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视域下的药学道德教育研究

2013-09-18 10:10:28聂涛
改革与开放 2013年13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研究

聂涛

摘 要:药学行业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这一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药学类专业学生必须加强药学道德的教育。在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为视角,从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内涵出发,要求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及由其衍生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既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生命神圣感和基本道德观念,也能克服过去药学道德中抽象、枯燥的弊端,从而真正将药学道德落实到实处,培养出德才兼备的药学人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药学道德;道德教育;研究

纵观我国高等教育中药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很少的院校把药学道德作为一门必修课。培养出来的学生即新生代药学工作者心中自然没有牢固的药学道德观念。另外,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药学类高校所开设的药学道德教育课程内容普遍抽象、枯燥,存在很大的弊端。同时,药学固然是高度科学性的,然而其中却蕴含着人道主义的光辉,有鉴于此,笔者以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为视域,欲探讨解决药学道德中的一系列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然而要弄清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内涵首先要来看人道主义究竟是什么。在西方国家,人道主义的思想可谓源远流长。英文Humanism(人道主义、人文主义)系从拉丁文Humanus(人性的)和Humanitas(人道精神、教养)衍化而来,表现为重视人类的价值特别是关心最基本的人的生命、基本生存状况,强调人类之间的互助和关爱。人道主义思想在我国同样历史久远,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的“仁者爱人”到如今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都体现了人道主义的思想。无论中西,人道主义表现为一种对于人与世界关系的哲学思想,主要以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正是在总结先贤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形态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追求和追求人类自身解放的共产主义理想融为一体,在基本内容上将它与历史上各种形态的人道主义区别开来,从而实现了人道主义的彻底变革。

首先,在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上,马克思不像以往的人道主义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而是着眼于社会性,即是说其出发点并非那种抽象的和恒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环境中的,可以通过实践观察到的历史发展着的人。正如马克思本人所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是在现实人的基点上,马克思形成了自己的人道主义学说。

其次,在对人的地位和价值的理解上,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将人贬为物的非人道性,以人的价值为第一位。在马克思看来,“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使之成为历史的主体、社会的主人。而人的价值则表现在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两个方面。人的价值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人的价值,主要靠劳动和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个人价值实现于社会价值之中。

第三,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强调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一切理论的最终归属,也是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本质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视域下的药学道德教育基本范围

在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视域下,药学道德教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1.注重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强调个体生命的至高无上,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尊重和敬畏每一个生命,确保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中强调“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具体运用。

就药学类院校及专业的学生而言,生命意识表现在职业活动中便是要充分发挥尊重人的生命的人道主义传统,对疾病患者的关心与同情以及对人的生命的珍重与爱护。只有从内心深处体会到生命的崇高,才能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由职业特性带来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因此,对药学类院校及专业的学生而言,必须将生命意识摆在药学道德教育的首位。

2.加强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作为基本职业道德规范在各行各业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未来从事药品行业的学生来说,责任意识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唯一的,无论是药品的生产还是销售,其中都要求强烈的责任意识,否则当不合格的药品流通到市场上时,必然对人身造成危害。而责任意识中所体现的仍然是对于生命的尊重,只有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事关人民的生命安全,而生命是值得尊重和珍惜的,才会在具体实践中加深自己的责任意识,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3.突出服务意识

为人民健康服务是药品行业的基本社会责任之一。药品类职业者通过医药商品为健康人、患者和全社会服务,最大限度地解决人们所受疾病的痛苦。而药品职业者在生产出优秀的药品解决人民健康问题的同时也获得个人价值的最大体现,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从这点上来说,药品类职业者必须有一颗仁爱之心,能体会到患者的痛苦,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药的研发之中,这样也更有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

三、高校药学道德培养方法探索

首先,必须加强药学道德理论课程的学习。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只有在先进理论的指引下才可能产生高尚的实际行为。因此,高等药学院校在大学生中应广泛开设医药伦理学课,而不仅限于临床药学等专业,加强学生对于中西医药道德思想精华的了解,承传并弘扬医药学家优秀的道德品质,以利于更好地指导实践。

其次,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帮助学生树立生命敬畏感。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药学类职业的特殊性,让他们在实践中领悟、体会和感受药品与生命健康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生命敬畏感。例如:学校可以以医药类职业特点及其道德要求为主题,开展各种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也可以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让药学学子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药房,亲身体验药品的特殊性和药品对人身的重要性。

第三,重视人文素养的熏陶。由于多数药学院校的专业性设置较强,使得长期以来药学类学生片面追求本学科相关的知识、理论和技能,忽视了药学的社会伦理和人生审美方面的价值,从而严重制约了人文素质的培育和提升。在这种教育背景下,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身心发展不健全、缺乏审美素养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也致使学生无法深刻的领会人道主义的精髓。因此,药学院校应加强人文类学科的设置,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而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这会更有利于药学人才的全面发展。

总之,药学道德在药学类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指导原则上,应以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为根本,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情怀;在内容上,突出生命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同时在方法上,应发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结合,理论与实践并进,从而真正实现高等药学教育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确保药学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和长寿服务。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研究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新教师(2023年12期)2023-03-14 10:11:29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当代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探析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