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更新探究

2014-01-23 07:16:48孟子南
黑龙江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影壁四合院大门

孟子南,张 诚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长春 130118)

山西省大同市作为国务院第一批命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其明显的地区特色和悠远的建筑文化,其中保留下来的古旧胡同和传统民居是体现大同古城地区特色的重要特征。如今的大同古城集合了北魏都城,隋、唐、辽、金城池遗存和明清传统民居,是城市的重点保护和规划区域。

1 大同古城传统民居的概况

坐落于山西省北部的大同古城是自古至今极其少有的没有因为自然和战火因素而被摧毁的城池之一。如今的大同古城是在北魏都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随后历经各朝各代的不断修复和变迁保留下来,至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它历经了作为首都、陪都和军事重镇的繁荣昌盛,把古城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基本保存了下来。

大同古城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古城区内保存有大量传统民居,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古城区中现在保存集中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可以比较完整恢复成传统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有四片,分别为清远街片区,华严寺片区,柴市角片区和朝阳寺片区。大同古城的历史文化街区具有传统的棋盘式道路格局和里坊制居住形态,排布整齐的大街小巷纵横交织,巧妙地把古城区分成许多封闭的居住里坊。

大同古城中迄今留存的传统民居大多为明清时期构筑,以四合院为主的院落布局风格同老北京四合院大体相同,大都是保留了唐、宋时期的“里坊式”布局,通常为一户一宅,平面布局可大可小,通常为5间正房,3间东厢房,3间西厢房,2~3间南房(图1),正房多设脊兽,这类布局沿袭到明朝,基本上已经确定。在大同古城区内,传统民居的大门普遍设在东南角的方位上。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影壁,影壁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影壁上部是仿木椽檐,单坡瓦顶,在两端分别雕刻有麒麟头,代表泰平、福禄、长寿等美好心愿;影壁中部是中心部分,雕有各种花饰和飞禽;影壁下部是雕花基座。二门多在影壁的左边,和大门彼此呼应。二门的大小样式要根据大门而定。倘若大门为垂花式,二门则为拱券门或随墙门;倘若大门是抱厦式,二门则为垂花式。越过二门,就踏进了四合院。四合院以南北轴对称布置,为封闭的院落。和老北京四合院相同,大同古城的传统民居的基本平面组合单元也是“间”,开间基本为2.8~3.5m,进深多为3~6m。通常为3间正房,左右各设1间耳房,3间东房,3间西房,南房一般为2~3间。这样的平面布局,满足了人们衣食住行的需要,增进了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伴随强烈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到目前为止,人口的增长导致住房的紧张,有一些居民又外加建造了厨房,这样一来使得四合院的布局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整体变化不大,基本上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当时建造的风格。

2 大同古城传统民居的价值

图1 四合院流线示意图

我国古代建筑基本不受外来风格的影响,各具特色的地方建筑风格及技巧被世代传承下来。大同古城的传统民居把我国传统民居艺术的特征和价值做了很好的诠释,因此在城市古建筑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2.1 大同古城传统民居的历史价值

大同古城内保留下来的四合院据统计大概有500多年的历史。根据大同市文物局调查显示,古城内现今以四合院为代表的传统民居大部分集中在鼓楼东南隅这一片,目前还保存有1200多处。

大同古城传统民居四合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代。据历史记载,明洪武五年(1372年)大将军徐达派驻到大同城后,开始大规模地兴建土木工程,创建官署,王府以及民居院落。因为当时大同城的棋盘式街道都已确定,所以都是按街道走向而建置四合院。还有历史记载,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多尔衮率兵占领大同城后火烧全城,如今所能看到的四合院大多数为清顺治八年(1651年)和民国初所建成的。

大同古城作为一个经过1600多年演变而来的传统文化的聚集区,其地域区分的标准、标志或身份性名片是其他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个地方所无法替代的。传统民居是传统文化的象征,这决定了传统民居的历史价值。

2.2 大同传统民居的文化价值

民间风俗是最能直接感受到的文化现象,也最能反映出一座古城的历史文化和气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渊源使大同古城拥有自己独特的民间风俗。

