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院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及体会

2013-11-21 07:59:24彭淑芬
中国临床护理 2013年2期
关键词:护理部护士长科室

彭淑芬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在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安全质量是患者就医最重要的标准之一,要使医院整体质量水平得到提高,必须抓好全体护理人员安全质量。因此,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应严格进行质量监控,把护理不安全因素控制在最低限度,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2]。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我院自2010年加强了护理安全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床位编制560张,护理人员283名。其中本科115名,占40.6%;大专131名,占46.3%;中专37名,占13.1%。副主任护师10名,占3.5%;主管护师45名,占16.0%;护师70名,占24.7%;护士158名,占55.8%。

1.2 方法

1.2.1 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重视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通过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卫生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广大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使全体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提高安全工作的预见性,每月科室将不安全隐患上报,防患于未然;在实施护理行为的过程中以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护士行为规范为准绳,杜绝和减少了不必要的差错和纠纷。

1.2.2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

我院为确保护理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安全,对护理安全管理法规、护理人员职责、护理制度、护理紧急风险预案、抢救工作程序等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修订,编制了《医院护理管理职责与制度》;为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编制了《护理人员语言行为服务规范》;护理技术操作方面从基础操作、急救操作、专科操作、仪器操作、中医操作、基础护理相关内容及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进行归纳、整理,编制了《临床护理操作规程》。以上三本手册即为我院新职工岗前培训的资料,也是我院全体护士的行为准则和考核的蓝本,要求人手一册,护理部不定期到科室检查、考核护士,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1.2.3 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加强护理风险的监测

护理部成立护理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员由各护理单元护士长参与,必须认真履行以下职责:认真落实本区域的安全管理工作;收集不安全隐患资料,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提出改进措施;填写“科室不安全隐患报表”,每月按时上报护理部。科室每月进行安全护理查房,护理部每2月组织护士长和安全管理小组成员进行安全护理查房1次,每月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对安全小组查房存在问题进行通报及反馈,督促科室认真实施改进措施。

1.2.4 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通过安全管理小组检查的风险因素分析,结合护理工作的实际现状,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制定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危重患者护理工作管理制度、护理安全行为准则。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实行上午、下午查对制度;加强巡视制度的落实,按分级护理制度落实在病房;加强患者安全管理,细化护士长每日、每周、每月工作流程,实施护士长上、下班带领护士巡视病房。进一步规范实习带教制度,进行带教老师资格认定和考核。新护士岗前培训后指定专人带教,见习期1年内轮转并严格考核。制定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和护理缺陷、事故报告及管理制度,规定科室发生护理缺陷时,首先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护理缺陷造成的不良后果;科室在1周内组织全科有关人员进行讨论,查清原因及责任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加强防范措施落实,并确定缺陷或事故的性质,提出处理意见,及时上报护理部。护理部成立护理缺陷鉴定组,每月对全院的护理缺陷进行讨论、分析定性,提出处理意见及防范措施,并在全体护士长会议上通报。同时各科每月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或减少缺陷的发生。

1.2.5 不断加强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计划的落实,加强专科护理小组工作,进一步规范ICU、CCU、血液透析室的管理。落实每2个月的综合质量检查、每月的单项检查、每周护士长夜查和护理病历质控、每周3次危重及手术患者的质量检查;落实每周护士碰头会提问、护士长带领护理人员每日上、下班查房及护理病案讨论制度,更进一步提高护士临床诊断和疾病观察能力。不断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重新修订入院须知,加强患者入院时的安全教育;规范各病区的布局及物品摆放;重视老年患者的安全评估,制定住院患者管道滑脱及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及评估方法,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悬挂相应的警示牌,提醒各班加强安全防范。与护士长管理奖挂钩,有效地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另外各科室根据薄弱时间段进行弹性排班,节假日、双休日指定专人负责,中夜晚双人值班,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1.2.6 加强对年轻护士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培训及考核

针对我院5年以下年轻护士发生护理缺陷较多的现状,加强对其综合素质的培训。护理部拟定分层次培训的总体部署,制定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与学时要求。科室每月进行1次基础理论及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并考试,护理部每季度进行1次培训及考试,并定期抽查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督促护士加强学习,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定期对年轻护士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及安全管理条例,并不断规范护理操作流程。

1.3 效果评价

选择实施前(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与实施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护理综合质量(护士长工作、安全管理、病区管理、消毒隔离、基础护理及一级护理、文件书写、专科护理、整体护理、中医特色护理、满意度调查)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后,护理综合质量明显提高(表1),护理缺陷、护理差错的发生率降低(表2),患者满意度提升(表3)。

表1 实施安全管理前后护理综合质量比较

表2 实施安全管理前后护理缺陷、护理差错发生率比较

表3 实施安全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3.1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提高了护理综合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患者安全是一切医疗活动的基本目标[3]。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工作,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护理人员只有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基础上,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4]。通过安全教育,强化了护士的安全意识,日常工作中能认真主动地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小组不定期的安全督导、反馈及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护理部针对存在的护理风险,加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患者、重点护士的监控,有效防范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护理部的综合质量检查中,由于护士安全意识提高,对护理风险预见性增强,应对措施得当、有效,护理综合质量明显提高。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可以使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工作责任心以及主动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有利于护士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改进护患关系[5],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3.2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减少了护理差错、护理缺陷的发生

护理缺陷是指护理工作中一切不符合护理质量标准的现象。我院护理安全管理中,实行全面护理缺陷登记上报制度,对发生的护理缺陷进行分析以及缺陷整改,使护理工作的环节和漏洞明显减少,工作更加顺畅。例如:重新制定了分级护理巡视工作流程、医嘱的执行流程、口头医嘱的处理流程、输液操作流程,完善了实习带教制度和护理缺陷处理上报制度等,细化了静脉输液2次查对工作制度;制定了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的工作流程及护理措施;拟定了压疮的诊疗规范及护理措施等。通过不断规范护理行为,完善修订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我院护理缺陷、护理差错明显减少,护理安全质量明显提高。

[1]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2]王凡,李晓鸽.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中国医学创新,2011,8(1):120-121.

[3]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2-193.

[4]王琳,丁虹.科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2011,11(7):484-485.

[5]刘良兰,杨丽凤,伍祤,等.我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2008,8(9):54-55.

猜你喜欢
护理部护士长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出院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孩子(2019年5期)2019-05-20 02:52:44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4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14
护士长管理培训需求分析及对策
新时期下护理部干事的角色定位
正确处理正副护士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