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玉
(四川省乐至县人民医院儿内科,四川 资阳 641500)
多重耐药菌通常是指对3类及以上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具有一定耐药性的病菌。近些年,多重耐药菌感染在医院感染中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但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1]。近年来,我院对儿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实施了密切监测,并针对性采取了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就我院儿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有效措施,报道如下。
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共发现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405例,其中男216例,女189例;年龄2个月~10岁;均表现为原发病病情严重,之前曾采用大量抗菌药物治疗但无效或效果不理想。
对上述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过程中,按规定对各种耐药菌株进行监测,一经发现立即通知主管医师及护士长,填写院内感染病例登记表,同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护理措施。耐药菌的检测方法[2]采用直接涂片法,对标本进行筛查,然后采用ATB半自动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对筛查合格的标本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和鉴定。
护理措施: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标准预防原则及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进行操作。医师或护士在对患儿进行诊疗、护理前,尤其是进行侵入性操作前或直接接触感染患者的血液、伤口、黏膜、溃烂处、分泌物、引流液、体液及排泄物前,必须戴好口罩或面罩、手套及眼镜,特殊情况时还应穿好隔离服。诊疗、护理工作完毕后,应及时脱掉隔离衣及手套,按规定认真洗手。对于定植患儿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诊疗及护理工作应靠后安排,以防交叉感染。
严格正确使用各种医疗用品:尽可能地采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直接接触患儿的医疗用品和器具应专人专用,且每次用后必须及时消毒,其他无法实现专人专用的器具和器械(如病床、轮椅、心电图仪等)每次用后要及时擦拭消毒。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诊疗护理操作中产生的废弃物应装入双层垃圾袋,并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不定期地对医护人员的手、病房环境、医疗器具等进行抽样检测,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确保消毒隔离制度的有效执行。
管理措施:管理人员应密切关注微生物实验室每天的监测数据,一旦出现多重耐药感染病例,应第一时间赶赴相应科室协助指导。专职医师必须全面掌握患儿的原发病情况、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患儿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及病原学检查结果等,科学地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管理人员还负责督导各科室及时、准确地填写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登记表,并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院内感染管理中心上报。专职护士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各科室执行多重耐药菌隔离消毒制度的指导和监督方面,如负责监督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洗手消毒、患者隔离等制度,负责抽查病房环境、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情况及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情况等。专职人员在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控制管理过程中,应连续跟踪感染患者,并在明确转归前进行时时监测。这可明确控制措施的临床效果是否有效,并为额外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专职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每月将督导检查结果情况汇总反馈给各科室,并将结果纳入绩效考核。
规范抗菌药物使用:我院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与临床科室签订了《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制订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和《关于临床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规定》等管理措施[3],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的405例患儿中,检出感染多重耐药菌34例,检出率为8.40%,其中曾大量使用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类药物患儿28例(82.35%)。经过我院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34例患儿中,痊愈出院33例(97.06%),因病情严重治疗无效死亡1 例(2.94%)。详细情况见表 1。
表1 多重耐药菌菌株与感染部位分布情况(n=34)
引起儿科治疗中心发生感染的原因有宿主因素(如患儿表现出的多重耐药)、医源性因素(如一些有创、侵入性操作)和其他因素(如科室环境污染的潜在危险因素等)[4]。护士护理工作的要务之一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而不是被动地治疗、护理患儿;治疗的目标首先是病原菌而不是污染菌或定植菌,隔离的是病原菌而不是患儿,控制病原菌的传播不单是针对科室患儿和医务人员,重点应是针对外来科室的医护人员或其他人员。
检出感染多重耐药菌的34例患儿中,最大年龄仅6岁,平均年龄较低。这主要是因为患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各器官及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免疫能力相对较低,容易引发病菌感染,再加上抗菌药物的长期不规范应用,使得容易感染多重耐药菌;另外,患儿通常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若其家属监护不严,极易引发消化道多重耐药菌感染。因此,对患儿实施严密监测及采取科学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对于预防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具有重要意义。
[1]王 靖,赵应兰,杨爱芝.重症监护病房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67-68.
[2]蔡春娥.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9):317-318.
[3]王 娜,孙迎春,于晓欣.关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及有关因素[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256-257.
[4]朱水龙.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性检测分析[J].中国药业,2012,22(22):4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