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涂元春
2012年,受困于国内外经济形势持续低迷的局面,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进一步凸显,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与钢铁行业相关的加工、服务、消费等企业,其生存状况也是举步维艰。
再看另一组数据:2012年,我国专用汽车生产119.37万辆,在2011年市场急剧回落的基础上继续下探,降幅达14.37%,连续第二年呈现负增长。从两大主流车型细分市场来看,2012年工程车产量达到44.32万量,同比下降31.83%;物流车产量为63.79万量,同比下降0.41%。整体上看,我国2012年专用汽车行业发展依然十分低迷。
以上这两个行业的糟糕表现,严重波及到行业内相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少企业处于严重亏损、接近破产倒闭的边缘。安阳市兆通型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通型钢),作为安阳钢铁集团的组成单位,是安钢集团高强度汽车用钢的应用推广者,是安钢集团高强度产品的深加工产业基地,主要为专用汽车生产制造企业提供高强度冷弯结构件、高强度纵剪翼板、高强度厢体板等汽车轻量化结构件,恰好处于这两个行业之间。面对双重的市场低迷局面,兆通型钢却逆市上扬,连续几年取得较快增长,表现十分抢眼。
大浪淘沙,始见真金。钢铁行业亏损,专用汽车行业持续低迷,两个行业的大环境都不容乐观,兆通型钢仍然保持快速增长,难能可贵。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兆通型钢总经理冯振华。
《专用汽车》:2012年兆通型钢取得了哪些成绩?目前兆通型钢能够为行业提供哪些具体的服务?
冯振华:兆通型钢自2009年进入专用汽车行业,在四年的时间内始终保持了快速发展。随着介入行业程度的加强,我们的客户群体在增加,销量在增长,品牌知名度以及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在逐步提高和加深。2012年钢铁行业出现亏损、专用汽车行业连续第二年出现负增长,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但是兆通依然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
兆通的上游企业安钢集团,虽然进入专用汽车高强度用钢领域的时间不是太早,但是在进入初始就已经有了技术和产品积累,其他企业的经验教训使安钢充分认识到,质量是产品长期占领市场的第一利器。因此,安钢严把质量关,据使用要求细分品类,产品种类和质量一直在稳步提升。兆通型钢之所以能够在专用汽车行业内快速打开局面并持续取得发展,得益于安钢高强度钢产品的可靠性,以及兆通型钢在行业内领先的加工服务能力。
目前,我们主要面向整个行业提供高强度钢销售、加工以及技术服务。产品方面已经形成系列化,针对专用汽车不同部件以及不同结构位置,我们能够提供包括厢体钢、大梁钢、罐体钢等不同种类的高强度钢,能够充分满足其在自卸车、半挂车、罐式车等不同车型上的应用。
这几年兆通型钢和专用汽车企业之间的合作,我们更多的是充当高强度钢应用技术解决方案的提供者的角色。简单地说,兆通型钢不仅向合作伙伴提供高强度钢产品,还提供相关结构设计、钢材切割及焊接等技术支持。截至目前,兆通型钢已经建成并投产六条加工生产线,包括两条开平纵剪收卷联合生产线、四条冷弯型钢生产线及其他多台次单体加工设备,高强度钢的加工服务能力及规模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专用汽车》: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专用汽车轻量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高强度钢的推广应用功不可没。您认为高强度钢在这个行业的应用目前呈现出哪些特点?
冯振华:整体来看,汽车轻量化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高强度钢作为典型的轻量化材料,在专用汽车尤其是运输类车辆轻量化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个过程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这几年在行业内摸爬滚打,对此有切身体会。高强度钢产品在行业的推广,最开始大家对它不了解不认识,之后经历了一个从抵触到接触,再到成熟使用的过程。关于目前的使用状况,我们发现有两大趋势值得注意,一是应用程度显著加深,二是应用范围在继续扩大。
监测计划设计是明确监测目的,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监测项目,布设监测网(点),合理安排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选择采样方法和分析测定技术,提出监测报告要求,制定质量控制和保证措施及实施计划等。对监测计划设计的审核是审核工作的前提,目的是要把误差消灭在源头,使质量保证工作与监测工作同步进行。
据我们初步估计,2010年我国轻量化车型占总产量的比例大概只有5%左右,这个数字在2011年增加至8%~10%,2012年进步更快,轻量化半挂车、自卸车在该细分车型中占据比例已分别高达75%和25%,尤其是自卸车领域,公路自卸轻量化车型已经达到50%左右,非公路自卸轻量化车型也接近20%。所有这些轻量化车型中,高强度钢是主要减重材料之一。
另一方面,高强度钢在我们行业内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步增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适用的车型范围逐渐扩大。目前的主要应用车型是运输类车辆如半挂、自卸车等,但是部分作业类车型已经开始关注并应用高强度钢优越的减重性能和高强特质,如环卫、高空作业车等领域;二是具体车型轻量化部件的数量范围在扩大,为了充分达到车辆减重效果,高强度钢已经不再局限使用于半挂车大梁、自卸车厢体等少数部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至其他结构如:挂车边梁、W型穿梁、副梁、厢门边框及底板,实现了挂车轻量化的全面化;自卸车底架副梁、车厢上下边框及厢体扣槽。
总的来说,专用汽车用高强度钢正在朝多样化、细分化的方向发展,不同的车型、同一车型的不同部位,都需要满足其性能要求的不同产品。
《专用汽车》:您如何判断2013年我国专用车市场的走势,专用车行业将给高强度钢的进一步普及带来哪些影响?
