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产气荚膜梭菌的感染状况及益生菌控制效果分析

2014-01-22 01:29:32黄广明张媛媛阳艳林
饲料工业 2014年1期
关键词:荚膜产气梭菌

■黄广明 张媛媛 阳艳林 劳 晔

(建明工业(珠海)有限公司,广东珠海 519040)

1892年,美国病理学家W.H.韦尔奇等最早分离到产气荚膜梭菌,因而又称韦氏梭菌或魏氏梭菌。该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人和动物的肠道中,其致病性主要是由其所产生的外毒素引起的(李云霄等,2007)。在健康的猪肠道内都会有产气荚膜梭菌以及芽孢存在,这些梭菌及芽孢可以随着粪便排泄到体外并在猪舍内蓄积。当蓄积到一定程度时,猪在采食时会摄入较多的梭菌。这些梭菌会在肠道内快速繁殖,并造成局部的营养不足,从而使梭菌形成芽孢,在形成芽孢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外毒素,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孔庆娟等,2010)。

动物发生产气荚膜梭菌疾病,需要一种或多种诱发因素的协同作用。消化道的某些功能失常和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是感染所必需的诱发因素。肠道郁积、肠腔膨胀、球虫病、沙门氏菌病可诱发动物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其它因素包括采食高能、高蛋白日粮,鱼粉日粮以及小麦日粮(薛俊梅,2010)。

产气荚膜梭菌可分为A、B、C、D、E和F 6个血清型,其中A型和C型是导致动物发生疾病的主要病原。产气荚膜梭菌对养猪业的危害贯穿猪的整个一生,可引起乳猪的红痢、梭菌性仔猪腹泻、中大猪及母猪的胀气、坏死性肠炎及猝死(张倩等,2007)。

本研究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对广东、江西、河南等三个省份的10个猪场进行了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状况的调查,为业内同行防控梭菌性疾病、避免对猪场造成重大损失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高压灭菌锅、试管加热器、生物安全柜、分析天平、离心管、EP管、无菌医用棉签、产气荚膜梭菌琼脂培养基、PBS缓冲液。

1.2 菌株与益生菌制剂

产气荚膜梭菌ATCC13124购自中国兽药监察所;益生菌制剂克洛生TM由建明工业(珠海)有限公司生产。

1.3 取样地点

广东3个猪场(2013年4~5月)各阶段猪采样79头,江西5个猪场(2013年9月)各阶段猪采样48头,河南2个猪场(2013年10月)各阶段猪采样40头。累计怀孕母猪59头,哺乳母猪37头,哺乳仔猪10头,保育猪12头,生长猪24头,育肥猪19头,后备猪4头,公猪2头。

1.4 检测方法

1.4.1 原理

产气荚膜梭菌可分解培养基中的含硫化合物,而产生硫化氢气体,硫化氢遇到亚铁离子可生成不溶性的硫化亚铁黑色沉淀。SFP琼脂培养基是一种选择性培养基,常用于产气荚膜梭菌的筛选和计数。

1.4.2 采样

用棉拭子挑取猪粪便样品约1 g于PBS缓冲液中,搅拌均匀。

1.4.3 检测

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5 结果判定

通过实验室实验,由标准产气荚膜梭菌标准菌株ATCC13124作为阳性对照制订产气荚膜梭菌活菌数(以cfu/g表示)的评判标准。感染程度的评判标准参考国标对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检验的标准以及其它文献制订(见表1)。

表1 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程度评判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省份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情况

2.1.1 广东3个猪场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情况

从广东3家猪场检测的结果来看,怀孕母猪、哺乳母猪和哺乳仔猪产气荚膜梭菌重度感染的比率分别为56%、50%和60%,另外还有一定比率的轻度感染,说明这三个阶段是感染产气荚膜梭菌的高发阶段(见表2)。保育猪和生长猪产气荚膜梭菌的感染率则相对较低,而育肥猪和后备猪肠道梭菌正常率均为100%,说明该阶段猪健康水平较高或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抵御能力较强。

