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乳”为上

2013-11-04 02:21:16唐仁承
食品与生活 2013年10期
关键词:烤乳猪鸿运名菜

唐仁承

香港美食中有一种奇怪现象:以“乳”为上。

猪,有烤乳猪;鸽,有炸乳鸽;鸭,有贝贝鸭;鸡,有童子鸡,连食海鲜,也有象鼻蚌仔、鲍鱼仔、龙虾仔等。

为什么香港美食会挑那些小的、未成熟的当作食材?一般以为,以“乳”为上,缘由离不开三个字,一曰“嫩”,二曰“鲜”,三曰“香”。

比如贝贝鸭,顾名思义是一种已长大但未成年的鸭。端上桌时,虽已切成块,但仍拼成一个鸭形,中间是长长的脖颈连着头,摆放在一个长腰盆中,仿佛是整只雏鸭躺在那里。贝贝鸭被制成酱红色,肉块并不多,挑一块入口,香嫩中带有甜味,与成年鸭的口感迥然不同,全然没有那种牵丝攀藤,扯不断、嵌牙缝的不快感。

不过,我却以为,以“乳”为上,恐怕其中还应有一层文化方面的涵义。

比如烤乳猪,在香港就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物,有“鸿福齐天”、“招财进宝”、“万事大吉”等好彩头。每逢吉庆、盛典场合,必然会有整只烤乳猪上席。在很多香港酒楼饭店的菜谱中,烤乳猪不再被称为烤乳猪,而是被冠以各种各样的吉祥美名,诸如“金猪喜庆”、“金猪纳福”、“鸿运高照”、“鸿运当头”等,以至于陌生客人弄不清楚这究竟是道什么菜。

而周身被烤得金黄色或金红色的乳猪,既有型,又如艺术品,那眼睛一般已被换成红樱桃,显得炯炯有神,自然烘托出一种吉庆、庄重的气氛。

按香港习俗,每年春节过后,公司的开工仪式上要祭天拜神,预祝新的一年万事顺意,大吉大利。此刻必定会在供桌上盛放各种菜肴酒水,其中肯定少不了整只的烤乳猪,仿佛寄托着祭拜者们对于神灵世界的一派虔诚,对于来年好运的真诚寄望。

在香港的结婚仪式上,头道菜必定是烤乳猪,届时只见灯光齐暗,侍者们排队进场,每人手捧整只烤乳猪上席,而那猪眼已被换成红色小灯,在黑暗中显得特别光亮,犹如一串小红灯烛进场,予喜庆之中增添了几分神秘。民间甚至有这样的说法:“没有金猪不嫁女。”

烤乳猪也是许多年来广东人乃至香港人祭祖的重头戏,几乎是家家都少不了的应节之物。用乳猪祭完先人之后,亲戚们便会大快朵颐。

当然,平时也可食用烤乳猪,不过,那已不是整只的,而是被切成一小方一小方的,风味与口感自然也大大不如整只当场切开的好。

乳猪要多大才合适?一般以为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以出生45~60天、重量4~5千克者为宜。过小则皮薄肉少,口感差,制不成美味佳肴了。

品尝乳猪,一观形,二吃皮,三吃肉。形,要造型完整,颜色金黄,火色均匀,皮光油亮,不焦不糊;皮,要香脆酥松,厚薄适度,不硬不僵,易嚼易化;肉,要肥瘦适宜,清香鲜嫩,色泽洁白,不厚不薄。

皮,是烤乳猪的精华。如何才算好呢?一般以为外皮应似麻皮,上有凸起之麻点,脆中带松,入口易化;而不能脆中带僵,咬不开,嚼不透,那就有点扫兴了。

乳猪上桌一般会配有一种甜味酱,也可配白砂糖,蘸着吃,衬托出乳猪的香脆酥嫩。

烤乳猪,究其历史,至少已有几千年之久,开创于黄河流域。西周时已有烤乳猪,不过被称为“炮豚”,并被列为“八珍”之一。在南北朝时,已由著名农业科学家贾思勰将烤乳猪记入《齐民要术》之中,并且夸赞道:“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即消,状若凌雪,含浆膏润,特异凡常也。”清康熙年间,烤乳猪又成为宫廷名菜,是满汉全席中的一道主要菜肴。久而久之,烤乳猪也传到各地,成为广州乃至香港一道最著名的特色菜。

不过,历史也喜欢作弄人。不知为何,烤乳猪这道名菜在中国北方不予保留,或者虽有保留而不够盛行,反而在珠江流域的香港大放异彩,以至于人们一直以为这是南国奇珍、粤菜精华、香港名作。

猜你喜欢
烤乳猪鸿运名菜
三十载坚守匠心传承“非遗”名菜
华人时刊(2022年15期)2022-10-27 09:05:48
《前程万里鸿运照》瓷板
陶瓷研究(2021年5期)2021-12-02 01:25:42
超级秀场 鸿运当头
意林原创版(2021年6期)2021-06-30 13:15:42
简述《鸿运连连》的艺术气质及人文魅力
鸿运当头
宝藏(2019年2期)2019-03-20 05:20:38
孔府名菜“八仙过海闹罗汉”
金桥(2018年9期)2018-09-25 02:53:32
先砸盘子再吃烤乳猪
“烤乳猪”,对不起
菲律宾新年美食炭烤乳猪
食品与健康(2016年1期)2016-03-11 23:44:19
名菜的超搞笑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