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新 宋菊兰 苏晓林
老年性肺炎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人们过于关注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而对于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健康的老年性肺炎却未引起重视。由于老年性肺炎的临床症状常不典型,缺乏肺炎的肺部表现,容易被漏诊或误诊,为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水平,现将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人民医院自2009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8例60岁以上临床诊断为老年肺炎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1.1一般资料 68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标准[1]。男42例,女26例,年龄60~84岁,平均67.2岁。发病季节:春季发病38例(55.88%),秋冬季发病21例(30.88%),夏季发病9例(13.24%)。发病诱因:受凉、感冒59例(86.76%),院外感染63例(92.65%),院内获得性感染5例(7.35%)。
1.2临床表现 发热21例(30.88%),咳嗽、咳痰37例(54.41%),咳血2例(2.94%),胸痛7例(10.29%),乏力、纳差25例(36.76%),心悸、气促34例(50%),精神萎靡、嗜睡13例(19.12%),无呼吸道症状10例(14.70%),肺部湿性啰音42例(61.76%),休克3例(4.41%)。
1.3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正常33例(48.53%),≤4×109/L者6例(8.82%),>10×109/L者24例(35.30%),>20×109/L者5例(7.35%),中性粒细胞>70%者为63例(92.63%)。肾功能异常17例(25%),白蛋白低15例(22.06%)。
1.4X线或肺CT检查显示 多数患者为肺纹理粗乱,其间散在小斑点影与小片状高密度影,部分患者为大片状、网状阴影。其中右侧病变38例(55.88%),左侧病变23例(33.82%),双侧病变13例(19.12%),胸腔积液3例(4.41%)。
1.5基础疾病 伴基础疾病54例(79.41%),其中慢性支气管22例,高血压病15例,冠心病21例,糖尿病10例,脑血管疾病18例,肿瘤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白血病1例,同时伴有2种或2种以上基础疾病60例(88.24%)。
1.6并发症 呼吸衰竭18例(26.47%),心力衰竭6例(8.82%),肺性脑病4例(5.88%),消化道出血3例(4.41%),电解质紊乱23例(33.82%)。
1.7治疗方法 主要是控制感染,一般采用经验用药,选用的抗生素有二、三代头孢菌素类,或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辅以强心、利尿、抗休克、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对症及支持治疗控制并发症,平均住院15.5 d。
1.8误诊情况 急性肌梗死1例(1.47%),急腹症1例(1.47%),急性胰腺炎1例(1.47%),脑梗死4例(5.88%),上呼吸道感染16例(23.53%)。
临床治愈48例(70.59%),好转15例(22.06%),死亡5例,病死率为7.35%,死亡原因主要为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
秋冬春季,是老年性肺炎发病的高峰季节。受凉与感冒为主要诱发因素。老年性肺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肺外表现较多,有的仅表现为基础疾病的加重或恢复缓慢,缺乏特异的症状和体征,易混淆而造成漏诊、误诊。还与老年人本身的生理特点有关,因老年人体质虚弱,机体反应能力及体温调节能力低下,大部分为低热、中度发热。又因老年人多伴有心、肺等多种基础疾病,如多脏器的衰退、功能低下及原有各种基础病变,以肺外症状为首发者居多,如气促、心悸、纳差及精神萎靡等症状,应避免误诊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2]。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重感冒3例死亡,来院前发热、流涕、咳嗽2~3 d,在家或诊所以重感冒医治,患者未做或不愿做任何检查,未得到及时诊断及治疗,很快发生呼吸衰竭,0.5~2 d即引起患者死亡。所以,对老年人患者应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检查,综合分析,早期诊断,有发热、咳嗽、流涕、气促、心悸、纳差及精神萎靡嗜睡等症状应及早做血象、X片检查及肺CT检查。老年性肺炎也要早期治疗,治疗原则是早期足量联合选用敏感抗生素,是最重要的,同时加强营养支持疗法,增强免疫力,治疗基础疾病,防止并发症。老年性肺炎患者早期易出现脱水和休克等,在发病初期注意补充液体,同时注意补液量及速度,避免心力衰竭的发生。发热,物理降温为主,慎用退热药,避免引起虚脱及休克。总之,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性肺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应重视老年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避免漏诊、误诊,降低死亡率。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结核呼吸杂志,2006,22(10):651.
[2] 高智利,黄城.老年性肺炎86例临床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06,11(4):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