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健鹏
(广州市环境监理所 黄埔监理二站,广东 广州510700)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影响越来越大。砷是一种常见的人体非必要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具有金属性。砷的化合物有较强的毒性,不仅会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也会通过食物链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皮肤构成极大的威胁,这对环境水样中砷含量的测定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测定环境水样中砷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分光光度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等,其中原子荧光光谱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干扰少、操作简便等优点,在医药、环保和卫生等领域有所应用。本文通过建立一种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砷含量的方法,希望对砷含量的测定工作有所帮助。
在酸性介质中,样品溶液中的待测元素与还原剂(一般为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反应,在氢化物发生系统中生成氢化物:
式中:
Em+—待测元素;
EHn—气态氢化物。
以氩气作为载气将氢化物带入石英炉原子化器中原子化。以特种空心阴极灯作激发光源,使待测元素的原子发出荧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待测元素的含量成正比。
As标准贮备液(100mg·L-1):采用GBW(E)080117标准溶液(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盐酸(优级纯,上海振兴化工厂),硫脲、抗坏血酸、氢氧化钾(优级纯,国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硼氢化钠(98%,国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实验用水(超纯水,电阻率:18.23MΨ·cm);
待测水样:某测试机构提供;As标准使用液(10.0μg·L-1),As测试溶液(5.0μg·L-1),硫脲-抗坏血酸溶液(100.0g·L-1),还原剂溶液:硼氢化钠溶液,1%(m/V)和 2%(m/V),载流溶液:盐酸溶液,2%(V/V)和 5%(V/V)。
AFS-9130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砷空心阴极灯(北京曙光明电子光源仪器有限公司)。
1.3.1 仪器工作参数选择
仪器工作参数见表1。
表1 仪器工作参数
1.3.2 校准曲线绘制
采用10.0μg·L-1的砷标准使用液做标准系列,设定校准曲线浓度分别为 1.00,2.00,4.00,8.00,10.0(μg·L-1),原子荧光光度计自动稀释测得对应各浓度的荧光强度值,绘制相对荧光强度-浓度关系曲线图。所有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96,校准曲线满足实验要求。
在表1的仪器工作条件下,对空白样品进行11次平行测定,计算得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以3倍的标准偏差值除以校准曲线的斜率,得砷的检出限为0.06μg·L-1。 对5.0μg·L-1的测试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计算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93%。
通过改变载流和还原剂溶液的浓度,对As测试溶液(5.0μg·L-1)进行检测分析,确定仪器最佳的载流和还原剂浓度条件。
表2 不同载流和还原剂浓度条件下的测定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酸浓度条件下,砷的测定结果基本相同。但是5%载流溶液测得的荧光强度值要比2%的低,这说明酸浓度对荧光强度值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在线性范围内,荧光强度值越高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越小。在5%的载流浓度下,改变还原剂溶液的浓度,可以看出,砷的测定结果基本相同,这说明还原剂的浓度不影响As测试溶液的测得值。但检测过程中发现还原剂浓度影响光谱峰的出峰位置,还原剂浓度增大导致出峰位置提前。为了避免影响积分面积,需要相应地将延迟时间缩短。由表2可以得出,在此仪器工作条件下,比较理想的浓度选择为还原剂浓度1%,载流浓度2%。
将待测水样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浓盐酸,使其酸浓度与载流浓度一致,并对检测值进行体积换算得待测水样中砷的浓度。
表3 酸浓度对待测水样测定结果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待测水样中加酸和不加酸的检出浓度差别较大,这可能是因为待测水样的酸浓度与载流浓度不一致,影响了样品分析过程中砷元素的测定结果,因此要尽量保证在相同的酸性条件下进行样品分析,排除酸度的干扰,才能得到高质量的测定结果。
在标准使用液和待测样品中加入硫脲-抗坏血酸溶液,放置30min以上,进行测定。
表4 硫脲-抗坏血酸对待测水样测定结果的影响
加入硫脲-抗坏血酸后,表4中待测水样的测得值比表3的高,且与给定的中位值基本相同。这说明待测水样中有部分5价砷,需要加入硫脲-抗坏血酸进行还原。
通过上述的实验研究,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结论:①进行环境水样中砷含量测定分析时,需要在待检样品中加酸,使样品中的酸浓度与载流浓度保持一致;②当待测样品中的酸浓度为2%或5%时,砷的检出浓度基本一致,但酸浓度为5%浓度时荧光强度值较低;③采用AFS-9130型的原子荧光光度计测砷元素含量时,当浓度条件为载流溶液浓度2%(V/V),还原剂溶液浓度1%(m/V)时的效果是最佳的。
[1]蔡鹏.浅谈原则荧光法测定地表水中的砷[J].科学之友·下旬刊,2012(04).
[2]高红武,普成,秦国流,王琳.原子荧光法测定地表中砷的影响因素讨论[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