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防生心理问题探析

2013-09-25 02:29:02张茜茹李国臣王楠
学理论·中 2013年8期
关键词:国防生心理问题

张茜茹 李国臣 王楠

摘 要:现今,国防生已经成为我国军队基层军官主要来源之一,国防生的培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军官队伍的整体素质,采取有效举措培养合格、优秀的国防生变得越发重要。从军队院校任职培训中国防生表现突出的几种心理问题角度入手提出措施及建议:加强教育引导,快速推进其融入军营生活;健全制度;加大宣传;加大交流力度。

关键词:国防生;心理问题;疏导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395-02

国防生是指军队根据生长干部补充需要,依托普通高校培养,享受国防奖学金,毕业后定向分配到军队工作的地方大学生。2000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标志着国防生培养制度的正式确立。国防生培养机制的不断推进和完善,对于优化我军人才结构、提高我军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国防生的本科阶段培养处于地方大学,思想环境、学习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相对于军校和军队宽松许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防生在校期间的军人心理塑造与培养,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一些不利于国防生发展的心理问题不断产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国防生塑造健康的心理,是地方大学及军队院校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国防生在任职培训中主要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

结合目前国防生的状况来看,他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受社会环境和教育氛围的影响,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专业知识基础较深,涉及面广;人生观与价值观基本形成,不易受他人思想支配,独立意识强;个性突出,喜欢表现,思想独立,却又不善于合作,服从意识不强;自尊心强,耐挫力差。通过对国防生特点分析,结合工作实践,国防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点。

1.对即将面临的艰苦环境存在畏惧心理

在地方高校学习期间,国防生所处环境社会资源丰富多元,吃穿住行方便,生活舒适多彩,而在军队特别是驻扎在深山戈壁、大漠荒原的基层连队,工作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这对毕业于地方大学刚刚迈进军营的国防生来说,心理落差是比较大的。虽然他们在校学习期间接受了一定军政训练,具有一定的军事素质,但受组训模式、环境氛围的影响,训练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表面,缺少强烈的军人意识与军人品质等内在精神的培养,在面对基层的实际工作时,很容易产生畏难、气馁等消极心理,甚至影响基层工作的开展和其个人的发展。

2.部队专业需求与自身专业差异而产生的失落心理

国防生大多都毕业于地方名校,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功底,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然而,国防生所具备的专业素质,更多的停留在教室和实验室的层面上,实践和应用能力有一定欠缺。为满足现阶段部队的现实需要,很多国防生在初入军营时,所在岗位和自己的专业并不对口,部分国防生就觉得自己所学知识、技能得不到发挥时,情绪便会变得消沉,产生失落心理,更觉得自己从军“走错了路,投错了门”。此外,他们常常会与在地方工作创业取得成功的同期同学做片面对比,对当初的职业选择产生怀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报国从军的理想信念。

3.军人意识淡化导致对部队文化具有排斥心理

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部分国防生过度关注地方生活,很容易出现忽略自身国防生的特殊身份。在从军前的集训时,受到军事化、纪律化、封闭化生活方式的冲击,不能做出及时调整,容易出现以散漫应对制度、以松散抵抗纪律的现象;在军队院校的岗前任职培训中,部分学生也不能充分认清自身的学员身份和预备军官的身份,在学习、训练态度上有所懈怠。面对部队“一切行动听指挥”和“绝对服从命令”,时常会感到压抑和不适,部分国防生出现了训练场上消极抵触、训练场下活力四射,有时对上级的指示和做法评头论足,“小聪明”、“冷对抗”的现象时有发生。

4.强烈的自我意识与自尊心导致缺乏耐挫心理

国防生具备当代青年共有的特点,个性鲜明,独立意识强。在集体活动以及工作中有较强的表现欲。然而,大学环境倡导的创新思维和个人表现与部队的整齐划一、求同存异有较大的差异。部分国防生对此理解不够透彻,出现 “怀才不遇”的挫败感,或者在生活工作中受挫后气馁消沉。他们大多数远离家乡,生活环境由安逸变艰苦,容易引发一些感情上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工作初始阶段的心理状态,不能全身心投入到第一任职中。在面对生活、学习及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不能积极面对,不善于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思考,畏难、怕苦的心理占据主流。

