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琴,党新云,饶 荣(房县人民医院,湖北房县 442100)
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属于条件致病菌,常引起肺部、烧伤创面感染,近年来其检出率不断增高、耐药性逐渐增强,是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临床治疗的难点[1]。本文通过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分离的416株铜绿假单胞菌,旨在了解本院铜绿假单胞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种标本中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416株,同一患者多次分离只作1次统计。
1.2 方法 采用HX-21A细菌分析仪鉴定细菌至种。药敏试验用K-B法,判定标准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2007年标准;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由湖北省临检中心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Whonet5.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416株铜绿假单胞菌标本分布以痰标本为主,占67.79%(282/416),其次为分泌物及脓液,分别占10.58%(44/416)、8.41%(35/416),其他标本检出率较低;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为主,占47.36%(197/416),其次为呼吸内科、神经外科,分别占15.38%(64/416)、14.66%(61/416),其他科室检出率较低。药敏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
续表1 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为不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可长期在物体表面及皮肤表面存活,易在咽部定植,属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各种严重院内感染,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烧伤后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继发性脑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等。本文中以痰标本中分离率最高,占67.79%,与汪广杰等[2]研究结果相符,表明该菌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在临床科室分布中,以ICU分离最多,其次是呼吸内科和神经外科,可能与ICU及呼吸内科患者基础疾病严重(如各种严重外伤、恶性肿瘤)、病程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及接受侵入性诊疗较多有关。此外,患者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造成菌群失调,也易导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妥布霉素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7.50%、39.42%、42.55%,可能与上述药物临床使用较少有关。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为10.34%~20.19%。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大于50%。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包括:分泌抗菌药物灭活酶或修饰酶、改变抗菌药物作用靶位和膜屏障,以及外排泵高表达等[3-4]。铜绿假单胞菌可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能分解第三代头孢类药物和氨曲南,ESBLs阳性菌株常具有多药耐药性,对临床常用的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5-6]。
综上所述,临床应加强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大医院感染监控力度,控制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临床应提高送检率,及时发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从而有效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蔓延。
[1]Japoni A,Gudarzi M,Farshad S.Assay for integrons and pattern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clinical Escherichia coli strains by PCR-RFLP in southern Iran[J].J Infec Dis,2008,61(1):85-88.
[2]汪广杰,张晓兵,罗阳,等.2005-2006年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3):434-436.
[3]刘永芳,吕晓菊,宗志勇,等.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表型与外排泵表达水平的关系[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31(9):979-983.
[4]曹伟,姚冬梅,郑荣.铜绿假单胞菌高突变株检测及耐药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08,26(5):333-334.
[5]彭晓勇.山区基层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0):1192.
[6]庄文平,朱德全.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2):141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