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市场调研

2013-09-19 12:17:02周进驻曹艳杰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20期
关键词:治疗师学历调研

王 红,李 静,周进驻,曹艳杰

(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 200237)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研对象

于2011年5月—2012年10月对上海地区卫生、民政、残联系统的康复机构以及相关院校等60家医疗相关机构进行调研。

1.2 调研方法

采用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设计的调查问卷,并由康复治疗技术教研室教师修订,制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市场调查表”。该调查表内容包括在岗康复治疗师的学历现状、调研单位对康复治疗师的学历要求、录用康复治疗技术岗位人员的侧重因素、对高职学历康复治疗师的满意度、康复治疗技术岗位需求预测、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情况等。对上海市具有开展康复治疗工作能力的卫生、民政、残联系统的60家机构的康复科进行调查分析,包括三级医院11家、二级医院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家、民营医院2家、老年护理院2家、福利院1家、康复中心1家。实际发放问卷60份,回收5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8.3%。调研结果采用Office Excel 2007进行数据分析。同时,现场访谈了24家单位的康复科主任、科教处负责人。

2 调研结果

2.1 我国及上海康复治疗需求

近年来,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迅速,残联、民政系统、社会新建的康复中心、康复医院等康复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综合医院的康复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科也越来越普及、床位越来越多,同时也对能够在医院康复科、康复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护理院、疗养院、老年及儿童福利院等机构从事康复治疗技术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

上海卫生事业正面临着体制与结构的改革,人们评价医疗卫生服务的标准已经不再局限于急救和医疗的水平,而对改善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上海残疾人有94.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29%[1];截至2011年底,上海市户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347.76万,占总人口数的24.5%;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62.92万,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的18.1%[2]。作为我国第一个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上海,老年人口比例始终高于全国8%~10%,是迄今为止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城市。2011年8月,《卫生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评估工作方案》开始启动,上海、北京等14个省份成为首批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上海作为首批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包括构建康复服务网络、部分二级医院、老年服务机构等。随着方案的实施必将带动对康复治疗师的持续需求。

2.2 康复机构的基本情况

上海市的卫生医疗机构包括:三级医院40家、二级医院1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63家。目前全市真正拥有康复治疗能力的机构只有180家左右,康复治疗师754名,与卫生部标准相比,康复治疗师的缺口有一千余名,与国际标准相比,缺口达一万余名[2]。

2.3 各机构康复治疗师的学历现状

调研单位在岗康复治疗师主要学历分布见表1。三级医院、二级医院、民政福利院、残联康复中心以本科学历为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营医院、老年护理医院的康复治疗师以高职学历为主。

表1 调研单位在岗康复治疗师主要学历分布

2.4 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分析

2.4.1 调研单位对康复治疗师的学历要求 59家调研单位近3年(2009—2011年)录用康复治疗师的学历情况见表2。数据说明:本科学历录用人数最多,高职学历录用人数与本科学历接近,中职学历最少。

表2 调研单位近三年(2009—2011年)录用康复治疗师的学历层次

2.4.2 岗位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技能要求 调研用人单位录用康复治疗技术岗位人员的侧重因素中,93.2%的单位看重毕业生的操作技能,这充分体现了对“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主线”的职教特点。此外,毕业生的学习成绩与性格因素也是用人单位在招聘中主要考虑的因素,见表3。

表3 调研单位录用康复治疗技术岗位人员的侧重因素

2.4.3 对高职学历康复治疗师的满意度 除9家调研单位未招收高职毕业生,其余50家调研单位对高职学历康复治疗师的满意度见表4。对技能和职业素养两项调研,基本满意的单位数占总数的76%和82%。数据显示,高职学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基本能够胜任岗位工作,且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但操作技能与职业素养还需进一步提升。

