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本江,曹银吉 (吉林省延边第二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吉林 延吉 133000)
患者女,70岁,因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35年,疼痛、功能受限3个月入院。该患35年前因摔伤致“左侧股骨颈骨折”,并行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治愈出院。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髋部疼痛,因疼痛行走困难,活动时疼痛明显休息可缓解,未系统诊治,今日为求进一步治疗而来我院,经门诊介绍,行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左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松动,以手术治疗为目的住入我科。病程中患者无发热、头晕、恶心、呕吐、饮食及睡眠尚可、二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查体:左臀部后外侧可见20 cm手术疤痕,无压痛及叩击痛,左髋关节内收畸形(内收15°),左下肢较右下肢短缩约6 cm,左侧髋关节屈 45°,内旋、外旋 5°,外展 -20°,“4”字试验因患者疼痛无法检查,Thomas征阳性,Allis征阳性,双下肢肌张力正常,肌力V级,神经及感觉查体未见异常,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余肢体检查未见异常。辅助检查:X线示:左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左髋臼变薄,髋臼外缘增生破坏,人工股骨头突入骨盆(见图1)。现诊断为左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由于人工股骨头突入骨盆,患肢已缩短外旋畸形,被动伸屈髋关节疼痛,左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经科室讨论认为具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松动行翻修术的指征。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侧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手术分三步进行:①切开原切口,将人工关节周围组织松解,取出原有的人工股骨头。②修整髋臼及骨髓腔、重建髋臼(植入大块异体骨、用钛网重建髋臼轮廓、用螺钉予以固定钛网),填充骨水泥,置入骨水泥型人工髋臼;股骨头植入加长柄假体。③在直视下手法复位人工髋关节,“C”型臂监视下置入位置满意、被动各个方向关节活动满意后冲洗伤口,缝合伤口。术后患肢外展、内屈位,丁字鞋制动,术后予以抗感染、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术后X线片显示:人工全髋关节对应关系良好(见图2)。手术6周后患者开始扶双拐下地活动锻炼。行走较前有明显好转,疼痛减轻。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生活质量的追求,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越来越多。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一定周期后,会出现并发症,翻修及再置换就显现在骨科医生面前。
需要进行再置换术的指征有[1]:①假体松动引起的髋关节疼痛;②假体柄部折断;③假体脱位,手法复位失败者;④假体造成髋臼磨损而致中心性脱位,并有疼痛者。造成髋臼磨损、假体突入骨盆的原因有:①软骨的磨损和假体颈的长短大小不适,假体大小的不适引起关节囊内压力的改变,关节结构的不稳定,主要表现在假体颈部的长短不配套,导致关节上下部的不协调,引起关节囊的松动,甚至可引起髋臼的磨损,直至髋臼磨穿。国内报告人工股骨头向髋臼内移位的发生率为10%[2],并认为人工股骨头过大或过小,均会造成髋臼磨损,过大磨损髋臼边缘,过小磨损髋臼底。②年龄、职业等综合因素,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患者年轻、或术后从事重体力劳动,也可造成人工股骨头对髋臼的过度磨损。
图1 术前
图2 术后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一直是骨科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本例手术的困难之处就在于髋臼的清理(骨缺损严重腔内缺损)与整修及安放臼帽的技巧。①髋臼的清理与整修成合格的、够深够大、方向准确的人工臼帽床,对臼帽安放后的稳定性极为重要。软骨面必须全部切除,露出软骨下骨质。但又不能将臼修得过深过大,更不能将髋臼外上缘切除太多,以致臼帽固定不牢,易发生松动。也不能将臼底穿透。本例就予加入异体骨块、加补钛网并用螺钉固定。②骨水泥应在聚合得恰当时候粘固臼帽,最佳阶段是骨水泥表面稍发皱而不粘手套时,其中心仍未干,可以充分压入钛网及松质骨间隙中起到牢靠的固定作用,轻轻锤击臼帽有利于达到目的。但臼床必须干燥、无血、无软组织而又洁净。臼帽必须维持均匀适当压力,固定于正确方位,直到骨水泥固化为止;但又不能压之过重使臼底无骨水泥连续;臼床如有突起,也会影响骨水泥的充分填充。本例患者手术6周后患者开始扶双拐下地活动锻炼,近期效果良好。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677.
[2]荣国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J].中华外科杂志,1980,18(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