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勤
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研究及护理体会
梁勤
目的探析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发生窒息的3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主要与宫内感染、胎儿窘迫、缺血缺氧性脑病、败血症等因素有关。结论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 患者进行早期的预防、治疗、监测原发病等可以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窒息;新生儿;高危因素
新生儿窒息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主要因围产期各种原因导致胎儿缺氧而引发在胎儿娩出过程中出现的呼吸障碍或者是宫内窘迫现象[1]。本院针对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的分析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发生新生儿窒息的3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儿为25例,女性患儿为13例;出生体重< 2.5 kg的患者为22例, 出生体重在2.5~4.0 kg之间的患儿为5例, 出生体重> 4 kg的患儿为11例;有4例患者为早产儿, 32例患者为足月, 2例患儿为过期;8例患儿出生时母体发生宫内感染, 11例患儿为缺血缺氧性脑病, 9例患儿发生胎儿窘迫, 5例患儿发生新生儿肺炎, 3例患儿出现败血症, 其他原发疾病为2例。
1.2护理方法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测患者的胎心, 对于胎心< 120次/min的患者, 需要及时纠正胎儿宫内窘迫的现象。对于纠正困难的胎儿, 需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的分娩反方式, 将患者的产程缩短, 尽快有效的结束分娩是预防新生儿窒息最有效的方法。护理人员还需要准备好抢救物品。当胎儿娩出后, 首先要快速的清理新生儿呼吸道中分泌物, 使患儿呼吸保持通畅。患儿一旦发生窒息的现象, 医护人员需要争分夺秒的按照心肺复苏的标准进行抢救。待患儿复苏后,护理人员需严格的监测患儿的肤色、心率及呼吸等, 同时注意患儿的保暖, 必要时给予抗生素避免感染情况发生。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n, %)表示, 采用χ2检验。
2.1新生儿窒息因素 影响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有很多, 其中出现宫内感染的患儿占21.05%(8例), 因缺血缺氧性脑病引发窒息的患儿占28.95%(11例), 因胎儿窘迫引发窒息的患儿占23.69%(9例), 因新生儿肺炎引发窒息的患儿占13.16%(5例), 因败血症引发窒息的患儿占7.89%(3例), 其他因素占5.26%(2例)。可见, 胎儿窘迫、新生儿肺炎、宫内感染、败血症、胎儿窘迫等是影响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
2.2新生儿出生体重与窒息的关系 38例窒息新生儿中,出生体重> 4 kg的新生儿共有11例, 窒息发生率为28.95%。出生体重在正常范围内(2.5~4 kg之间)的新生儿共有5例,窒息发生率为13.16%。出生体重< 2.5 kg的新生儿共有22例, 窒息发生率为57.90%。可见出生体重在正常范围内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出生体重> 4 kg、< 2.5 kg的新生儿。可见, 新生儿发生窒息的原因与出生体重有直接关系。
2.3分娩方法与窒息的关系 回顾分析病例发现, 新生儿窒息与分娩方式有直接关系, 其中阴道助产的患儿发生率高达60.53%(23例), 而进行剖宫产窒息发生率为34.21%(13例),自然分娩窒息发生率为5.26%(2例)。可见, 采用阴道助产与剖宫产的新生儿窒息几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的新生儿。
有效的救治与合理的护理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表明, 38例窒息的新生儿中, 产生窒息的主要原因与宫内窘迫新生儿肺炎、宫内感染、缺血缺氧性脑病、败血症、胎儿窘迫等因素有关。同时, 患儿产生窒息的原因与分娩方式、出生体重也有着密切关系。总之, 引发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有很多种, 包括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等各种原因。所以,孕妇整个围产期保健、有效的产后护理及围产期间的密切监测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主要措施。
[1] 赵敏, 林延秋.237例新生儿窒息回顾性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 11(15):123-124.
464400 河南省淮滨县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