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丽
目前,在临床上,护理工作的范围逐渐扩大,护理工作强度也在不断增加,这种现象与医院内部护理人员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护理排班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医院对护理工作的要求[1],笔者总结了本院以心脏内科室护理为代表的连续性排班模式的护理效果,并与传统排班模式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以心内科室为例,在该科室护士资源不增加的条件下,保留传统排班的主班组,对剩余的几个班组重新整合分为A班,P班和N班三个班组,另外,各个病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情况将护士分为2个小组,小组组长有高级责任护士担任,同时,根据护士职称和个人工作能力情况合理搭配,具体情况如下。
表1 两种排班模式各个时间段内工作人员情况对比
新的连续排班模式加强了14点-22点和6点-8点护理繁忙的护理,同时避免了14点-17点期间工作量相对少时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新的排班模式每日只需交接班三次,交接班时间为8点,15点和22点。
2.1 责任组长的资质以及其岗位职责 责任组长必须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且为注册护士,其主要是管理护士和自立较深的护士,必须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奉献精神。岗位职责:能够合理的安排和督促手下人员的工作;能够参与护理方面的会诊;能够在危重患者抢救的时候及时冷静的组织协调。
2.2 责任护士的资质以及岗位职责 责任护士应该具备专科以上学历,并且为注册护士,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具有达到相关医院要求的“三基”能力。岗位职责:能够根据患者并且进行不同级别的护理;能够及时的完成各项护理措施[2]。
2.3 各班组护士应该各有分工,相互协作,灵活调整 各班组以小组责任制的形式共同开展护理工作,组间应该提倡团结协作,各个小组成员既有各自分工,又能够相互协调,所有参与护理成员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主观能动性,确保护理工作能够保质保量完成,顺利交接班,交接班时,在班护士交班时间适量延迟,而接班护士接班时间适量提前,以满足患者的治疗护理需要。
百分率统计资料属于计量资料,该类数据资料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方法,以α=0.05为检验标准,双边检测方法比较组间差异性。
表1 两种排班模式下患者临床事件发生率比较表
连续排班模式将护士资源整体分为二个班,同时建立了护士长领导下,从责任组长到责任护士,最后到助理护士不同层级的护理岗位制度,每一层级有相应的工作权限:责任组长主要负责病区的业务和一部分的行政管理工作,并且在必要时刻可以代理护士长的部分工作,另外,责任组长应该时刻注意与患者进行沟通,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要及时解决。
最后,连续排班模式对不同资质等级的护士进行合理搭配,共同值班工作,既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又能使各工作人员之间相互学习,提高护理水平,对中午班和晚班护理力量的加强,也提高了对临床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新的连续排班模式交接班次数大大减少,减少了交接班带来的诸多临床事件隐患。
[1] 彭刚艺,李亚洁,李荼香,等.连续排班模式对护士工作压力影响的评价.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07-409.
[2] 魏芳,杨丽娟,李振香,等.连续性排班模式优化全院护士分层级管理.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9):1742-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