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永生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五印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组,云南大理 672400)
羊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发生于绵羊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又称羊出血性败血病,临床上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之分,急性以高热、呼吸困难、败血症为特征,慢性以关节和皮下水肿及多脏器局灶性化脓性炎症为特征。此病危害性甚大,国内各地均有发生,给养殖户带来极为惨重的经济损失。
如,天气忽冷忽热、变化异常;羊剪毛后忽遇气候骤变,再加上羊舍简陋、保暖性差,导致羊只抵抗力降低,诱发此病。
饲喂饲料单一,营养性差。冬季没有足够的草料过冬,食入营养单一,羊只抵抗疾病力降低。
自舍饲过渡到放牧,或引进新的羊只,对新环境的不适应,都可导致机体抵抗力的下降。此外,长途运输,路途遥远,装载箱内过渡拥挤,饮水和饲草饲料供给不足,导致羊只疲劳、体能消耗过渡等,都可导致机体抵抗力的下降。
感染寄生虫病、呼吸道卡他等,都可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诱发出血性败血病。
购进羊只的早期没有例行疾病检疫,更没有先隔离观察饲养一段时间,而是直接混入大群饲养,这无形中增加了外来羊群感染此病并传染给本群的可能。
不少养殖户疫情防控意识薄弱,有疑似病例出现,没有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并针对确诊结果采取进一步防控措施,这在某种程度上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还有部分羊只感染巴氏杆菌病,是由于过冬后体质尚未恢复完全,而又遇到转冬后不稳定的情况,在这种忽冷忽热的环境下,导致绵羊抵抗力下降,诱发此病。
羊巴氏杆菌病致病菌多存在于健康羊的呼吸道内,健康羊体遭遇多种致病因素作用,可导致机体抗病力降低,诱发多种病菌于机体内大量繁殖,诱发机体感染发病。发病不分季节,但在冷热交替、气候骤变、湿热多雨的春秋季节尤为多见,一般呈地方性流行和散发性。此病传染途径为呼吸道和消化道,健康羊只可被致病菌污染的饲草、饮水等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病畜咳嗽、喷嚏排出的分泌物经呼吸道感染。研究证实,被感染的病畜其排出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均含有致病菌,健康羊只与病畜接触也可导致感染。
该病潜伏期1~5 d。
(1)最急性型:病羊突然发病,高热稽留,全身震颤,倒地抽搐,可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死亡。
(2)急性型:病羊表现衰弱,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头颈前伸,伏卧而不愿站立。体温41℃以上。呼吸促迫,咳嗽,结膜潮红,眼、鼻有浆液性、黏液性至脓性分泌物。有时病羊腹痛,粪便含有黏液、坏死黏膜及血液,常在严重腹泻后虚脱而死。病程长的还有肺炎、胸膜炎症状。颌下、头颈及胸下部皮下水肿。约经1~3 d死亡,长的达2~3周。成年羊不少可以痊愈,羔羊病死率甚高。
(3)慢性型:病羊主要表现慢性肺炎、胸膜炎和胃肠炎症状,病程1个月以上,死亡较少,但发育阻滞。
最急性病羊浆膜、黏膜有出血点,淋巴结肿胀,有出血点。急性病羊除败血症变化外,肺和肝变区,内有小化脓灶和小坏死灶,胸腔内有浆液纤维素性渗出液。胸膜、心、心包膜上有出血斑点和纤维素絮片。有的颌下、颈部、胸前部皮下有胶样出血性浸润,呼吸道、肠道黏膜常有炎症变化。
根据本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即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应采集心血、肝、脾等病料送实验室检验,查到病原体,可确诊。
日常做好优质饲草的储备工作,预防饲草匮乏,季节性营养缺失,确保羊群有足够的草料过冬。冬季饲养管理,重视补饲工作,特别是针对季节性饮食变化,调整饲料中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含量,确保日粮营养均衡合理。在高寒牧区,显著性的气候变化尤为明显,日常管理尤其要重视羊舍保温、防寒、防潮工作,为羊只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遇到雨雪天气,尽量不要安排羊只外出放牧。多雨潮湿季节,更不能安排于低温地方放牧。对于出败病预防的重点工作,应该放在改善卫生条件上,及时清扫舍内残留污物,定期组织消毒工作,并做好体内外寄生虫驱除工作。同时,还应注意各种应激因素的消除。饲养过程中,如环境发生改变,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羊只需远途运输,需提前15 d安排注射巴氏杆菌氢氧化铝疫苗;如果需要急运,可考虑注射抗血清性败血病血清。运输过程中,严格控制装载密度,避免相互拥挤。途中饲喂要有规律性,避免因饲喂骤变诱发不适应症。
日常合理组织免疫接种工作,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被看作是防控此病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全群羊只肌肉注射羊巴氏杆菌高免血清,每只羊30~80 mg/d,必要时,12 h后可再进行1次注射,基本上可起到预防的效果。
羊巴氏杆菌对先锋霉素、盐酸土霉素有高度敏感,选用磺胺类药物和庆大霉素进行治疗均有良好的疗效,庆大霉素1~1.5 mg/kg,20%磺胺嘧啶钠5~10 mg,肌肉注射,2次/d,连用3 d。也可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合肌肉注射,2次/d,连用3 d。
[1] 徐军梅.绵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8,(5):42.
[2] 陈仕福.绵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J].养殖技术顾问,2009,(10):91.
[3] 金世鑫,王传华.一起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治报告[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