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瑜瑄
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观察
单瑜瑄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方法 哮喘发作期和哮喘缓解期合理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静脉和吸入治疗, 观察比较疗效。结果 85例患儿合理规范吸入疗效满意, 占85.88%。结论 儿童哮喘坚持长期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安全可靠, 疗效确切。
糖皮质激素;儿童哮喘;吸入治疗
儿童哮喘是小儿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病程长且反复发作, 若治疗不当可迁延不愈, 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国内外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因此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至关重要。下面就本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85例报告总结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文85例哮喘患儿。男 47例, 占55.29%,女 38例, 占44.71%。年龄<3岁53例, 占62.35%, 年龄≥3岁32例, 占37.64%。
1.2诊断标准 ①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咳嗽≥3次。②双肺闻及呼吸相哮鸣音。③支气管扩张剂有效。④具有特应性体质如过敏性湿疹、过敏性鼻炎。⑤其他原因引起的喘息、气促、咳嗽。本文85例患儿全部符合诊断标准。
1.3发病诱因 发病前存在呼吸道感染的患儿67例, 占78.82%;因为过敏因素如花粉、鱼虾、蛋白质等诱发哮喘发作;过咸或过甜食物、灰尘环境诱发哮喘发作共18例, 占21.18%;存在过敏性湿疹、过敏性鼻炎的21例, 占24.70%;家族史中存在反复支气管炎发作、过敏性疾病的13例, 占15.29%。
1.3治疗方法
1.3.1哮喘中、重度发作期 全部给予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 5~8 mg/(kg·d ), 或甲基泼尼松龙1~2 mg/(kg·d), 分2次输注, 在3 ~5 d内症状逐渐缓解后停静脉给药。
1.3.2哮喘缓解期 全部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氟替卡松,长期持续规范及个体化治疗, 口服开瑞坦7 d, 顺尔宁(通用名:孟鲁司特钠)1~2个月, 酮替芬1个月。每6个月进行效果评估, 吸入6个月~1年后, 病情稳定可以降级治疗, 若复发即刻升级。定期随访2年。
1.4疗效判断 疗效显著:随访2年内无哮喘发作。治疗有效:随访2年内哮喘发作2~3次。无效:哮喘发作每年3次以上。
本组85例哮喘患儿中, 在2年内73例坚持长期吸入规范治疗无复发, 占85.88%, 疗效显著。其余12例中有9例占10.59%, 治疗有效;另外3例放弃吸入治疗, 占3.53%, 治疗无效。复发原因调查, 结果显示:6例哮喘复发患儿, 年龄<3岁, 未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吸入糖皮质激素, 未达到规范治疗, 或吸入不配合, 造成面罩封闭差, 吸入方法不正确,治疗效果不理想;另外3例吸入过程中途放弃, 担心激素的副作用。
关于儿童哮喘的发病机理极为复杂, 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呼吸道感染、自身免疫、各种过敏原、遗传等因素。本文85例患儿中存在呼吸道感染者67例, 占78.82%, 为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 其他因过敏、遗传或环境因素18例, 占21.18%。许多情况下, 由于小儿呼吸系统发育的不完善、免疫力低下及特应性体质对各种因素刺激很容易产生呼吸道感染、气道的高反应性和哮喘的发作, 而避免诱因很困难, 作者认为只有通过最少的接触各种诱因的刺激和最佳的治疗方案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哮喘的发生。
哮喘是慢性呼吸道炎症, 反复发作易造成支气管壁的狭窄, 严重者可因哮喘发作而死亡。哮喘病的理想治疗是治愈患者, 但目前理想治疗尚难实现, 因此治疗目的是达到完全控制, 尽可能减少哮喘的发作, 预防不可逆性的气道阻塞的发生, 保证患儿的健康生长发育[1]。目前全球公认哮喘的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 其具有强大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又由于激素药物存在很多副作用, 临床应用时不容易被患儿家属所接受, 这就导致治疗过程中的放弃和复发。
从本文资料结果分析, 在2年内73例患儿坚持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无复发, 占85.88%, 疗效显著。复发12例, 占14.12%, 其中6例患儿年龄<3岁, 原因为患儿年龄小, 吸入不配合, 治疗困难;又可能为免疫力低下, 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年龄阶段易诱发哮喘发作;再有面罩全封闭不佳, 不能保证吸入有效的药物剂量到达支气管。另外3例放弃吸入是患儿家长缺乏对哮喘病的认识, 对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缺乏信心及担心激素的副作用。专家指出;应用糖皮质激素勿过分担心其副作用, 48~72 h内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安全的,在缓解期经医生的指导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是极其微量的,不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是预防哮喘复发的必要措施[2]。
由此可见, 哮喘病的管理及教育对取得满意疗效很重要, 要求医生要让家属了解到儿童哮喘病吸入糖皮质激素的目的及正确方法, 不能随意减量或停药, 以保证疗效, 做到定期随访。有资料表明儿童是特殊群体, 随着生长发育, 约70%~80%年长儿童症状不再复发, 30%~60%的患儿可完全治愈[3]。期待儿童哮喘病的治愈率会进一步提高。
参考资料
[1] 万莉雅, 范永琛. 哮喘病慢性持续性气道阻塞发生机制和对策.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1, 16(2):110-111 .
[2] 商云晓.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3, 10(2): 37.
[3] 杨锡强.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98.
2014-05-20]
110141 沈阳市于洪区人民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