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做“下”去 感情“联”起来

2013-12-29 00:00:00黄兰香
红旗文稿 2013年18期

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始终是我们党坚持不渝的路线方针,也是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问题。中共岳阳市委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必须增强以人为本的理念,寓服务于管理中,做好“下”字文章,将工作做“下”去,感情“联”起来,这样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工作重心下移,联结群众利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准确把握和坚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解决好党群关系问题的重要前提。在发展经济“做大蛋糕”的同时,必须注重社会公正“分好蛋糕”,协调好社会各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工作重心下移,多做强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事,乐做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肯做还旧账、解难题、化矛盾的事。

一是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建立完善覆盖全市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全市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文化、卫生、住房、治安、环保等实际问题。

二是实事工程向民生集中。每年开展为民办实事主题行动,年初有承诺,平时有督查,年终有兑现,失责有追究。市劳动就业工作获评全国先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顺利,开工任务总量排全省第一位;公办幼儿园建设资金、合格学校建设任务全部落实到位;村卫生室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和一般诊疗免费,新农合参合率达99.8%。

三是各类资源向民生配置。有效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并向基层投放,支持各类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志愿者团体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力量向基层延伸。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行动,率先实现了乡乡都有敬老院的目标,全市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全省第一;率先推行社区卫生服务零距离、药品零利润、医患零纠纷,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二、领导干部下访,联络群众感情

市委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明确要求从市委常委做起,引导领导干部接通“地气”,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实打实服务,以自己的真心换得群众的实意。

一是带着感情下访。广泛开展“与群众交朋友,为基层搞服务”、“下基层、访民情、化积案、办实事”等主题活动,党员干部和低保户、下岗失业户、零就业户、重症患病户、五保户、留守户、重复上访和特殊疑难信访户、失地农户等广交朋友,做到每月电话联系一次,每季度上门一次,每年慰问一次。

二是带着责任下访。组织开展市、县、乡三级领导“大接访、大下访、大服务” 、“信访积案化解百日攻坚”活动,结合领导干部下访,制订了《市级领导信访接待日实施方案》和《市级领导包案督办化解信访积案实施方案》,积极化解信访积案,对矛盾纠纷实行集中交办、领导包案、跟踪督办、定期讲评,落实“挂销号”制度,问题不解决不销号。

三是创新方式下访。坚持传统联系群众方式,主要领导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聊家常,谈形势,话发展。同时注重运用互联网络、手机电话、广播电视等现代科技手段与群众互动。市、县以及部分乡镇建立了门户网站,开设了网友留言页面,开通了市(县、乡)长热线,主要领导坚持浏览网络论坛,与市民交流互动,听取市民意见和建议。

三、机关干部下沉,联手帮扶群众

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组织和引导党员干部走出机关,下沉基层,全面推广一线工作法,工作在一线开展,作用在一线发挥,矛盾在一线化解,形象在一线树立,感情在一线融洽。

一是领导联手帮扶基层。组织广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就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民生改善、维护稳定等方面排查问题、解决问题。实施处级后备干部培养锻炼工程,将县处级后备干部分为“五个一批”,一批干部到重点项目建设中去,一批干部到接访处访工作中去,一批干部到禁违拆违治违工作中去,一批干部到村里和社区基层工作中去,一批干部到沿海地区招商引资中去。

二是干部联手帮扶群众。扎实开展“百个部门联社区、万名干部进家庭”、“惠民服务先锋行”、“明灯计划”党员再就业援助等活动,组织全市党员和机关干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等方式,帮扶困难群众、困难党员、薄弱基层党组织。

三是机关联手帮扶企业。深入推进“联手帮扶企业和产业发展升级”行动,引导机关单位联手帮扶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克服发展中的种种困难,保持产销两旺的势头。

四、决策意见下听,凝聚群众智慧

把“话筒”交给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凝聚群众智慧,大力推行民主决策、阳光决策,减少决策失误,防范社会风险。

一是决策事项让群众知晓。广泛推行决策民意征询制度、信访听证制度,对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一律采取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媒体公示等形式,将决策事项及时公开,引导公众广泛参与。坚决做到有明显不稳定风险的决策不出台,大多数群众不支持的项目不立项,大部分群众工作没有沟通协调到位的不开工。

二是决策过程让群众参与。明确要求决策方案草案出台后,采用座谈会、协商会和开放式听取意见等方式,邀请受决策影响的市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代表参加,广泛听取公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全市有关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重要事项决策,都要事先经过咨询论证、专家评估、媒体公示、公众参与等环节,广泛吸纳社会各界意见后再作决策。

三是决策结果让群众监督。决策后及时向群众反馈执行情况,设立意见箱、热线电话、电子信箱等,为群众反映问题、提出建议、表达诉求创造条件,确保群众参与贯穿于决策全过程。按照“统一受理、分类处理、单位承办、跟踪监督、限时办结、回访检查、审结归档”的原则,建立“12345”公众服务热线,及时回应群众呼声。

五、干部作风下评,尊重群众意愿

广泛开展以争创优秀领导班子、优秀领导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的“四优”竞赛活动,坚持把让群众受惠、让群众满意作为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把干部作风的评判权交给人民群众,使争创“四优”的过程变成为群众办实事和联系群众感情的过程。

一是把干部形象的评判权交给群众。实行领导干部政绩公议制度和廉情公布制度,在每年一次的市级领导干部廉情公布中,事先派出征求意见小组,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述廉会上组织与会人员进行民主测评打分。

二是把干部状态的评优权交给群众。建立完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评选表彰机制,把考评结果纳入绩效综合考评,作为评先表彰、干部选用的重要依据。推行“有错与无为问责”制度,实施慵懒表现“挂号销号”制度,开展“治庸治懒治散治梗”专项行动。

三是把干部任用的评选权交给群众。探索运用规范提名、差额竞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办法,加大民意测评占考核比重。通过差额公开竞职选拔县处级领导干部、县处级后备干部和科级领导干部。

(作者:中共湖南省岳阳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王农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