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伟(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
随着三次采油的不断深入,三元采出液的处理难度逐步加大,存在破乳难等问题,由于离心泵的剪切,影响了三元采出液的破乳效果,给下游站的处理增加了难度。由于中转站处理后的外输液存在较多泡沫,使离心泵泵效降低,不但影响外输效果,而且增加了耗电量。通过对输液泵的更换,达到减少影响破乳效果、节能降耗的目的。
螺杆泵是利用螺杆的回转来吸排液体,泵内部主要由主动螺杆、从动螺杆和包容螺杆的衬套组成密封腔,主动螺杆由电动机带动回转,从动螺杆随主动螺杆作反向旋转,主、从动螺杆的螺纹均为双头螺纹。由于各螺杆的相互啮合以及螺杆与衬筒内壁的紧密配合,在泵的吸入口和排出口之间,就会被分隔成一个或多个密封空间。随着螺杆的转动和啮合,这些密封空间在泵的吸入端不断形成,将吸入室中的液体封入其中,并自吸入室沿螺杆轴向连续地推移至排出端,将封闭在各空间中的液体不断排出,犹如一螺母在螺纹回转时被不断向前推进的情形一样[1]。
螺杆泵具压力高而均匀,流量均匀,转速高等特点。
全厂现有转油(放水)站50座,放水站3座,其中有3座转油站和1座放水站的输液泵为螺杆泵,均为三元站,目前均正常使用。其中三元-3转油站、三元-4转油放水站投产时输液泵即为螺杆泵,聚杏北五转油站和杏六联放水站输油泵,在2013年6月和7月分别进行改造,投运后由于泵剪切引起的乳化得到有效改善,且节电效果明显。
2.1.1 换泵前后单耗分析
在电动机各项参数和泵的排量不变的工况下,取聚杏北五转油站和杏六联放水站换泵前后单耗数据进行分析,其外输液单耗均有下降,分别由原来的0.73 kWh/t和0.62 kWh/t下降到0.34 kWh/t和0.37 kWh/t,下降了0.39 kWh/t和0.25 kWh/t,应用螺杆泵后节电效果明显,平均单耗为原来的46%和59%,平均日节电为1278 kWh与1200 kWh,见图1、图2。
图1 聚五转油站1#输油泵单耗曲线
2.1.2 相同参数的离心泵与螺杆泵单耗分析
统计全厂与三元-3转油站和三元-4转油放水站外输泵,螺杆泵与离心泵运行时单耗对比:排量280m3/h和150m3/h的螺杆泵比同排量离心泵的平均单耗分别少0.30 kWh/t和0.16 kWh/t,平均日节电为947 kWh和172 kWh,见表1。
图2 杏六联放水站2#输油泵单耗曲线
表1 螺杆泵与离心泵能耗情况对比
换泵后聚杏北五转油站与杏六联放水站输油泵泵效均有明显提高,分别由换泵前60.13%和61.18%,上升到目前63.91%和74.50%,提高了3.78和13.32个百分点,见图3、图4。
2.3.1 三元站换泵前后外输液乳化对比分析
通过在聚杏北五转油站、杏六联放水站外输离心泵前后取样,静止沉降后观察油水分离情况,外输离心泵泵后油样乳化程度明显加大,油水分离效果明显比泵前油样差,见图5。
图5 油水分离效果
2013年6月25日和8月12日先后对聚杏北五转油站与杏六联放水站的外输螺杆泵进行投运,运行后分别对两站外输螺杆泵前后取样,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螺杆泵增加乳化程度很小,三元液在经过螺杆泵前后油水分离情况基本无变化。
2.3.2 分析水、聚驱离心泵对外输液乳化
分别取水驱与聚驱转油站外输泵进出口油样观察自然沉降,通过观察得出离心泵对水、聚驱转油站外输油破乳效果均有影响,对聚驱转油站外输油乳化程度影响较大,且短时间内不容易恢复。而对水驱转油站外输油乳化程度影响较小,且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恢复,见图6。
图6 外输离心泵前后外输液乳化效果
换泵后启停泵操作简单化,启泵时无需关闭泵出口闸门,即可直接启动。且气泡对螺杆泵的影响不大,排量稳定。
螺杆泵可以在高黏度、含气的管道上使用。
通过现场测试和对现场相关生产运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螺杆泵与离心泵相比输油效率高,输油单耗少,节电效果明显[2]。
2)三元站外输系统应用螺杆泵,可以有效避免因剪切作用对外输液破乳效果的影响,完全适用于三元采出液的外输。
3)离心泵对水驱转油站外输油乳化程度影响不大,对聚驱转油站外输油乳化程度影响较大。
4)螺杆泵与离心泵相比运转更平稳,操作更简单。
[1]宋波.油气集输中螺杆泵应用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5):151.
[2]赵金文.双螺杆泵在集输泵站中的应用[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9(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