2.4.4 康复治疗技术岗位未来需求 针对未来三年(2013—2015年)招聘康复治疗师的计划,除3家调研单位没有计划外,其余56家调研单位均有不同人数的招聘计划。按照调研单位2013—2015年预期新增康复治疗师数目的均值计算,56家调研单位今后3年的招聘人数预计有200多名,见表5,而此次调研的56家单位只是上海卫生、民政等系统的部分代表。以卫生系统为例,本次纳入调研的三级医院11家(占同类医院的27.5%),二级医院 11 家(占同类医院的 8.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家(占同类医院的6.7%)。另从专家访谈中了解到:目前的需求人数是相对保守的,随着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对康复治疗师的需求还会增加。

表4 调研单位对高职学历康复治疗师的满意度

表5 调研单位2012—2014年预计招聘康复治疗师人数

2.5 上海市开办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校情况

上海市先后有5家院校开办了康复治疗相关专业,见表6,层次包括本科、高职及中职3类,年培养学生数可达250名左右。其中有3家院校开办了高职高专层次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构成了本市康复治疗专业学历教育的主体部分。

表6 开办康复治疗相关专业医学院校的基本情况

2.6 中职康复治疗专业就业率

康复治疗岗位属于技能性强且对熟练程度要求高的岗位,调研显示,多数康复机构希望该岗位的治疗师能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这导致近三年康复技术专业中职生升学人数呈上升趋势,见表7。

表7 上海市卫生学校康复技术专业近五年升学、就业情况

2.7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各类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未能明确体现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侧重点。医学院校、体育院校、中医院校均结合自身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的特点或优势开课,课程设置与康复治疗师岗位要求的必备综合技能之间常有脱节现象,不能很好地满足该专业的执业能力要求。另外,各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健全,2009年教育部高职高专相关医学教指委对国内高职院校康复治疗专业办学调研中统计的专任教师中,真正具有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学背景的教师仅占 22.39%[3]。

3 结语

根据问卷调查与专家访谈了解到: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病愈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康复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大多数医院的康复科以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和理疗技术为主。随着康复理念的转变与康复服务项目的增加,对岗位操作技能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专家认为:目前中职和高职均为三年制,学时数较少,课程设置尚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对康复治疗师操作技能的需求,尤其是对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有所欠缺,而行业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高。另外,中职和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重复率达70%以上。而实施中高职贯通后的长学制,既能满足康复治疗岗位对学历的要求,又能通过一体化课程的设计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所对应的岗位是临床康复治疗师。目前,我国还没有按照国际标准区分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专业,而是统称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一名称职的康复治疗师不仅要懂物理治疗(PT)的知识与技能,还要懂作业治疗(OT)和言语治疗(ST)的知识与技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不仅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要求较高,而且对学生的独立临床推论和分析能力也有较高要求。因此,中高职贯通后由于学时的增加、课程的一体化设计,使“工学交替”模式的临床阶段性见习成为可能。阶段性见习与该学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相配套,有利于学生更熟练地掌握技能,有利于学生感受病患的真实痛苦,提高职业素养。“教、学、做一体化—阶段性见习—顶岗实习”螺旋式上升的实践教学模式将成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医教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R].北京: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07.

[2]郑洁皎,俞卓伟,张炜,等.上海市康复医疗资源调查报告[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143-147.

[3]陈卓颐,陈健尔,周菊芝,等.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基本标准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9):894-897.■

猜你喜欢
治疗师学历调研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公民与法治(2022年4期)2022-08-03 08:20:42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人大建设(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6
2020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开始招生
上海护理(2019年12期)2019-02-11 07:21:11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4:02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通过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教学评审
上海护理(2017年4期)2017-04-02 18:33:42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红土地(2016年9期)2016-05-17 04:31:55
知识无力感
东西南北(2015年9期)2015-09-10 07:22:44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第8期课程班即将开始
上海护理(2015年1期)2015-04-03 13:49:20
精神分析心理学反移情概念的发展及应用
学术交流(2015年1期)2015-02-25 12: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