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佳
58例胃癌患者围术期的健康教育
吕佳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胃癌围术期的意义。方法对58例胃癌手术患者, 给予详细的健康教育, 进行术前宣教、指导, 术后康复指导和出院时指导。结果58例患者经过围手术期护理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良好的健康教育, 有利于疾病控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围手术期;护理;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为患者解决健康问题的手段之一, 是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通过健康教育使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能力提高, 自我保健意识得到强化, 达到防病治疗的目的。对从2011年12月~2013年10月患者科58例胃癌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健康教育, 减轻了患者不良心理反应, 对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起到重要意义, 现报告如下。
本组58例, 其中男36例, 女22例, 年龄在32~76岁,平均为55岁, 胃癌姑息性切除术6例, 胃癌短路手术6例及胃癌根治性切除术46例。
2.1入院宣教 入院时, 热情接待患者, 介绍医护人员和病友, 引导患者熟悉病区环境, 了解住院规则, 使其较快的适应环境,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2.2术前健康教育
2.2.1饮食指导 针对患者不同的体质给予不同的指导。能进食的患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 且定时定量, 少食多餐, 告知患者禁食辛辣油炸刺激性的食物。
2.2.2呼吸道的准备 绝对禁烟, 教会患者练习深呼吸、吹气球、咳嗽、排痰的方法。
2.2.3消化道的准备 术前禁食容易产气类食物, 给予流质饮食, 防止术后发生腹胀。
2.2.4心理指导 根据患者个人心理与手术特点, 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加强沟通, 术前介绍病情, 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及治疗的安全性, 讲解医护的技术力量和对该手术的重视程度, 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教会患者如何放松 , 有效地对抗焦虑和减轻术中疼痛。
2.3术后健康教育
2.3.1卧位与活动指导 麻醉清醒前给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清醒后, 生命体征平稳改半卧位休息术后1 d可坐起, 2~3 d可下床活动。
2.3.2疼痛的护理 除保持患者舒适体位外, 患者及家属应知道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及正确的起床方法, 咳嗽时要保护切口, 尽量消除引起疼痛的因素。必要时应用止痛药物。
2.3.3管道的护理 胃管和营养管给予双重固定, 腹腔引流管与尿管均应妥善固定, 以防脱出, 避免受压、扭曲、打折。
2.3.4饮食指导 肠鸣音恢复后可给予营养管内要素饮食,在胃管拔除、肛门排气后可给予清流食, 渐过渡到流食、半流食、软食, 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 主食与配菜宜选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若进食后患者出现恶心、腹胀等症状,应暂停进食。
2.3.5并发症的观察与指导 告知患者及陪护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临床表现。①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此时应禁食,有效胃肠减压, 给予胃肠外营养。②术后出血:若胃管内吸出大量鲜红血液或呕吐血块, 早期表现为脉搏增快, 血压下降, 患者出虚汗, 可能为胃出血, 应通知医师, 采取必要措施。③切口裂开:对体质差的患者, 创口处腹带包扎位置正确,帮助患者咳嗽, 减轻腹压, 患者首次通便时给予开塞露处理。④倾倒综合征:进食后, 特别是甜食后10~20 min, 存在上腹痛、心慌、出汗、无力、呕吐, 腹泻等症状, 可能为倾倒综合征, 应选用低糖、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缓慢进食, 饭后静卧20~30 min, 可预防术后倾倒综合症的发生。
2.4出院健康教育 告知院外应情绪稳定, 运动适当, 休息规律, 形成良好卫生习惯。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低盐易消化为主, 坚持少量多餐, 避免辛辣油炸刺激性的食物, 遵医嘱定期复查。
通过对58例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 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 对健康教育的满意率出院时达99.5%;护士主动为患者解决问题, 患者及家属与护士增进沟通, 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工作, 不仅能减轻胃癌患者的不良情绪反应, 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 更是促进手术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
[1] 黄津芳.医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11): 676.
453000 南阳医专第一附院普通外科一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