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林 刘云松
(云南省鹤庆县龙开口镇兽医站,云南大理 671500)
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所引起,多见于仔猪。
病原体是猪溶血性大肠杆菌。健康猪只由于接触病猪粪便而经消化道感染,但与进入动物体内病原菌的致病力和猪的周围环境因素有关,特别是饲养管理条件不好,饲料中复合维生素B不足、饲料单一及蛋白质饲料过多时,才可能发挥它的致病作用。
该病发生与流行规律与一般传染病不同,有时突然一窝发病,病程短、死亡率高,有时仅有1~2头发生猝死,同窝其他仔猪症状轻或无症状,邻近发布群的仔猪群不一定发病,有时仅个别仔猪零星散发。常见于断奶不久的营养好的肥胖仔猪,断奶前后生活条件骤变,如过量饲喂蛋白质饲料、饲料单一等易发。
病猪突然精神高度沉郁,食欲废绝,眼睑、头面部发生水肿,严重的全身水肿。病初表现兴奋、共济失调、转圈、痉挛等神经症状,行走时摇摆不定、步态不稳,后期卧地不起,骚动不安,嗜睡或昏迷,病猪叫声嘶哑,眼睑剧烈肿胀,体表淋巴结明显肿大,呼吸急促,最后衰竭死亡。
水肿常见于胃大弯部、肠系膜,水肿液量多且透明,切开时呈胶冻状,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
预防本病的关键是改善饲养管理,改变单一饲料,停喂蛋白质过多饲料,增加富含无机盐和维生素饲料,如青饲料等。仔猪断奶时防止突然改变饲养条件。发现病猪可选用抗生素如氟苯尼考及磺胺。还应对症治疗,早期应用盐类泻剂,如,硫酸钠15~25 g内服,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等神经症状可用50%糖水20~40 ml,静脉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