二、不良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

1.接触思想多元化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表现于思想,思想作用于心理,心理影响行为。良好的思想环境,自然能培养出良好的心理,使学员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学习中。随着手机、电脑、网络的普及,地方大学能够接触到的媒体与途径更为开放、更为多样,多种思维方式、意识形态冲击逐渐入主学员们的思想。大学时期的国防生正处于对自然、社会及自我认识的发展转折期,而在此阶段多元思潮的袭来,使得在思想上本来没有站稳脚跟的学员更多了一份“危机”,为以后在部队安心服役埋下隐患。

2.思想教育不系统、不经常

对党的理论没有深刻认识,对不正确的理论没有辨析能力,是导致国防生心理、思想变化的主因。思想教育不系统,学员思想没有主线,易动摇,不成体系,无法将其所学理论进行应用。思想教育的不经常使得学员在接触到新的思想冲击时,主流思想教育没跟上、不及时,让非主流思想占有思想话语的主动权,造成不良思想有机可乘。

3.对国防生宣传不到位

对国防生制度的不了解,对国防生发展方向的迷茫,甚至对国防生中一些佼佼者的事迹知之甚少,导致国防生对自身的认同危机,从客观上来看,宣传力度不到位是主要原因。学员无法通过更多渠道了解国防生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还有他们当中许多先进典范都不了解,缺失动力,缺失楷模,出现了部分学员以消极心态应对部队生活的现象。

三、相关对策和配套措施

基于当前国防生任职培训中学员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我们必须准确分析国防生特点和现状,科学预测国防生到部队后可能的表现和问题,针对国防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短板,努力改进和完善国防生任职培训心理疏导和解决措施,尽量缩短他们从地方大学生到合格军官的蜕变过程,确保国防生在校任职培训期间实现角色转变。

1.加强教育引导,快速推进其融入军营生活

角色学习的效果取决于个体的角色意识,个体对其所要扮演的角色有了清晰深刻的认识,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新角色,并用新角色所要求的规范、义务来指导个体的行动。因此,要帮助国防生树立军人角色意识。一方面要理论联系实际,以正面教育为主。结合好“坚定信念,铸牢军魂”主题教育活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精神,从灵魂深处筑牢火箭兵精神支柱,思想深处坚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军魂,修正人生价值取向。另一方面,邀请现役优秀的国防生军官,开展思想交流活动,畅谈在部队工作的感想与收获,通过身边的先进典型使新入校国防生认识到部队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从而自觉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与部队的建设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2.健全制度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协调,统筹兼顾,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国防生制度建设,扎实推进制度改革,为能培养出优秀的国防生学员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同时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国防生进行科学合理的人性化培养,为军队能够培养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技指合一的优秀基层军官。

3.加大宣传

国家和军队要加大对国防生的关注力度,进一步拓宽对国防生信息获取的渠道,加大对国防生事迹的宣传,让国防生文化融入到军队和社会的主流文化之中,提升国防生学员的自豪感,加大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

4.加大交流力度

加大国防生学员与军队院校“4+1”学员、大学毕业生士兵提干学员,以及同校生长干部学员交流力度。让学员充分了解部队,了解基层,增进对军队文化情感,使学员能够对军队文化做到在交流中认识,在认识中了解,在了解后选择,在选择后认同,在认同之后坚定,不断夯实学员思想基础,培养军人意识。

参考文献:

[1]常淑珍.浅谈军校教员所应具备的素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8)

[2]欧阳有华.依托地方大学培养国防生问题研究[J].求实,2009,(S2).

[3]陈平,曾兴雯,赵韩强,郑军. 国防生教育管理问题的研究与实践[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2).

[4]陈斯拉.当前我国高校国防生培养的意义及其示范作用分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

[5]马博慧.浅论高校国防生的教育与管理[J]. 经营管理者,2009,(20).

[6]刘小丽,王诚.关于高校国防生人生观教育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8,(35).

[7]唐远林,朱肖平,张攀,曾光群.军队院校开设创新实验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1).

[8]钟庆杰,尚晓军,李维启.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3).

[9]周建新.着力把握基层建设的三个关键环节[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6,(1).

[10]韩玉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初探[J].兵团建设,2006,(1).

[11]高宏.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12]陈乐雪.论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功能[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2).

[13]温永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责任编辑:田 苗)

猜你喜欢
国防生心理问题
浅谈国防生军魂意识的培养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23:07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30:43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13
心理检测对招收国防生质量的影响
身份认同视角下"90后"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途径探析
关于加强高校国防生党支部建设的探究
求知导刊(2015年13期)2015-05-30 10: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