冯振华:2013年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较大压力,经济发展基本面相较于2012年不会有太大好转。就目前中央出台的各项经济政策来看,还没有积极的刺激性消费政策出台,也缺少对基础设施及重要民生工程建设的大幅度投入,再加上新出台的国五条等房市政策对房地产投资的抑制,我们基本判断2013年专用汽车市场依然不乐观,但至少也不会比2012年差,近一段时间将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半挂车、自卸车领域目前发展已经基本处于探底止跌阶段,2013年既不会出现大的增长,也不会有连续的大幅回落。
专用汽车轻量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且在2013年还将进一步得到发展,高强度钢市场也必然随之水涨船高。我们的信心从何而来?除了前面所说的高强度钢应用程度加深、应用范围扩大之外,另外一个行业现象也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小企业和大企业博弈,怎么样才能取胜?在专用汽车行业,以小博大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轻量化先行。实际情况是,小企业在品牌、价格、销售渠道等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要和大企业在市场上抗衡,就只有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轻量化车型的出现给这样的企业提供一个很好的契机。小企业通过轻量化车型抢占大企业市场份额,反过来促使大企业依靠同样甚至更优秀的产品来与之竞争,专用汽车轻量化的局面就是这样由小企业到大企业而逐步推开的。
兆通型钢这几年在行业内推广高强度钢时遇到的就是这样的状况,在半挂车、自卸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往往是规模较小的专用车企业更容易接受高强度钢产品,也更愿意在产品转型和引导消费者上花费功夫,由此形成自身的产品优势和竞争力,从而逼迫大企业转型升级。通过这几年的发展,高强度钢的应用已经深入人心,普遍为企业及用户所接受。以自卸车为例,高强度钢自卸车已经成为中集华骏、骏通、驰田、新宏昌等企业的拳头产品,绝大部分都使用高强度钢箱体。过去的一年里,已经出现过有些大企业没有轻量化车型就没有订单的情况。随着车主对车辆营运效率的进一步关注,我们有理由相信,高强度钢在专用汽车行业的应用前景会越来越好。
当然,我们同时也注意到,高强度钢和普通钢板在应用比较时,毕竟在结构设计、切割、焊接、安全性能方面有很大区别。对很多小企业来说,受制于经验技术薄弱,未必能完美地解决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这就需要像兆通型钢这样的公司为其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专用汽车》:我们注意到,兆通型钢已经和安钢集团完成重组工作。这次重组使兆通型钢处于一个新的发展台阶,您认为强强联合之后,有哪些有利条件会促使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对于公司的下一步发展有何打算?
冯振华:我们是在去年年底完成重组工作,主要内容是安钢集团入股兆通型钢,占10%的股份。
重组完成后,双方的关系更加紧密,兆通型钢由此获得了更大的竞争优势,主要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兆通型钢的货源渠道将更加稳定,产品质量及数量均能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二是兆通型钢与安钢集团在新产品研发方面可以形成EVI(先期介入)模式,另外兆通型钢利用处在销售第一线的机会,及时将市场对产品需求和发展建议传递给安钢集团,形成前瞻性优势,以便于安钢及时研发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除了与安钢重组以外,早在2010年双方就已经与兆通型钢联合成立了“安阳市汽车轻量化工程技术中心”。2012安钢集团、兆通型钢又与中集华骏组建汽车轻量化战略合作单位,,至此安钢集团、中集华骏、兆通型钢三方强强联合的架构基本形成,各自产品研发、生产、技术、销售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兆通型钢在整合了各方资源后,整体实力进步明显,已经开始与多家大企业大集团合作。比如已经跟中国重汽、陕汽集团等主机厂共同开发新产品,其中与陕汽集团成功联合研制出80~120 t重型矿用车主梁,还与另一家主机厂合作,采用兆通型钢企业标准,形成该企业汽车大梁新标准。
下一步的重点将是继续稳定产品结构和质量,开发更多类型的专用汽车轻量化结构件,丰富兆通型钢的产品系列,形成一站式采购、一站式服务的销售服务能力,尽可能满足客户的全方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