从大同市民俗专家那里得知,在大同古城的东北角,也就是柴市角那一片的四合院大多是平民百姓居住着,他们以做小买卖为生,例如柴市角的连靴铺,王面铺,还有皇城街的木匠铺,车匠铺等都是那一片的典型的代表;在大同古城的东南角,也就是县角朱衣阁那一片的四合院大多为官宦人家居住着,例如狮子街的郝家大院,李怀角的李家大院,东史宅的史家大院等都是那一片的典型代表;在大同古城的西南角,大多是富贵人家和回民居住着,例如欢乐街的王谦大院、马家大院,万字街的祈乐天大院等都是那一片的典型代表;在大同古城的西北角,大都是读书人居住着,例如大皮巷的皮家,仁义巷的张进士,等等。这些明清时代修建的建筑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

2.3 大同传统民居的艺术价值

大同古城的四合院在规模上虽说比不上北京的四合院,但在建筑工艺上却能与古代皇家建筑相媲美。大同古城内传统民居的大门在修建时常被特别重视,因为它代表着宅子主人的地位,大门的装修讲究雕刻精细,在柱础石和门枕石上都会做精致的雕刻工艺,特别是在大门上叩首,更是独具匠心,画龙点睛。大同古城门楼和照壁的砖雕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大同古城四合院的院落布局都具有一个相同点:大门正面均有影壁。影壁左右两侧有精美砖雕垂花柱,影壁整体精雕细琢,样式新颖奇特,构图雄伟盛大,代表着吉祥如意万事亨通。影壁上的浮雕,格式迥异的木质门窗,这些大同古城四合院的历史文化元素,伴随着修复古城东南隅民居工程的顺利推进,必将会重现在世人面前。

3 大同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更新策略

如今,彻底翻新式的大规模修建改造已经造成人们对古城人文意象失去了记忆。因此,以传统民居作为出发点,从街区的空间形象与历史文化中整合出建筑的精华,通过对现有建筑的修复进而场景再现使人们找回逝去的老城人文意象的记忆。

3.1 坚持修复保护,创新发展道路

传统民居鉴于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制约,以及历史传统、民间风俗、人文条件的影响,有着其浓重的地域属性。就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既要发扬传统建筑的精华,同时也要走创新发展的道路。具体做法为:对现存民居必须加以保护和修复,对受损民居应该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加以修复。传统民居的修复工作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并以详细的历史资料和调查勘测记录作为基础,从而制定出有效的修复方案,这样才能使大同古城的传统民居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修复。

3.2 加强宣传工作,营造文化氛围

大同古城传统民居是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部分,是不能再生的珍贵人文资源。因此必须要加大力度营造文化氛围,通过各种途径增强人们保护古建筑的意识,这样大同传统民居才能万古长存。作为地方的相关部门,应该加强重视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实时打出文化这张牌,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以此获取更有价值和意义的社会效益。

3.3 坚持以人为本,更新传统民居

在保护与修复传统民居的工作过程中,在做到有步骤、抓重点,综合利用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的同时,还可以创建一个传统民居博物馆,这样既让传统文化得到了弘扬,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对内可以做到传承历史文化,对外达到了宣传的目的,既充分展示了传统民居,又打造了地区文化品牌。

4 结语

大同作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古城内的传统民居更是其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保护好传统民居建筑并使其更好地更新发展已成为当下刻不容缓的问题。

[1]蒋志光,李琳琳.河北传统民居保护与发展研究[J].华章,2011,(08):37-38.

[2]马骏华.古城格局与传统的当代构造[J].建筑学报,2011,(12):19-20.

猜你喜欢
影壁四合院大门
别扭的影壁
北京乐成四合院幼儿园
现代装饰(2020年12期)2021-01-18 05:37:34
老北京建筑里的影壁
旅游(2020年6期)2020-07-17 09:42:40
影壁
中华手工(2020年5期)2020-04-20 12:10:49
门口有道墙
四合院下的宝藏
一套四合院 引母女对簿公堂
春天的大门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49
神秘的大门
让东方文明打开西方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