表2 广东3个猪场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情况检测结果

2.1.2 江西5个猪场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情况

江西5家猪场检测结果表明,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产气荚膜梭菌重度感染比率分别为67%和68%,说明这两个阶段的猪感染严重(见表3)。生长猪和公猪样品数较少,但亦有重度感染检出。2头育肥猪均没有检测出产气荚膜梭菌。

2.1.3 河南2个猪场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情况

河南2个猪场怀孕母猪重度感染比例为8%,加上轻度感染38%,使之近半数处于感染水平(见表4)。哺乳母猪重度感染40%,另有40%轻度感染,所以感染水平还是很高的。生长猪感染不严重,正常率达78%。育肥猪有半数轻度感染。

表3 江西5个猪场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情况检测结果

表4 河南2个猪场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情况检测结果

2.1.4 三省份合计感染情况

从三个省份综合情况了来看,怀孕母猪感染率为73%,哺乳母猪感染率为81%,哺乳仔猪感染率为80%,以上三者属于生猪感染产气荚膜梭菌高发阶段,重度感染比率分别达到了49%、57%和60%(见表5,图1)。保育猪、育肥猪、后备猪阶段,抵御产气荚膜梭菌能力较强,生猪健康率较高。而生长猪和公猪阶段感染率分别为42%和50%,应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加重。

表5 三省份10个猪场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情况汇总

图1 三省份10个猪场各阶段猪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率

2.2 使用益生菌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情况的影响

为研究益生菌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控制效果,选择广东某猪场的20头怀孕母猪进行饲喂益生菌。结果表明,20头怀孕母猪使用益生菌前梭菌感染率为75%,其中50%重度感染。使用益生菌12 d后梭菌感染率下降为25%,其中重度感染比率下降为0,梭菌正常的生猪比率也由25%上升为75%(见表6,图2)。

表6 怀孕母猪使用益生菌前后感染产气荚膜梭菌情况对比

图2 怀孕母猪使用益生菌前后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率

3 讨论

轻度感染样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约为104~106cfu/g,属于亚临床感染状态,随时有可能因为天气、转群、其它疾病等应激因素而导致梭菌性疾病的发生。而重度感染样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约为106cfu/g以上,已处于感染甚至发病的状态。

三省份的调查结果表明,产气荚膜梭菌在猪场的感染非常普遍,尤其是广东、江西两省的8个猪场,在怀孕母猪、哺乳母猪和哺乳仔猪阶段均有很高的重度感染比率。保育猪、中大猪阶段总体感染程度较轻,但不排除个别猪只感染发病。由于产气荚膜梭菌会损伤仔猪肠道引起肠毒血症,并造成母猪、中大猪胀气死亡,所以猪场应对梭菌性疾病给予足够的重视。

克洛生是一种以枯草芽孢杆菌PB6为主要活性成分的益生菌类饲料添加剂,PB6所分泌的细菌素可特异性杀死产气荚膜梭菌。从使用克洛生以后的检测结果来看,产气荚膜梭菌的感染情况有明显的好转,重度感染完全消失,梭菌正常的比例显著提高,说明克洛生在控制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4 结论

①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普遍,对猪场存在较大威胁。

②怀孕母猪、哺乳母猪和哺乳仔猪是感染产气荚膜梭菌的重灾区。

③益生菌在控制产气荚膜梭菌疾病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若干篇,刊略,需者可函索)

猜你喜欢
荚膜产气梭菌
湿垃圾与病死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中国饲料(2021年17期)2021-11-02 08:15:10
羊毒素型产气荚膜梭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兽医导刊(2021年15期)2021-01-10 06:13:47
Meso-mechanical model of concrete under a penetration load
肺炎链球菌荚膜教学标本的制作方法研究
猪肉毒梭菌中毒症的发生和诊疗方法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3
陕西省部分地区鸡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的药敏试验
煤层气排采产气通道适度携煤粉理论
西藏牦牛肉毒梭菌中毒病的防治
西藏科技(2015年10期)2015-09-26 12:10:24
产气剖面测试在苏里格气田东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