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加强冷链药品管理的重要性
王彬
目的研究分析加强冷链药品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对本院药品管理有关温度划分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并且探究冷链系统对冷藏药品、冷冻药品管理的重要性。结果在药品贮藏保管期间,冷藏库的温度调节至2~8℃, 阴凉库的温度调节至0~20℃, 常温库的温度调节至0~30℃。结论加强对药品的冷链管理, 能够保证药品在适宜的环境中有效贮藏, 对保证药品质量至关重要。
冷链管理;药品;重要性
药品贮藏管理是药品供应链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1]。现阶段, 温度、湿度对药品产生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 尤其对冷藏药品的贮藏管理至关重要。若是贮藏不当, 对药品的质量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甚至出现用药差错的问题。
1.1一般资料 对本院药品管理中温度划分予以分析, 同时对冷藏、冷冻药品管理的冷链情况进行研究。
1.2药品管理的温度划分
1.2.1冷处 在《中国药典》中有关冷处对生物制品贮藏的温度规定为2~8℃[2], 医院在药品管理过程中, 冷处温度划分规定在2~8℃之间, 这样有助于冷处温度环境、生物制品对药品贮藏保管的要求保持一致。冷处温度范围设定为2~8℃以后, 对本身需要冷处贮藏保管的药品不会造成影响,同时使实际工作的一些繁琐操作得到简化。此外, 还需要冷冻贮藏保管的药品, 一般情况下冷冻贮藏的温度不能低于零下5℃。
1.2.2凉处(包括凉暗处、阴凉处) 凉暗处在《中国药典》里面记载是指避光但不超过20℃。在医院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该把冷处温度范围规定为0~20℃, 同时应该避光保管。在医院药品管理中, 需要置于阴凉处贮藏保管的药品数量较多。其中, 西药共有253种, 中成药共有115种, 总计360多种药品。包括放在凉暗处贮藏保管的95种药品。但是大多数医院都未设有阴凉处, 导致部分药品贮藏保管的温度不当, 留下药品变质等问题。
1.2.3常温 《中国药典》中把常温划分在10~30℃之间,在该书“凡例”内有所阐述, 凡是贮藏项目没有规定贮藏温度的视为常温。其中, 中药饮片及中药材主要来自大自然,对于大部分来自天然的药材来说, 在适当低温的环境中贮藏保管, 可以保证药材的质量。但是部分药材必须要贮藏在超过10℃的温度中, 造成普通药材、中药饮片不适合低于10℃, 即为阴凉处的贮藏保管环境。所以, 医院药品在贮藏保管过程中, 应该根据GSP的相关规定将常温的温度设定为0~30℃。
1.3加强冷藏、冷冻药品的冷链管理 冷链管理是指在药品流通整个过程中, 对冷藏药品、冷冻药品的一种链条管理,一定要在冷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保证药品冷藏、冷冻的效果。曾经有报道指出,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长途运输疫苗车辆进行检查, 发现运输过程中没有使用冷链车, 为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复批。该起事件给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等带来了严重警告, 应该重度重视在运输期间药品质量的管理。但是现阶段在药品运输期间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虽然在GSP认证中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科室规定内容不明确, 可行性比较差。
加强冷链管理需要注意:①规范冷链药品在运输过程的使用工具。②建立冷链药品周转库。③确定冷链药品的操作流程, 制定工作标准。④严格要求记录冷链药品质量管理的工作情况。⑤加强冷链药品质量管理期间的监管工作。
在药品贮藏保管期间, 冷藏库的温度调节至2~8℃, 阴凉库的温度调节至0~20℃, 常温库的温度调节至0~30℃。
冷链药品, 不但是运输环节质量管理的工作, 还是冷链药品由生产开始至企业经营, 然后再到单位的整个质量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药品质量监管行政部门、生产厂家、经营企业以及应用单位都应该给予药品冷链管理的高度重视。同时, 强化有效措施的整改及实施, 将冷链药品在运输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当作是常规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对药品的冷链管理, 对保证药品质量至关重要。
[1] 易静薇, 张春颖, 王福清, 等.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及问题研究.物流科技, 2011, 32(8):96-98.
116011 大连市西岗区卫生防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