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临床护理实践
刘颖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临床护理方法和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本科收治的98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进行观察和分析, 制定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在98例患者中, 有5例因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转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 2例出现心源性休克死亡, 其余均抢救成功,经过积极治疗原发性心脏病, 好转并出院。结论及时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的实施是提高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治疗的关键。
左心衰竭患者;临床护理;实践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 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 造成严重突发的心脏排血障碍, 心律失常, 心脏负荷突然增加而导致的左心排血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 丧失排血功能的一组综合征, 其特点是发病急骤,病情重, 变化快, 随时危及患者生命。为此, 作者在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积极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 避免了其它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急性左心衰竭的生存质量。下面将类型护理实践总结如下。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科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 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患者98例住院治疗。其中男62例, 女36例;年龄最小52岁, 最大85岁, 平均年龄62岁。发病诱因:其中36例有明显诱发因素, 情绪激动或活动后发病, 54例在凌晨1~3点之间发病, 8例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左心衰竭。
1.2临床护理方法
1.2.1病情观察和生命体征监测 观察患者意识和神志、面部表情和面部颜色、皮肤温度和心音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同时观察患者缺氧程度并且做血氧饱和度监测, 在给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 给予患者持续动态心电监护和血压监测。根据各种监测结果来控制输液速度, 并将各种监测结果作以详细记录[1,2]。
1.2.2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吸氧治疗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多伴有咳嗽和白色浆液性泡沫痰, 这种痰液持续和大量的排除,易引起呼吸道梗阻, 甚至使患者窒息。此时, 临床护理应迅速清理呼吸道, 给予高流量氧气经75%酒精湿化后吸入, 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 从而消除肺泡内泡沫, 有利于改善呼吸道。呼吸流量一般在6~8 L/min, 病情严重者用面罩正压给氧, 使血氧饱和度达95%以上。
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 给予患者鼻导管或者面罩吸氧, 氧流量一般为5~8 L/min, 同时将20%~30%乙醇加入湿化瓶, 更换1次/20~30 min, 降低肺内泡沫表面张力, 利于肺泡的氧和, 改善缺氧[3]。
1.2.3心理护理 保持病房环境安静, 了解患者诱发因素并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 排除不正确的心理因素。向患者介绍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和发病诱因以及各种监护设备使用的必要性, 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从而使患者产生信任感。
1.2.4体位护理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选择体位时应选取取坐位或半卧位, 双腿下垂, 以利于呼吸和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减轻心脏负担。在患者取坐位时, 前面要放置依托物,以减少患者不适感。在患者选择半坐或半卧位, 背后垫舒适和柔软的靠背物, 以减少患者的体力和不适。
1.2.5饮食护理 对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 在发病时应给予低脂、低盐、低热量、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和少量多餐。对于其它原因引起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 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和冠心病糖尿病肥胖患者引起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 应限制摄入主食量, 以减轻体重。对于难治性心衰患者、急衰同时伴有稀释性低钠血症、急衰同时伴有顽肾衰患者应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 一般24 h不超过600~800 ml。
在98例性左心衰竭患者中, 有5例因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转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 2例出现心源性休克死亡, 其余均抢救成功, 经过积极治疗原发性心脏病, 并有针对性实施临床护理, 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临床治疗和临床护理,从而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早日出院。
急性左心衰竭是内科急症和重症疾病, 因起病急、病情重, 如不及时处理可以导致重要器官的不可逆损害, 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4]。临床护士在平时的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熟练掌握左心衰竭的抢救技能, 对病情变化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根据患者病情, 注意治疗药物的输入量和输入速度以及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药物输入控制。同时还要对于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 使患者消除各种不良因素, 积极配合治疗, 早日恢复健康。
[1] 冯正仪.内科护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58-59.
[2] 郑芳芳.高原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护理对策.沈阳部队医药, 2007, 20(3):189-190.
[3] 宗彩霞.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5):723.
[4] 弓学年, 高秀玲, 刘瑛.浅谈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治疗及护理.当代医学, 2008(3): 120-121.
110031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介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