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温台合作之现实路径

2014-01-16 05:10:08陈茜郭伟展
浙江经济 2014年18期
关键词:台资台商温州

陈茜 郭伟展

相对于苏州、上海、厦门、东莞等城市,温台合作规模有限。目前温州台商仅有400多人,温州台协更只有80多名会员。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因素包括:繁荣竞争的本土经济、相对团结的本土文化和消长变化的区域格局等。这些因素短期内不会消失,部分因素还会得以强化。因此,温台产业合作应该跳脱传统的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合作思维,利用温台独特的资源解决两岸经贸关系深入发展与温州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抢占两岸经贸关系的制高点。

历史观照下“温州模式”的困境

“温州模式”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发展了家庭工业、私营经济,而且在于提出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各地的小商品市场,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一个无孔不入的流通网络。如今,温州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并不乐观,因此在推动温台合作的过程中要立足实际情况。

实体经济处境艰难,传统的“温州模式”亟待重塑。近年来,境内外宏观环境发生巨变,温州赖以生存和腾飞的传统实业面临着生产成本更高、企业融资更难、劳动用工更缺、用电缺口更紧、出口形势更严峻等五大问题,利润日趋稀薄。与温州“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产业困境相比,上世纪80年代台湾的岛内外宏观环境较为乐观:产业转移高效迅速,国际产业分工定位较为稳定。换而言之,目前国际经济体之间尚未形成稳定的合作与分工的关系。短期内,通过延续“温州模式”的精髓,即重构网络系统、充分利用温商与台商的人脉资源,协助、带动新一轮产业发展,则是较为现实可取的重要途径。

金融政策组合效应缺乏,温州金融改革需要新思路。台湾金融改革的成功得益于政策的组合效应。相反,当下温州金改的根本困境在于:区域性的金融改革置身于国家宏观金融环境之下,可自主推行的政策有限。汇率、利率、资本项目开放三大政策只能一国整体推行,很难在国内非独立关税区的一般区域内实施。据此,透过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将地下金融“化暗为明”由于不具备政策配合的条件,成效如何仍待观察。据此,温台金融合作无法直接复制台湾金融改革的经验,只能在现有约束条件下,借助台湾的优势资源,实现合作效应的最大化。

温州地域文化具有封闭性,温台实业、金融的深层次合作遇到阻碍。温州一直以人格化有形市场为主,极度依赖人缘、地缘、血缘与同学缘。温台合作能否突破这道无形的墙,台商能否融入相对封闭的人脉网络是关键。尽管在这次的金融危机中暴露缺陷,巨额的亏损已迫使温州人反思这种人格化交易的弊端,社会氛围会逐步倾向于接受建立一个法治的市场经济,但整体而言仍然会成为温台产业合作制度化推进的障碍。

温台合作的目标定位

温台合作的目标定位应该是一个基于现有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多元化的目标体系。笔者认为,应呈现如下“二元结构”。

台资制造业与温商的结合,将温州打造为大陆台商销售中心。温台合作应该借助这些分布在各地的温商和民间商会。政府应该从中搭桥沟通,使得浙江、海西、温州的台商能够利用温商庞大的销售网络优势,扩大内销市场,进而将温州打造为大陆台商销售中心,吸引台商、台企来温州设立营销总部,助力发展温州的总部经济。

温州制造业与台资金融业的结合,将温州打造为中小企业融资中心。“两多两难”问题的本质是资本价格与风险的问题。随着房地产市场降温,缩小了体制内外资金价格的差距,迫使多数资金供给者调整、降低回报率的预期,利率预期的回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金融改革、温台金融合作的外部环境。

温台合作的政策尝试

针对上述目标,笔者尝试性地提出以下建议:建立温台联销体,为温州民企和台企挖掘更多市场机遇。娃哈哈的成功离不开联销体,即娃哈哈与经销商成立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网络。娃哈哈较好地处理了这个联销网络的核心问题,即利益问题,让这个网络上的企业、个人都能从市场效应中获益,进而更有动力共同创造价值。温州具有建立类似联销体的先天条件。温州应该在已有的行业协会的基础上,跨行业整合,将遍布各地的温商、台商纳入到联销体内来;建立灵活机动的信息交换、利益共享机制,激发所有成员克服区域文化的隔阂,拓展市场空间;建立灵活机动、风险可控的贸易信贷、融资机制,深层次挖掘市场空间、培育客户群体,为温州企业、台企转型升级、兼并整合赢得更多的时间。

