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例成人麻疹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

2014-01-24 00:02:24胡兴无齐昌晋周红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7期
关键词:出疹麻疹流行病学

胡兴无 齐昌晋 周红星

152例成人麻疹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

胡兴无 齐昌晋 周红星

目的探讨152例成人麻疹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 为麻疹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152例成人麻疹患者进行研究, 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等。结果成人发病年龄多分布于20~39岁, 发病季节多在3~6月份,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与出疹, 同时伴有眼结膜充血、卡他症状, 咳嗽、口腔Koplik斑,血象多正常或降低, 肝酶升高。结论采取成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加强流动人口疫苗接种情况的监测,可有效降低成人麻疹传播, 控制成人麻疹流行。

麻疹; 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疫苗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红晕的灰白色小点(Koplik斑), 该病主要流行于6个月~5岁的儿童,传染性较强[1]。随着麻疹病毒活疫苗的接种, 儿童麻疹发病率及病死率明显降低, 但成人麻疹发病率表现增加的趋势。本文分析并总结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成人麻疹病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152例成人麻疹患者, 包括男性92例、女性60例, 男女性别比例1.55:1;年龄18~53岁, 平均31.5岁。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传染病学》诊断标准[2]。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本组152例成人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等进行研究。

2 结果

2.1流行病学特点 本研究152例成人麻疹病例, 年龄分布:18~19岁7例(4.7%), 20~29岁75例(48.7%), 30~39岁38例(25.5%), 40~49岁25例(16.4%), ≥50岁7例(3.8%)。发病季节分布:2月份17例(11.2%), 3月份35例(23.0%), 4月份38例(25.0%), 5月份28例(18.4%), 6月份27例(17.7%), 7~1月份各1例, 共占5.0%。人群分布:60例患者为本市户口 (39.4%), 92例为外地户口 (60.5%), 并且部分患者未接种过麻疹疫苗。

2.2临床表现 本组所有患者均出现发热, 22例(14.7%) 37~38℃, 127例(83.5%)38~40℃, 40.1℃以上3例(2.0%);发热持续(3.7±1.2)d, 发热至出疹时间为17~120 h, 且发热80~120 h出疹的患者120例(78.4%)。出疹为淡红色的斑丘疹, 出疹顺序为耳后发际-面部-颈-躯干-四肢-手足,退疹后有不同程度糠麸样脱屑和色素沉着。除了表现为发热与出疹, 还出现咳嗽133例(87.5%)、卡他症状127例(83.6%)、眼结膜充血138例(90.2%)、口腔Koplik斑144例(95.2%),同时合并并发症:支气管炎100例, 喉炎44例, 肝功能受损60例, 肾功能受损15例。

2.3实验室检查 152例麻疹患者抗体阳性78例(52.0%),弱阳性31例(20.6%), 阴性42例(28.2%);WBC正常52例(34.3%), 增高31例(20.6%), 降低68例(45.2%);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增高100例(65.7%), 小便常规异常45例(29.4%)。

2.4治疗与预后 所有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对症与支持疗法, 经过精心护理, 均痊愈出院, 住院时间为4~10 d, 并发症的患者住院时间较长。

3 讨论

麻疹通常在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并且主要发生于冬春季,由于我国麻疹疫苗的计划免疫, 麻疹的发病率、病死率显著降低[3]。但近年来, 麻疹的发病率出现增高的趋势, 并且多发生于成年人[4]。成人麻疹发病率增高的原因可能是麻疹疫苗接种率低, 人口流动性增强, 聚集的外来人口未接种疫苗,导致易感人群增多, 且易造成群体感染;同时儿童时期注射疫苗未复种, 导致成年人体内抗体滴度不够, 也易导致成人麻疹高发[5]。

本文研究了152例成人麻疹患者, 发病季节主要为春季, 3~6 月份患者数达128例(87.2%), 其他月份病例呈散发;发病年龄主要分布于20~39岁年龄组, 患者数达113例(74.4%);成人麻疹的发热以高热为主, 持续较长时间, 临床症状重而明显, 可出现咳嗽、眼结膜充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肝肾功能受损常见[6];成人麻疹出疹顺序与典型麻疹相同,从耳后发际至面部、颈部、躯干, 最后是手、足心, 颜色为淡红色斑丘疹, 并有明显的口腔Koplik斑;成人麻疹抗体阳性率高达72.6%;并发症多为支气管炎、喉炎与肝肾功能受损。成人麻疹的治疗以抗病毒治疗、对症与支持疗法, 预后好。

因此, 控制成人麻疹发病的有效措施在于加强成年人麻疹强化免疫, 监测流动人口的麻疹疫苗接种情况[7];同时,提高成人麻疹的诊断与签别诊断, 采取隔离方案、抗病毒等治疗, 避免麻疹的传播。

[1] 赵洪.成人麻疹患者临床特点与预防对策.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1, 24(8): 311-316.

[2] 杨绍基, 任红.传染病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0.

[3] 徐步惠.118例麻疹临床分析.传染病信息, 2012, 2 (4): 252-254.

[4] 周建芳, 童云龙.100例成人麻疹临床特点分析.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2, 12(3):361-368.

[5] 姚贝, 黄瑞林.232例麻疹病例的临床特征.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1, 16(1): 321-322.

[6] 王庆, 孙木, 崔长弘, 等.北京市西城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与控制策略分析.现代预防医学, 2013, 32(4):4332-4333.

[7] 柯柳, 张莹, 李晓萍, 等.成人麻疹患者的临床特点.传染病信息, 2013, 13(2):106.

430300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感染病区

猜你喜欢
出疹麻疹流行病学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观疹识病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一起疑似霉变蛋挞引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ash Fever with Anxiety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的诊治
患过出疹性疾病的人是否不需要接种麻疹疫苗?
Trouble in Disneyland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