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涛
创伤性脾破裂35例诊治分析
李云涛
目的探讨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治经验, 进一步提高临床上对脾破裂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共35例, 总结诊断治疗方法。结果手术治疗22例, 全部痊愈;非手术治疗13例, 其中1例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改为手术治疗后痊愈, 余均痊愈。结论提高脾破裂诊断率的关键是详细了解病史、完善彩超等相关检查, 要把握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对影响血流动力学的脾破裂患者需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
脾破裂;脾切除术
脾脏是腹腔脏器中最容易受损的器官, 在腹部闭合伤中,脾破裂占30%~40%, 在腹部开放性损伤中脾破裂占10%左右, 所以脾破裂是腹部外科常见病。原阳县红十字医院外科2010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共35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外科2010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共35例, 其中男性21例, 女性14例, 年龄18~61岁, 平均(46±11.3)岁。致伤原因为车祸伤16例, 高空坠落伤8例, 殴打伤5例, 刀刺伤4例, 其他2例。伤后至就诊时间0.5~7.5 h, 平均2.5 h。开放性损伤9例, 闭合性损伤26例。
1.2损伤程度 脾脏损伤程度按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分级标准 , 经手术、B超或CT确定。本组损伤程度Ⅰ级4例,Ⅱ级6例, Ⅲ级15例, Ⅳ级8例, Ⅴ级2例。
1.3诊断依据 有损伤的病史;临床有内出血的表现;腹腔诊断性穿刺抽得不凝固血液; 症状有腹痛、休克、腹膜炎、Kehr征。经过了解外伤病史, 借助 B 超、CT 扫描和诊断性腹腔穿刺检查, 明确诊断为创伤性脾破裂。35例患者中, 左上腹压痛患者19例, 占54.29%;出现口渴、烦躁、血压低、心率快及尿少等休克表现者16例, 占45.71%。
1.4治疗方法
1.4.1非手术治疗 对腹部受伤后病情发展平稳, 无休克或容易纠正的一过性休克, 影像学检查(B超、CT)证实脾破裂比较局限和表浅, 无其他脏器合并症, 血液动力学稳定,给予保守治疗, 严密观察血压、脉搏、腹部体征、血红蛋白及影像学变化, 采用卧床休息、输液、应用止血药物, 必要时输血, 本组共13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
1.4.2手术治疗 对于受伤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或伴有腹外重要器官损伤, 或不能排除腹内其他脏器损伤者行手术治疗。观察中发现继续出血或有其他脏器损伤则立即中转手术。采用脾破裂修补术, 常规开腹后探查腹腔脏器、脾破裂的损伤程度进行脾修补术, 根据脾破裂情况实施单纯缝合、修补缝合、脾部分切除、全脾切除术。
35例患者中非手术治疗13例, 其中1例保守治疗8 h后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有休克表现改为手术治疗(脾切除术)后痊愈, 余12例均痊愈。手术治疗22例, 全部痊愈,其中1例出现脾窝积液, 经过抗生素应用及延长引流等处理后痊愈。
脾脏是腹腔内一种实质性脏器, 供血丰富, 质地脆弱,因此损伤时容易出现脾破裂[1]。脾破裂部位多见于脾上极或膈面。破裂如发生在脏面, 尤其是临近脾门者, 有撕裂脾蒂的可能, 此时出血量大且迅速, 患者可迅速发生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险。对于创伤性脾破裂患者, 首先是早期诊断, 避免漏诊, 查体不详细和合并症的掩盖是漏诊的主要原因。出血性休克是外伤性脾破裂致死的主要原因, 此时应迅速建立深静脉通路同时快速补液, 严重出血时应早期补充悬浮红细胞纠正贫血, 输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 必要时应用正性肌力药物, 对活动性出血未得到有效控制者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 一般将收缩压控制在80~90 mmHg, 平均动脉压控制在50~60 mmHg, 同时结合尿量、乳酸等指标和临床情况综合判断灌注情况[2]。
关于治疗方法的选择, 根据患者轻重而言, 轻度脾破裂腹腔内出血不多, 或包膜下血肿渗血少者, 无休克, B超探查出血较少, 多数可行保守治疗, 但确定或怀疑合并腹腔内其他脏器损伤者则应剖腹探查[3]。研究显示脾切除术后的患者对感染的抵抗力下降(尤其是婴幼儿), 因此在“抢救生命第一, 保留脾第二”的原则下, 尽量采用保脾的方法。若脾严重破裂或脾蒂严重断裂, 出血多, 宜行脾全切除术, 对于合并伤者处理较为复杂, 需与有关科室密切配合, 统筹安排,应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
通过对本组病例的分析可作出结论:脾损伤处理原则为“抢救生命第一, 保留脾脏第二”;早期诊断, 避免漏诊, 严密监测, 快速处理失血性休克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方法;按创伤分级标准, 具体选择不同术式以达到抢救生命, 保留脾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目的。
[1] 陈小春, 张桂英, 余小舫, 等.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与治疗.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4, 16(3):200-201.
[2] 沈睿熙.基层医院外伤性脾破裂38例诊治体会.云南医药, 2009(03):388-390.
[3] 郑文博, 陈谓球, 黎紹基.脾亢脾次全切除术后残脾及免疫指标的观察.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6):366-367.
453500 原阳县红十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