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依兰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商品的贸易无疑会带来技术的流通,正如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海外一样,今天愈发发达的国际贸易在各国技术进步、自主创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其影响一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方式也从早期单纯的商品变成了今天的外商直接投资。与此同时,贸易已经发展到了产业内贸易为主的阶段,各个产业内部其作用机理不同使得其对自主创新的影响效果也有明显差异。
获取的新技术之所以能够推动东道国本国技术创新,是因为技术和技能会在东道国经济中扩散,即技术溢出效应,是技术传播产生的正外部性。FDI 技术溢出效应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对东道国企业自主创新起主要作用:
1.竞争效应
竞争效应的作用机理是: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具有优势的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会打破原有的市场垄断,迫使本土企业进行学习模仿、加快技术和产品开发。同时,FDI 的进入又会使竞争力不强的本土企业被竞争所淘汰, 竞争机制缩短东道国企业新技术的研发和采用周期。不利的一面是跨国公司在专利权方面的优势地位会阻碍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使得本土企业产生技术依赖。
2.关联效应
FDI 通过帮助建立生产性设施,提供技术支持、信息帮助,供应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指导企业组织管理形式促进后向关联效应。跨国公司技术本土化度随着技术越复杂,产业链越长而加深。此外,也会产生强制关联效应即当地供应商在被强制满足跨国公司产品技术标准等方面要求。前向关联效应则有助于东道国尽快形成当地的生产体系,以开发其制成品市场,前向关联效应在商业服务和基础设施等行业的作用较为显著。
3.培训和人员流动效应
由于在跨国公司的本国员工接受技术培训,并且学得的技术会随着人员流动而流动,从而产生技术外溢。
FDI 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也通过非技术渠道进行。1.外资企业的管理机制是产品、工艺创新的制度保障,也是维持较高生产效率的必要条件。国内企业通过借鉴、学习使得自身的制度环境有益于自主创新。但是应该说明的是,越是先进的企业制度其学习难度越大、周期越长, 从而导致技术外溢的效果降低。2.FDI 大规模流入弥补了我国科研资金和企业研发资金相对不足导致的研发资金缺口。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国在出口某类产品的同时又进口同类产品。20 世纪90 年代产业内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量的近60%,目前这一比例还在迅速增加。因此,要讨论贸易与自主创新能力就避不开产业内贸易的讨论。由于国际贸易中产业类别很多,各个类别的产业内部贸易与自主创新相互作用的机理也不同,下面就各行业差异性展开讨论。
(一)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我国该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其产业内贸易指数一直较大,自主创新能力高。由于该行业的产业内贸易通过发挥技术溢出效应对自主创新投入产生正向影响,该行业的产业内贸易对其自主创新产出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该行业规模大、资金实力雄厚,长期以来是我国产业内贸易的主要行业,位于机械制造业上游,企业通常非常注重利用通过产业内贸易获得创新的资源。
(三)设备制造业。该行业可以细分为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的分工复杂、产业链长,其自主创新投人、产出对产业内贸易倚重。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对自主创新产出具有直接的溢出效应,其间接溢出效应不显著。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通过其自主创新投入影响自主创新产出,并且自主创新投入对自主创新产出的影响较明显。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方面,由于发达国家严格控制技术溢出并且行业产品生命周期短,最新技术产品进入我国有一定的时滞,对其自主创新产出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其他产业。纺织业、橡胶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塑料制造业、办公机械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业的产业内贸易对其自主创新产出的影响不显著。原因在于产业内贸易的溢出效应对其自主创新投入不具有显著的影响,又对自主创新产出无直接影响。
经过上述分析,可见我国要充分利用外贸来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势必分行业量化分析其影响,优化自身贸易结构使得贸易带来的技术溢出最优化。
[1]李玉梅,桑百川. FDI 推动自主创新:理论框架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10(4).
[2]陈燕. 产业内贸易对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 2012(6).
[3]许培源. 贸易结构与贸易溢出的技术创新效应[J].亚太经济,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