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征
脑出血患者发病后造成的脑水肿现象和其他类的继发性脑部损伤,对患者脑部神经功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临床预后性较差[1],为了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笔者回顾性总结在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46例资料,现将总结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对象来自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46例资料,其中包括男30例,女16例,年龄范围为50~70岁,平均年龄为(61.3±9.8)岁,统计资料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入院前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经CT影像学诊断结果符合脑出血疾病诊断标准。统计资料排除标准:排除同时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患者,排除有精神病现象患者,排除有其他恶性肿瘤现象和过敏现象患者。46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选择常规疗法治疗的22例资料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的24例资料为治疗组,两组患者一般病例资料(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等)经统计学t检验,结果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各个脑出血患者在不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46例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均先进行控制血压和血糖处理,对照组患者选择胞磷胆碱和甘露醇等药物按照脑出血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另外还包括给予胃黏膜保护类药物、及时对患者补充水分和维持电解质平衡等)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以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每次静脉滴注剂量为30毫克,每日早晚两次,所有患者在治疗1月后按照疗效标准进行统计。
1.3 疗效标准 46例患者在治疗后按照中国脑卒中评分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于评分结果减少90%以上的患者视为治疗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50%-90%的患者视为治疗有效,评分结果小于50%的视为无明显效果,对于评分结果增加甚至死亡的患者视为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百分比的组间比较选择χ2值检验。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显效5例,有效15例,无变化3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治疗后显效3例,有效10例,无变化4例,恶化5例,总有效率59.1%,两组疗效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比较结果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比较(例)
在本研究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在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后有1例(4.1%)患者出现皮疹现象,对照组患者有3例有血肌酐升高现象,出现并发症患者经针对性处理措施治疗后并发症消失,并未停止治疗。治疗组患者使用的依达拉奉注射液属于一种抗氧化剂,具有强大的清除体内自由基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炎性介质白三烯浓度,达到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目的,对于减轻脑出血患者脑内水肿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2,3]。
有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现象,并且具有较低的并发症,依达拉奉的安全性高和临床疗效好等优点[4-5]表明了其在治疗脑出血患者方面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1] 齐献忠.依达拉奉辅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效果观察及机制探讨.山东医药,2012,52(2):38-39.
[2] 白爱国.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NSE、IL-6、TNF-α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山东医药,2011,51(27):37-38.
[3] 刘玲玲,赵晓梅,刘红,等.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在脑出血急性期应用的临床研究.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0(4):309-311.
[4] 樊淑敏.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ET、IL-6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山东医药,2011,51(23):71-72.
[5] 郑建辉,张国栋,刘维田,等.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60例临床观察.中国美容医学,2012,21(z2):306-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