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 张惠珍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医学模式的改变,正常产无痛分娩已广泛在临床开展,消除了分娩疼痛给产妇带来精神上痛苦及思想上恐惧和焦虑,树立自然分娩信心,促进自然分娩,而妊娠中期引产者宫颈成熟度差,且合并症多,因而引产风险性也较大,临床对引产镇痛方法研究甚少,暂时不能解除引产给孕产妇带来巨大痛苦,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2012年~2013年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盐酸哌替啶进行无痛引产效果较好,现将应用体会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引产11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均为宫内妊娠,并排除心、肝、肺、肾功能障碍、出凝血机能异常、宫外孕、药物使用禁忌者,将所有孕产妇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55例,年龄17~42岁,孕周14~27周,其中初产妇38例,经产妇17例;观察组55例,年龄19~40岁,孕周15~28周,其中初产妇41例,经产妇14例,对比两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其年龄、孕周、婚育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腹壁进行羊膜腔注射利凡诺100 mg,同时口服米非司酮25 mg/次,早晚各1次,间隔12 h,服药前禁食2 h,直到临产,宫口扩展1 cm左右,有规律宫缩,给予盐酸哌替啶100 mg肌内注射,加床档,使之充分休息,专人护理,严密观察产程。
1.3 疼痛分级标准 无痛为0级,轻度疼痛为Ⅰ级,中度疼痛为Ⅱ级,重度疼痛为Ⅲ级,不能忍受的疼痛为Ⅳ级[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1 观察组产妇55例,出现疼痛Ⅰ级:38例,疼痛Ⅱ级:14例,疼痛Ⅲ级:3例,镇痛有效率为:95.26%;对照组产妇55例,疼痛Ⅰ级:6例,疼痛Ⅱ级:31例,疼痛Ⅲ级:18例,镇痛有效率为:6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引产镇痛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引产时间和产后出血量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引产时间和出血量比较(±s)
表2 两组引产时间和出血量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总产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例数 总产程(h) 产后出血量(ml)55 15±3.1 110±40对照组观察组55 21±3.5 175±50
中期妊娠引产是指妊娠14~26周,因疾病、先天畸形、计划外妊娠等原因而采取的终止妊娠的手术方式,但中期妊娠宫颈不成熟,比较坚硬,宫口扩张较困难,疼痛较剧烈,此时若单纯用依沙吖啶引产,因其引起的宫缩不是自发作用,而引起宫体部强直宫缩而宫颈管裂伤、子宫破裂等情况发生,而米非司酮与盐酸哌替啶联合使用,既能克服依沙吖啶引产的不足,又能缩短产程,减轻疼痛及消除对产妇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极大影响,达到轻松引产。米非司酮为激素受体拮抗剂,能阻断孕酮与受体结合。破坏雌、孕激素平衡,蜕膜变形坏死,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并增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促进宫颈软化与成熟,同时滋养细胞的凋亡,可使蜕膜与绒毛膜板分离,易于胎盘、胎膜排出,配伍米非司酮,能软化宫颈,促进宫颈成熟,缩短引产时间,减轻痛苦,减少胎盘、胎膜残留,减少子宫破裂、宫颈裂伤并发症发生[2]。
联合应用盐酸哌替啶,其具有较强肌肉松弛作用,肌内注射15 min出现镇痛作用,2 h达到高峰,4 h作用基本消失[3]。选择性地使子宫颈肌纤维松弛,较大剂量能抑制宫缩,不增加产后出血,同时还具有在短时间内解除宫颈痉挛,加速宫口扩张,从而加快产程的进展,还具有镇静、催眠并缓解精神紧张的药物作用,用药后患者熟睡2~4 h,精神紧张得到改善,体力得到有效恢复,更加缩短产程,轻松环境中很快结束分娩,也可使不协调宫缩恢复成协调宫缩,并使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得到加强,减少缩宫素静脉滴注[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镇痛效果为94.54%,对照组镇痛效果为67.27%,可见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轻微,个别人有恶心、呕吐。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联合盐酸哌替啶在引产中使用,疗效显著,方法简单方便,副作用极小,明显减轻引产产妇疼痛、心理压力和恐惧,产程缩短,安全高效,具有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1] 马美云.分娩镇痛在中孕引产术以及分娩过程中的应用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3(1):91-92.
[2] 王立厘.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河北医学,2012,18(5):665-666.
[3] 凌罗达,顾美礼.头位难产.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225-228.
[4] 刘芳英.杜冷丁在产程中应用.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0):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