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穴位埋线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08-21 02:22:50
黑龙江中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功能性微创穴位

徐 丰

(丹阳市中医院·江苏丹阳 212300)

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类顽固性便秘。现代医学根据结肠、直肠的功能状态分为结肠传输功能障碍型、直肠出口梗阻型及混合型。目前关于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方法众多,如各种通便药,因给药方便且有一定疗效,人们易于接受,但由于药物存在依赖性或长期服用有耐药性而影响疗效,因此,临床治疗受到一定的限制。穴位埋线作为针灸的一种,在治疗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我们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45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2006年正式公布国际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RomeIII标准[1],其中包括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1)应包括以下两个或以上症状:至少25%的排便有努挣;至少25%的排便为硬粪块;至少25%的排便有不完全排空感;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阻塞感;至少25%的排便需手助排便;每周排便少于3次;(2)不用泻药软粪便少见;(3)不符合IBS的诊断标准。诊断前至少6个月中最近3个月有症状发作。

1.2 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疾病诊断标准者;年龄在18-70岁;便秘病程≥6个月;意识清楚,一般情况良好,能配合检查及治疗;自愿参加本课题研究。

1.3 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诊断、纳入标准者;肿瘤、炎症、内分泌及代谢病、药物引起的便秘;已接受其他有关治疗,可影响本研究的效应指标观测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腹主动脉瘤、肝脾异常肿大者、凝血功能障碍;一直使用抗凝药如法华林、肝素之类药者;安装心脏起搏器者,严重惧针者。

1.4 一般资料

144例观察病例均为2011年06月至2012年06月丹阳市中医康复科门诊患者,共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埋线组及药物组,其中埋线组40例,男9例,女31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8±12)岁;平均病程(8.48±3.45)年,药物组35例,男5例,女30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5±10)岁;平均病程(8.59±3.2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埋线组:取穴:中脘、天枢、大肠俞、足三里。操作方法:选用上海天清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PGLA医用可吸收线(国食药监械准字2003第3650072号),针具选用镇江高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微创穴位埋线专用针(国药器械准字2002第3151011号)。操作时将线体完全埋入穴位,得气后退针,压迫止血。7天治疗1次,共治疗4周。

药物组:口服乳果糖溶液15ML(杜密克苏威制药),每日一次,清晨空腹口服。连续服用4周。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 临床评分系统(CCS) 系统包括排便频度、排便困难程度、排净程度、疼痛等8个方面,最高分30分[2],积分越高病情越严重。

2.2.2 首次通便时间 记录患者自第一次治疗后到第一次自主通便的时间。

2.2.3 安全性评价 观察、记录微创穴位埋线治疗后患者局部疼痛、腹痛、腹泻、出血、晕针等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

2.3 疗效标准

临床疗效(量表)评定采用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基本痊愈:治疗后临床积分较治疗前减少≥60%,患者无便秘症状;有效:治疗后积分减少≥30%而<60%,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治疗后积分减少<30%,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首次效应

表1可见微创埋线组和药物组的首次通便时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首次通便时间h

表1 两组患者的首次通便时间h

注:治疗组分别与两个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首次通便时间(小时)埋线组 45 17.58±8.49药物组 30 14.84±23.84△△

3.2 近期疗效

3.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情况比较见表2

表2示,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表明两组治疗均有效。而埋线组在治疗第2周和第4周的积分明显小于药物组(P<0.01)。说明埋线组的疗效优于药物组。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情况比较(X—±S)

3.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由表3可见,埋线组总有效率93%,药物组总有效率8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例(%)

3.2.3 安全性评价 治疗组45例患者在埋线过程中,2例诉第一次治疗结束后有轻微的腹痛,后面几次治疗无以上感觉。药物组30例中有5例诉服用药物后腹胀难忍,需加用其他通便药物,通便后腹胀消失。

4 讨论

慢性功能性便秘属于中医学“便秘”病范畴。中医认为便秘的基本病变虽属大肠传导失常,但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精神情绪皆有密切关系,是人体阴阳、脏腑、气血、情志失调的一种局部表现。《灵枢•终始》云:“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纳而久留之”。微创穴位埋线就是在此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种新兴的长效穴位刺激疗法。穴位埋线疗法是中西医结合产物,通过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性刺激,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集穴位针刺效应、刺血疗法及组织疗法等多种效应于一体而发挥复合性治疗作用,达到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治疗作用。方庆霞[3]等报道应用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72例,埋线组总有效率94.4%,针灸组总有效率80.56%,认为穴位埋线治疗便秘疗效可靠,且较传统针刺疗法疗效更优。

本研究结果表明埋线组治疗期间症状积分呈递减趋势,在治疗1周后起效,于治疗4周后疗效最佳,其临床症状积分在第2周和第4周明显低于药物组(P<0.01),埋线组与药物组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果糖是目前治疗便秘的一线药物,本研究结果提示埋线的治疗效果可以达到和药物同等的效果,且治疗后便秘的不适症状要少于药物组。

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观测指标局限于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的总分,没有对便秘的各项症状积分进行分类统计,无法进一步体现两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便秘患者的哪项症状效果最明显。且观察指标较主观,缺乏更为客观的量化指标,还有未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后期随访,缺乏远期疗效的观察。

[1] 刘新光.解读功能性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中国实用内科杂志[J].2006,(26)21:1691.

[2] Agachan F,Chen T,Pfeifer J,et al.A constipation scoring system to simplify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nstipation patients.Dis Colon Rectum,1996,39(6)∶681-685.

[3] 方庆霞,王少松,谢有良.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72例临床观察[J].2011,(52)21:1849-1851

猜你喜欢
功能性微创穴位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7:04
夏季穴位养心
华人时刊(2019年13期)2019-11-17 14:59:54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模具制造(2019年3期)2019-06-06 02:10:56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
中医研究(2013年10期)2013-03-11 20:2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