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燕红,黎四平,彭 琪
(广东医学院附属石龙博爱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 523325)
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螺旋体(TP)均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它们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即血液传播、性传播及母婴传播。近年来由于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医疗纠纷的不断升级,提醒医务人员要加强自我保护,避免医疗损伤,严格医疗器械和物品消毒,控制医源性感染,患者术前进行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标志物检测至关重要。本文对本院2010~2011年的术前4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旨在对开展术前4项检查的重要性提供理论依据。
1.1 一般资料 2010~2011年本院手术前患者共3 678例,其中女2 108例,男1 570例,年龄2~81岁。所有患者均由临床科室抽取静脉血送至本科室后分离血清,一般在24h内检测完毕。
1.2 试剂与方法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与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PA)采用上海科华公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抗-HIV采用北京万泰公司ELISA试剂盒;所有试验严格按照实验室SOP文件进行。
3 678例术前患者4项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见表1。其中3例抗-HIV阳性标本按“全国HIV检测管理规范”要求送上级疾病控制中心HIV实验室进行确证均为阳性。
表1 3 678例术前患者4项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多数学者[1-4]报道我国人口 HBsAg阳性率约为8.34%~15.35%。HBV、HCV是引起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感染发展隐匿,多数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可不出现症状,发病时已为慢性过程,治愈率较低。HIV、梅毒感染者近年来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传播迅速,情况尤为严重。术前4项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认真做好4项指标检测,积极防治,加强消毒隔离,控制与防止自身感染和院内交叉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的检测结果显示本院手术患者HBsAg感染阳性率为13.7%,与国内有关报道12.38%相近[3],与我国人群中乙型肝炎的感染率一致。据研究抗-HCV在健康人群中阳性率可达0.7%~3.1%[4],本检测 HCV 感染率为0.92%,属于我国正常人群中的分布。HCV的感染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我国艾滋病发病逐年明显上升,梅毒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均是性传播、血液传播疾病,是最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本检测中术前患者HIV的阳性率为0.08%,梅毒的阳性率约为2.15%。加强实验室检测,做到早期发现和采取积极有效的监控及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至关重要。
术前检查由于存在病毒感染机体后的潜伏期、试剂盒灵敏度问题,以及病原体本身因素造成的假阴性[5-6]、“窗口期”问题,即使检测结果为阴性也不能排除感染的可能,最好将患者的血液标本长期保存,以备复查之用。
通过对术前4项的检查,不仅可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对阳性患者进行相关的治疗,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还可以将患者资料作为依据进行保存,以便在发生医疗纠纷时,查找原因,分清责任,为处理纠纷提供资料或依据。可见,进行术前4项的检测十分必要。
[1] 周祖寅,张国元,严明生,等.3 356例受血者输血前五项免疫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2(1):33.
[2] 刘渝霞,王志明,杨琳,等.受血者输血前9项相关指标检测简析[J].四川医学,2002,23(2):116.
[3] 艾书娥.2 680例输血前、手术前四项感染性标志物检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9):93-94.
[4] 彭文伟.传染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19.
[5] 陈瑜,钟步云,徐根云.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1):39-41.
[6] 葛军辉,张乐之.肝细胞癌中乙型肝炎病毒变异[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1,8(4):306-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