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明 金格勒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VIP外二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腰椎间盘的纤维环退行性变性、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硬膜囊或神经根所致,常引起剧烈的腰腿疼痛、坐骨神经痛及其他神经功能障碍症状使患者活动受限,重者还会发生脊柱畸形而丧失劳动能力〔1〕,生活质量严重受损。目前LDH的治疗方法较多,手术解除突出对神经的压迫是根本性疗法,但很多患者难以耐受而选择保守治疗,使病情反复,进行性加重〔2〕。近年来,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射频消融术、激光焦化等微创疗法逐渐为患者和医生所认可,但由于各种疗法的作用机制不同,适应证不同,任何单一的疗法都有其局限性〔3〕。我院采用经皮靶点射频热凝联合穿通式臭氧注射治疗LDH,效果满意。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2月我院收治的LDH患者90例。纳入标准:(1)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4〕,经CT或MRI等影像学证实有相应节段椎间盘突出;(2)无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腰椎结核、脊柱骨折、关节炎等其他骨性疾病及甲亢、出血倾向等臭氧疗法禁忌证,排除精神障碍、肿瘤、感染、凝血功能障碍、过敏体质、资料不全、治疗不依从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3)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病例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25~68岁,平均(46.2±7.1)岁;病程3~24个月,平均(15.3±6.5)个月;L3/4突出10例,L4/5突出26例,L5S1突出9例;后外侧型38例,旁中央型7例。对照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24~66岁,平均(47.1±6.7)岁;病程3~25个月,平均(15.8±6.2)个月;L3/4突出11例,L4/5突出25例,L5S1突出9例;后外侧型37例,旁中央型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突出情况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查血、尿常规、心电图、凝血四项以及肝肾功能。术前0.5 h给予咪达唑仑5 mg,阿托品0.5 mg肌注,开通静脉通道。入室后监测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KG)。患者俯卧位,腹下垫枕,C型臂X光机准确定位病变椎间隙,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3 ml局麻。采用22G穿刺针经小关节内侧缘入路穿刺进针至椎间隙,后用21G三孔臭氧穿刺针经安全三角入路穿刺至病变椎间盘,使针尖相距<1 cm,针尖进入椎间盘约1~1.5 cm。置入Baylis射频疼痛治疗仪,射频电极证实安全距离后予射频热凝,60℃、70℃、80℃各60 s。观察组消融结束后将浓度为60 μg/ml的臭氧注入椎间盘内,连接穿刺针的两个注射器一个注射一个回吸,交替进行,以达到穿通使新鲜臭氧反复接触氧化椎间盘为最佳。术后绝对卧床24 h,20%甘露醇脱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腰痛及相关症状变化,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记录恶心呕吐、低血压、眩晕等不良反应及神经损伤、感染性椎间盘炎、尿潴留等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5〕(VAS法)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2 h、治疗1个月、3个月的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痛,4~7分为中度痛,8~10分为剧烈痛。
1.4 疗效评价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有关LDH疗效评价标准拟定。①优:腰腿痛等症状全部消失,直腿抬高80°以上,活动和工作恢复正常;②良:腰腿痛等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60°以上,活动轻度受限,恢复工作;③可:腰腿痛等症状有所减轻,直腿抬高进步不明显,活动和工作有影响;④差:上述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定性资料采用独立样本R×C列联表资料的χ2检验;定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或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2 h、1、3个月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72 h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s,n=4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s,n=45)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个月观察组 7.49±2.63 1.14±0.781) 2.32±1.561)2)2.52±1.671)2)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72 h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对照组 7.48±2.57 1.23±1.011) 3.85±1.921) 4.61±2.221)
2.2 两组近期、远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1、6个月的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近期、远期疗效比较〔n(%),n=45〕
2.3 两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出现轻度头晕2例,恶心2例,均不影响治疗,未作特殊处理。两组均未发生神经损伤、感染性椎间盘炎等严重并发症。
LDH主要表现为腰痛,牵涉一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其病理是突出部位的水肿、粘连,无菌性炎症压迫神经根引起的疼痛麻木。其机制主要为突出、变性的髓核刺激和压迫邻近组织的神经根,髓核内糖蛋白、β蛋白等生物物质溢出,释放大量的组胺等化学物质,产生化学性神经根炎,引起慢性腰腿痛;同时,还会压迫椎管内膜及静脉,使静脉回流受阻,加重神经周围组织缺血,酸性代谢产物以及炎性物质堆积作用而使症状加重〔7,8〕。
目前LDH的治疗方法较多,开放性手术虽能解除突出对神经的压迫,但创伤大,破坏了腰椎的正常生理结构,易引起腰椎不稳、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牵引、按摩、抗炎等保守疗法,可一定程度消除炎症,减少其对神经根的刺激,缓解疼痛,但起效较慢,治标不治本,病情容易反复。微创介入起效快,无骨结构破坏,创伤小,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快,大量研究证实较保守治疗和传统开放手术疗法具有显著优越性〔9,10〕,已成为近年的发展趋势。但LDH临床表现复杂,微创介入方法又很多,各有千秋,单一微创疗法并不能治愈所有不同病程、不同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靶点射频热凝是在C型X光机下准确定位下直接把突出部位的髓核变性、凝固,从而减小椎间盘体积,解除压迫,消除临床症状;同时,温热效应对损伤的纤维环、水肿的神经根、椎管内的炎性反应起到良好的减轻作用〔11〕。靶点射频热凝的治疗电极只有0.7 mm,不会伤及正常的髓核组织,同时又修补了纤维环的破裂、灭活了盘内新生病变超敏的神经末梢;而且由于治疗时间和温度可精确控制,避免了治疗后的感染和热损伤,安全性高,但对于比较大的突出物有一定的局限性〔12〕。
在靶点处注射少量高浓度的臭氧治疗LDH的疗效已得到公认,国外文献报道有效率为68% ~79%〔13〕,其机制为臭氧可直接氧化突出髓核内的蛋白多糖及髓核细胞,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减轻神经压迫;此外,臭氧还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14〕。笔者将经皮靶点射频热凝与臭氧注射结合治疗LDH,疗效明显优于单一靶点射频热凝,这与申帮利等〔15〕的报道相符。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双侧穿刺注射,相比以往的单侧注射,新鲜臭氧与髓核组织更充分接触、弥散并融合,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总之,两者结合具有协同作用,不仅能对突出椎间盘直接消融,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而且可快速消退受压神经根的炎症、水肿,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卢世壁,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山东: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2987.
2 张福明,王春江,任 怡,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2):198-201.
3 吴 焘,杨杰山.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外科治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3):238-40.
4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2.
5 王姝南,高 远,黄 颖,等.腰椎间盘术后疼痛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8;22(11):2925-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2002:252-4.
7 郭 波.浅谈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原因〔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6(6):106-7.
8 曾祥宏,刘 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及其机制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医学卷,2010;11(2):72-3.
9 刘方伟,张小海,刘田福.射频靶点热凝椎间盘修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200例〔J〕.陕西中医,2008;29(7):822-3.
10 赵 波,解晓梅.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6例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1;1(8):46.
11 赵资坚,邹育才,刘梦璋,等.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421-2.
12 Gautam S,Rastogi V,Jain A,et al.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oxygen-ozone therapy and combined use of oxygen-ozone therapy with percutaneous intradiscal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J〕.Pain Pract,2011;11(2):160-6.
13 Velio B.Oxygen-Ozone therapy:a critical evaluation〔M〕.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2:241-324.
14 文昌玉,潘建国,唐功成.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98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0):127-9.
15 申帮利,占恭豪,许 峰,等.经皮靶点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9;15(3):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