图/金川

引入台资金融机构,解决金融服务多元化、回报市场化的问题。增设机构、引入服务和竞争是改革的常规思路,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经过20余年的市场开放与白热化竞争,台湾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服务质量、灵活度以及弹性均大为提升,特别就服务于中小企业有多年的成功经验。温州金改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引进丰富多元的、规范成熟的台湾金融产品。引入的形式遵循市场主体的意愿,政府不加干预。就利率市场化而言,本身不是温州所能解决的问题。区域性利率市场化的一个结果,可能是全国各地的资金都涌到温州。利率市场化并不是单纯的存款利率浮动和减小利差这些形式上的标志。实际上,数万亿的理财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迂回地接近了这一目标。台湾的理财市场萌芽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金融自由化时期,经过20余年的耕耘,产品细致多元,操作规范。通过引入台资机构及其创新产品,潜移默化推进利率市场化,即让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通过一系列长变量(包括经济条件、市场条件、监管条件以及体制条件)实现自然的释放。

建立具有对台特色的区域性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解决金融改革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维护金融稳定,充分利用客户资源,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信用体系迫在眉睫。将这一需求置于两岸、温台合作的视阈内,则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温台两地有条件、有必要在信用体系上合作。然而,短期内全面合作(如征信信息直接共享)存在若干障碍。出于信息安全和政治敏感,台湾目前仍禁止本岛内征信机构或商业银行将征信信息提供给岛外的商业机构使用。大陆金融机构的征信人员尚难以自由入台对企业进行征信调查,但台湾岛内的征信人员可自由前往大陆进行征信调查。因此,基于这种单向开放的局面,温台征信合作可以采取先易后难的推动方式。第一步,应鼓励台资私营征信机构在温州开设分支机构或合资机构。温州可以透过网络、电视、平面媒体,或借助温州的台商资源招商,或入岛招商引资,了解征信公司的需求,创造更好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分阶段实现四个目标,即利用其信用调查、评级的先进经验,结合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的资源,联合当地金融机构(包括台资金融机构)帮助中小企业直接、间接融资;学习先进经验,提升、规范本地征信机构、金融机构的征信体制;通过联合筹资、财政支持的方式建立海西区、浙江地区中小企业联合征信平台或数据库,未来可逐步将其它地区的企业、个人信息资源纳入;一旦当局政策放开,推动温州的征信机构发展成为两岸征信合作平台的重要节点,推动两岸银行之间、公共征信数据库之间的合作。

培育区域性资本市场,解决温州投资渠道多元化问题。具体而言,可以尝试推动温台在建立类似于台湾的“兴柜”交易市场(针对未上市上柜股票)、盘商市场(针对非公开股权,类似于有限责任公司权益)方面合作,引台湾证券公司出资入股,允许其参与运营。产品和服务以私募为主,包括中小企业的股权转让、进场托管和私募债等。台资证券公司可采用柜台议价方式,在投资人和企业间做到灵活、规范和市场化运作,借鉴台湾丰富的融资工具,探索有温州特色的盈利模式。除了金融产品的设计和创新之外,台资金融机构还能提供交易组织、技术信息、后台管理、人才培训、组建专家顾问团队等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市场方面,制定企业和投资者的门槛避免同质化倾向,依次将温州市、浙江省、海西地区的中小型台资企业吸引来该挂牌,买方则可以从法人扩大到个人,进而通过市场竞争将产品辐射全国。值得一提的是,融资、转让不只是钱的问题,也包括投资者背后的资源渠道,即利用这一平台可使得相关联的企业整合资源优势,促进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台资台商温州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模具制造(2022年3期)2022-04-20 09:17:06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模具制造(2022年1期)2022-02-23 01:13:30
温州,诗意的黄昏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 10:49:03
台商马景鹏的“老家”情怀
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 05:31:26
在溧台商讲述创业故事——溧水,一片值得台商扎根发展的土地
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 09:26:56
台商吕孟哲的剑胆琴心
海峡姐妹(2020年9期)2021-01-04 01:35:34
台资企业涌入大陆上市
华人时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30
难忘九二温州行
中国篆刻(2017年6期)2017-07-18 11:09:55
从“台资”到“台智”
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 08:12:17
台资升级
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 0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