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辽
(四川省平昌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636400)
药品调配(drug dispensing)是指配方、配药、发药的整个过程,又可称之为调配处方,是医院药房的核心工作之一,工作量较大,可占到整个药剂科工作的50-70%[1]。处方调配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是药物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而中药饮片处方的有效及安全是中医对证治疗及药师准确调配共同作用下的结果[2-3]。对我院2010年2月-2012年10月药剂科中药饮片处方调配工作中出现的差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较易出现的差错提出解决的对策,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10月《药品调配差错登记本》所中记载的不符合《处方管理条例》的有调剂差错的中药饮片处方共计92张,由资深的药剂师进行认真反复的药剂核查,共计查出调剂差错事故107次。
1.2 方法 对所出现的107次中药饮片调剂差错作出分类整理,差错类型主要有:多配、药物规格错误、错配、漏配、划价差错及其他。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x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计量数据,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07 次中药饮片调剂差错中,漏配49例、划价差错8例、多配15例、错配21例、药物规格错误10例及其他4例。所有差错类型中漏配出现的次数最多,占总差错次数的45.79%,于其他差错的发生率比较,P<0.05。见表1。
表1 中药饮片处方调配差错类型分布比较
3.1 中药饮片调配中易出现的差错原因分析
3.1.1 药师因素药剂科中药调配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专业知识不扎实、业务能力不强、思想松懈等等因素均会对造成处方调配工作的差错产生[4]。中药饮片调剂的组方调配如出现重大差错,将对临床疗效有负面影响,严重者甚至可导致出现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心造成重大的伤害。药剂师常因工作态度不认真、思想松懈等原因,出现漏配、错配、多配的调剂差错;部分药剂师则是由于专业知识不扎实,对中药饮片不能准确的识别,导致出现错配发生。本研究中出现漏配药49次,错配21次、多配15例,占到调配差错的79.44%。
3.1.2 处方因素(1)处方中未标注炮制规格,少数医师由于对中药炮制知识了解不充分,或对药物性质认识的不足,而有多种炮制规格的饮片,药师在调配中易出现调配规格错误[5]。(2)脚注问题,脚注是在处方某种药品的下脚旁边加以注释,注释内容包括规格、炮制、煎煮及服用要求等[6]。脚标漏写、字迹不清等原因均会导致处方调配时出现规格差错。(3)剂量标注不清,处方中剂量不注不清,给药师的调剂工作的准确性带来较大的阻碍,例如蜈蚣的计量单位标记为“条”等,药剂师在调配工作中完全凭印象及个人的理解配药易导致差错发生。
3.1.3 其他药品未按相关规定摆放,如将不同用途的药品混放、外用药和内服药未分开摆放,将外包装相似的药品摆放在一起等;处方调剂未按标准操作流程;中药调剂工作对药剂师的技术性、专业性的要求都很高[7],药剂科由于工作量较大、人员短缺等因素,整个处方调配的审核-配药-核对-发药的过程均由同一个人负责,增加了出现差错的可能几率。
3.2 防范调剂差错的相关措施
3.2.1 规范调剂操作过程建立并逐步完善中药饮片调剂过程的标准化规范,明确并落实各项工作的标准流程,调剂人员在工作过程应严格按规章制度行事。药品的摆放应科学合理,有利于调剂人员规避错误的发生。执行双人核发制度,调配人员及核对人员必须不为同一个人,有效的以减少差错发生的几率。各项工作均采取责任制,药剂师需在自己调配的处方上签字确认,相关负责人定期对处方进行核查、抽查。工作中出现的差错与个人绩效金分配、晋升晋级、年终考核等挂钩,以有效的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同时能够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8]。
3.2.2 加强相关人员业务培训及继续教育药师应注重自身职业素养的不断提升,定期进修,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加强工作责任心。针对中药饮片调剂工作的具体情况,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业务交流等,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对中药饮片调剂中常出现的问题需进行重点的分析、讲解、复习,并不断的巩固、加强中药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进行不同形式的业务考核,考核结果未达到要求者进行挂刚学习。要求每一位药剂人员熟知工作程序及职责,在工作中充分利用理论知识及药学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药师的处方审核能力。
3.2.3 规范处方书写组织临床医师进行处方规范书写的相关培训,要求医师按照处方规范各项要求认真书写处方。中药饮片的用法、用量、规格等均需明确的标注清楚,明确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规范,并定期对处方书写情况进行抽查,处方书写不合的医师进行相应的惩罚,以有效杜绝因处方书写不规范而导致的调剂差错。
[1]吴蓬.药事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72.
[2]张雷.浅论中药处方调配中的问题[J].光明中医,2011,26(3):604-605.
[3]罗宝生.浅谈中药处方调配中常见的问题[J].云南中医中志,2006,27(2):60-61.
[4]芦柏震,侯桂兰,王春雷.中药处方药物剂量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6):1554-1555.
[5]郭俊萍,郭会平.关于医院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J].光明中医,2010,25(5):881-882.
[6]盛永华.浅谈中药调剂工作中的问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0):199-200.
[7]邓叶芬.某院中药处方调配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0,8(9):17-18.
[8]徐天予.浅析中药处方调配中的差错及对策[J].内蒙古中药,2009,9(1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