁钉、铁锹都必须从国外进口的零工业开始,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实现了小到汽车工业,大到“两弹一星”的辉煌业绩。“神舟系列”飞船的顺利升空,让中华民族重新扬眉吐气。
邓小平同志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落后就要挨打”、历史让我们明白: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掌握和发展科技文化。作为学生,应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掌握好基础文化知识,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时,才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中,进行合理的收集和发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使命感,可从另一个侧面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句容市边城中学)
编辑 代敏丽
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