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与圆环病毒病混合感染的防治措施

2014-01-27 09:47:45何元明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年3期
关键词:巧家县耳病猪群

周 瑜 何元明

(1.云南省巧家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昭通 654600;

2.云南省巧家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昭通 654600)

猪蓝耳病与圆环病毒病混合感染的防治措施

周 瑜1何元明2

(1.云南省巧家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昭通 654600;

2.云南省巧家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昭通 654600)

猪蓝耳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性流行,感染猪不分品种、不分年龄和不分用途,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近年来,在诊疗实践中发现,猪群单发蓝耳病的情况比较少见,而二种、三种甚至多种病混合感染的较多,给养猪场(户)造成经济损失较大。临床以猪蓝耳病与圆环病毒病混合感染常见。本文做简要介绍,供同行参考。

1 临床症状

患病的哺乳仔猪皮肤苍白,部分病猪黄染或蓝紫,腹式呼吸,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疼痛明显,关节肿痛;仔猪高热,怕冷积堆,眼睑水肿,皮肤蓝紫,耳尖、四肢散布紫斑,呈明显的腹式呼吸,持续或间歇性腹泻,精神沉郁,喜卧。架子猪减食,轻度气喘,生长缓慢;母猪减食,发情紊乱,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

2 病理变化

病死猪淋巴结明显肿大,切面呈白色,气管和支气管充满泡沫物;肺表面凸凹不平,呈橡皮肺,与胸膜心包粘连;脾头肿大,脾边缘有齿状突起;肾脏仔猪呈灰红色,散布针尖状出血点或灰白色坏死灶,肾包膜内积液;肝脏表面散布灰白色坏死灶,胆囊肿大,胆汁浓绿呈豆油状,内含残渣;膀胱粘膜散布针尖状出血点;胸腔、腹腔积液。

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剖解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若需确诊,可无菌采集病死猪肝、脾脏、肾等病料,送实验室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相关检验,查到病原体即可确诊。

4 治疗

4.1 药物预防

(1)黄芪多糖+多西环素,拌料饲喂。

(2)黄芪多糖+多西环素+板蓝根粉,拌料饲喂。

(3)清瘟败毒散+氟苯尼考,拌料饲喂。连续饲喂7~10 d/月。

4.2 猪群防治方案

(1)发病后应立即在饲料中或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可溶性粉、口服葡萄糖(按5%比例添加)、口服补液盐、氨基酸、电解多维等。连续服用至猪群康复后15 d。

(2)绿豆甘草汤。绿豆2.5 kg、甘草100 g、水10 kg熬汁后取原汁,原汁∶水按5∶95的比例稀释后加入黄芪多糖可溶性粉、口服葡萄糖(按5%比例添加)、口服补液盐、维生素C等,连续服用至猪群康复后15 d。

(3)药物治疗(可选择以下任何一种方案)。

①中成药治疗:黄芪多糖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按说明用量混合注射,连续使用3~4次。

②注射给药:黄芪多糖、蟾酥注射液按说明用量混合注射,连续使用3~4次。

③对症治疗:强心用安钠加、樟脑;保肝用维生素C、肝泰乐、三磷酸腺苷、辅酶A、肌苷等;利尿用速尿、双氢克尿噻;兴奋呼吸系统用尼可刹米;促进消化用复合维生素B等。

5 预防措施

(1)养猪场(户)应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封闭式饲养管理,强化饲料营养,细化各类猪群饲养管理,特别应注意繁殖母猪和仔猪的养护,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对猪群的影响。

(2)严格进行生猪市场、屠宰加工厂的生猪检疫和防疫,及时防控可能发生的疫病。

(3)严格把好引种购猪关,不从疫区或发病猪场引入猪只。从健康场(户)引购猪前应对猪群进行观察和检疫,引回后应隔离观察饲养3~4周,坚持测温和临床检查,及时补注相关疫苗,确认无病后才能混群。

(4)加强猪场工作人员防疫知识培训,牢固树立防重于治观念,严格落实猪场卫生管理和防疫措施,加强消毒,消灭蚊蝇鼠害,注意病死猪、粪尿、污水、污染物、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5)猪蓝耳病流行地区养猪场(户)的繁殖母猪、妊娠母猪、种公猪、仔猪、后备猪均需用猪蓝耳病疫苗免疫(7~10日龄仔猪2 ml/头,150日龄后备猪4 ml/头,母猪和种公猪每隔6个月注苗1次,4 ml/头)。并根据当地常发疫病,按科学免疫程序,有针对性地进行猪瘟、口蹄疫、圆环病毒病、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气喘病、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猪丹毒及副猪嗜血杆菌病等免疫,以免发生猪蓝耳病与其他猪病混合感染。

6 紧急预防措施

(1)猪场(户)发生猪蓝耳病与混染症后,应立即封锁,严格消毒,猪群进行测温体检观察,认真进行病健猪分群。对假定健康猪应加强饲养管理,立即选用相关疫苗进行强化免疫;淘汰重病猪。

(2)对病死猪、流产胎儿、胎衣、环境污染物、剩料、粪尿、垃圾、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格消毒。

(3)对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出现批量死亡的猪群进行全群扑杀,并做无害化处理,严格消毒,彻底消除传染源,防止疫病扩散。

(4)抢救措施:猪蓝耳病属免疫抑制病和繁殖障碍症,感染后猪体免疫力明显降低,易遭其他病毒和细菌侵害,而引发两病、三病、四病混染症,并迅速扩及全群发病,因此,应及时进行猪病诊断和实验室检验,力争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抢救。对假定健康猪进行强化免疫和必要的药物保健。在严格隔离条件下,应用药敏试验选出高敏药、高免血清、猪蓝耳病疫苗进行猪病防制与抢救。治疗用药方案,可因病因地制宜,采用注射、混饲、混饮相配合的给药方法,试用下述治疗用药方式进行病猪抢救。

猜你喜欢
巧家县耳病猪群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11-27 19:19:53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7:22
巧家县农家书屋的现状与思考
卷宗(2017年1期)2017-03-17 00:10:04
猪蓝耳病的防控
广东饲料(2016年2期)2016-12-01 03:43:08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42
猪群亚健康
巧家县大寨镇中心学校
中国三峡(2014年1期)2014-06-19 00:43:32
巧家县黄牛冻精改良配种技术推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