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林
再谈晨光精神
——再访老晨光的思考
王跃林
2012年5 月,我随一批82届大学毕业分配到晨光院工作的师兄师姐们对老晨光(现在的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进行了回顾之旅,感概万千,提笔写下了“我心中的晨光精神”,对何为晨光精神进行了初步分析。今年7月下旬,我又带领硅宝科技的中层以上干部和骨干去自贡进行中期培训,首站选择到老晨光参观学习,与有关院领导着重就老晨光在极度困难的环境下如何坚持下来并走上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入交流,给了我不少启示。
1987年因为一个联合国援助项目,原来属于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的研究部分(也就是一分院)加上其他一些有关系的精英,全部搬迁到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三十号,剩下的绝大部分属于老弱病残,与很多三线建设单位的情况类似,由于交通、通信很不方便,优质资产和人员又全部搬迁到大城市,留下的基本上被当成了弃儿,加上主管上级化工部的撤销,用孤儿来形容当时的老晨光也不过分,老晨光将逃不脱走向灭亡的路线。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位敢于担当的领头人站出来了,他就是张在利院长,张院长重新整合队伍,决心把这个烂摊子彻底扭转过来,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进行改扩建,使得老晨光院的销售收入在几年内翻了几番,让留下来的员工看到了希望,但好景不长,由于国企改革,老晨光院又十分错误的被并入昊华西南公司,公司领导更换频繁,发展进入停顿阶段,又出现大幅亏损并有可能发不出工资的境地,上天还是为老晨光做了新的安排,2010年左右老晨光又走到自主发展的道路,并成立了以李嘉为首的新领导班子,开始以市场经济的方式来改造和运作这样一个特殊的国有企业,老晨光焕发新的活力,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的轨道。
现在的老晨光在中国的有机氟材料领域已经成为佼佼者,氟橡胶的产能和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氟树脂的产能和产量处于国内前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9月,中昊晨光院还与享誉世界的先进材料领导者美国杜邦公司合资共同成立了一家公司,杜邦只占50%的股份。中昊晨光院不仅继续为我国的国防事业贡献高性能材料,而且自身也取得十分突出的经济效益,净利润在2011年曾经突破5亿元,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事情,老晨光还为四千多名已经退休并为国防事业做出过贡献的老职工支付巨额的各项费用,李嘉院长2012年光荣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在新班子的带领下,利用好已经打下的经济技术基础,加上所处地理位置的交通条件有实质性改观,原有的劣势现在变成了优势,老晨光的第二个春天已经来临,必将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和辉煌。
我们在赞美老晨光的同时,再来看看已经搬迁到成都的新晨光(即现在的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的发展状况,从搬迁到现在,新晨光已经在成都有二十六年的历史,但实事求是地讲,在科研方面,除继续为军工行业做出一些贡献外,没有拿出一项能够称得上国际水平或国内一流的核心技术,“七五”重点攻关项目有机硅建筑密封胶技术转让三家,有两家已经关门,技术不成熟是主要原因!在产业方面,没有逃脱专题经济的格局,一年的销售收入不如老晨光一个季度的水平,在新津圈地建设的芳纶项目,技术水平在三年以前已经被国内民营企业突破,要不是国家大量的科研经费的支持(事实上是巨大的浪费),新晨光院恐怕已经陷入比老晨光困难时期还要困难的时光,晨光精神在新晨光已经不再提倡而且是基本消失了,行业影响力大大下降。若将新晨光和老晨光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已经让人不可思议,发人深审!
很多人往往一提起国有企业,就认为其体制有问题,没有前途和前景,若用老晨光的发展轨迹来看,这种论调很苍白,老晨光不仅仅现在还是国有企业而且是久经磨难。另外,我所工作过的广州白云粘胶厂也同样是国有第四级企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创造了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化运作为抓手的成长模式,硬是从一个亏损的国有小企业发展成为国内最高端品牌,受到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邹家华等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但2003年转制为股份合作制后,反而形成产权不明晰、股东分散的发展模式,企业发展基本停滞了近十年,错失了形成国内产业集团和绝对领导地位的机遇。而我1992年到广东工作的第一个单位南海嘉美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本身是一个私人企业,在短短的三年内发展成为全国同行业的龙头,南海市及佛山市的明星企业,但由于老板的能力和经营思路跟不上企业的发展,该企业不幸变成了硅酮胶行业的“先烈”,基本消失,十分可惜!所以,我个人认为体制不是一个企业能否战胜困难并创造辉煌的决定性因素。
老晨光走出困境并重新崛起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是精神的力量。他们中的领头人张院长、李院长及核心领导层都是在困境中敢于面对挑战,在最擅长的氟橡胶和氟树脂领域下大力气,带领和团结老晨光人硬是在黑暗中前行,以无怨无悔的态度,坚守晨光精神,以破釜沉舟的勇气,硬是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国企发展道路,难能可贵,难能可贵!
硅宝科技是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成立和成长的,又遇上了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并且十分幸运地登陆了中国首批创业板,搭上了利用资本市场腾飞的翅膀,一路走来顺风顺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硅宝科技在发展过程中走得太顺利,没有遇到过大的波折和挫折,没有经历过风雨的考验,这是我们最大的“风险”,我们的干部和骨干去晨光院考察学习,就是要亲身体验老晨光人如何直面困难生存和发展;如何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先进合成材料。在顺境中培养忧患意识,在顺境中建立预防重大危机和危险及应对措施是我们必须形成的机制!
硅宝科技是时代的幸运儿,拥有快速发展的一切有利条件,我们有不少产品已经达到国内一流的水平,但相比老晨光,我们在发展速度方面还比较落后,我们还必须继续努力,创造和发展一批技术含量更高、销售规模具有亚洲第一、世界前三的高水平产品。同时,我们在经营规模、对外合作、跨区域和领域发展、品牌树立与提升等方面还要付出更卓越成效的努力,为在2020年左右成为世界有机硅材料知名品牌和知名供应商而持续奋斗。
C
1671-3362(2013)10-00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