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3-08-15 00:48:29岳朝辉
河南科技 2013年18期
关键词:服务业专利知识产权

岳朝辉

(郑州市知识产权局,河南 郑州 450006)

知识产权服务业,是指以知识产权代理、孵化、转移、运用、预警、维权等服务为手段,围绕知识产权“获权—用权—维权”,促进知识产权权利化、商用化、产业化的新兴服务业态。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复的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第一章指出,中原经济区是以郑州都市区为核心、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并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同时又在第五章明确提出,要“着力推动布局建设中原经济区知识产权区域中心。”当前,郑州市正在着力建设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郑州都市区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现状

1.1 基础条件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2年,郑州市专利技术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3754亿元和1119亿元。专利申请量1625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256件,专利授权9064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3件。全市拥有49所高校、109个中央驻郑科研机构、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92家市级以上研发中心。

公益类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郑州拥有国家专利技术(河南)展示交易中心、中国河南专利孵化转移中心,正在建设中原经济区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国家863软件孵化器、河南省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市场化服务机构蓬勃发展。截止2013年6月底,全市拥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153家,从业人员1000余人,2012年代理专利申请突破4万件;全市涌现出一批新兴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正在探索开展专利预警分析、专利质押贷款、专利价值评估等业务,涌现出2家科技特色银行。

1.2 不足之处

总体规模小。截止2013年6月底,郑州市知识产权服务业单位数量、从业人员数量仅占全市生产性服务业的0.8%和0.21%。行业人均资产与人均利润仅占全市生产性服务业总体水平的32.7%和70.3%。

服务内容单一。大多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仅限于开展专利申请、商标代理登记等业务。综合性、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大多是2009年后成立的民营企业,全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从业人员30人以下和资产总计100万元以下的法人单位分别占全部法人单位数的94.1%和72.1%,整体实力较弱。

服务层次不高。全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战略分析及产品市场战略、风险评估和专利预警分析等高端信息服务的能力明显不足。知识产权战略策划、托管、商用化等高附加值业务有待拓展。

1.3 面临需求

高端服务需求旺盛。近年来,全市专利、商标、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的代理、登记等服务业务蓬勃发展,知识产权评估、预警分析、质押投融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等方面的服务应运而生。

研发设计领域服务需求突出。目前,郑州市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初级工业化已完成资本积累、技术学习、市场历练过程,抓住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机遇期,发展以知识产权服务业为核心的研发设计服务业,尽快建立支撑产业结构调整的研发设计服务体系,有利于发挥郑州市产学研体系融合贯通的优势,而且有利于发挥驻郑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和企业市场优势。许多企业呼吁,尽快建立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交易和中介服务体系,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设计企业和知名品牌。

公共信息服务日益迫切。全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传统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建设分属专利、商标、版权等不同政府职能部门,未形成有效集成和共享机制。政府急需为企业提供完善的专利数据信息和系统的信息挖掘服务。

1.4 发展潜力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为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2012年7月,郑州市出台的《科技创新工作五年行动计划》提出,全市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要以2011年各项指标为基数,力争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到2016年分别突破1.2万亿元和3500亿元;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到2016年分别突破45000件和24000件,努力实现五年翻两番。随着上述目标逐步实现,知识产权服务业面临新的历史机遇期。

特色园区和基地陆续建成,为知识产权服务业增添新的城市名片。2011年5月,郑州获准建设全国唯一一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2012年11月,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落户郑州。2013年5月,郑州高新区进入全国首批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行列。郑州市金水区还规划了面积56平方公里的科教新城,在2.6平方公里核心区内,建设占地200亩的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配套服务园区—河南省创新与知识产权服务产业园,主要功能包括:大型专利文献数据库建库及检索、专利实施效益分析、专利技术展示交易等。郑东新区龙子湖区域还聚集了十多所大学,入驻大批科研(检测)中心、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集聚了大批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正在把投资创业的目光投向郑州。

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日臻完善,为知识产权服务业提供了法制保障。2009年10月,《郑州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颁布实施;2010年5月,郑州市知识产权局与市中级法院联合出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的意见》;2011年2月,郑州市检察院成立公诉三处,专门办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并出台《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提级管辖的若干规定》,对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提级管辖、集中审理。2012年11月,国家专利复审委员会第九巡回审理庭在郑州成立,该庭可用于全省专利行政执法、司法审判。2013年4月,河南省第一个知识产权社会法庭在郑州挂牌,标志着全市乃至全省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2 对策与思路

2.1 探索“抱团取暖”新思路

郑州市知识产权服务业虽然总体规模小、服务层次低,但与第一、二、三产业的联系日益密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解放思想,打破以往市场垄断、信息封锁、恶意竞争的僵局,整合资源、积蓄能量、先行先试,加快推动产业内部横向联合,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取暖。

2.2 构建产业集聚新模式

抱团取暖的关键是产业集聚,即在特定区域范围内,组织从事知识产权服务业的相关企业,以及配套的上下游企业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2012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工作实施办法》,在全国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工作。目的就是通过试验区建设,聚集一批创新型企业和骨干龙头企业,完善业管理体系,优化服务结构,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与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全面融合。郑州市应抓住机遇,以产业集聚为重点,建设服务业集聚发展实验区,做大做强知识产权服务业。

2.3 打造“一区多园”试验区

笔者在多次请教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河南省知识产权局郭民生局长和冯红建处长的基础上,提出建设“一区多园”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的构想。“一区”,即在郑州金水未来科技城建设试验区核心区,“多园”,即“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园、河南省创新与知识产权服务产业园、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

2.3.1 建设目标

自2013年下半年至2016年末,核心区总投资约20亿元,载体面积近60万平方米,入驻知识产权机构和成果孵化运用企业约120家,从业人员达1.5万人,年业务总收入达60亿元规模,新增全社会技工贸总收入超过350亿元。

2.3.2 重点任务

1)建设知识产权高端服务区

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以郑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战略支撑产业主导产品、关键技术专利信息、相关技术热点为内容,建立专题知识产权数据库和信息网络;加强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各类知识产权基础信息的资源整合、系统集成和信息共享,构建知识产权基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引进服务机构。积极引进如中国专利技术开发公司、中国专利信息中心等分支机构及知名中介机构,提供专利审查、专利代理、专利检索、复审与无效、诉讼代理、技术开发等全方位服务,形成完整的知识产权服务产业链。

2)建设知识产权成果孵化应用区

建设六大功能区,即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维权保护中心、服务业集聚中心、交易中心、特色产业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产业化基地。主要功能为:

加速发展专利、商标、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申请、注册、登记、复审等代理服务,提升涉外代理服务能力。

鼓励拓展企业上市、并购、重组、投融资等商业活动中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完善中小微型企业法律援助服务。

发展知识产权信息检索、数据加工、文献翻译、数据库建设等服务,建设专业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

3)建设高层次人才培训区

打造“三大板块”。即建设知识产权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培训中心、服务保障中心,广泛开展企业知识产权服务贸易、市场拓展、海外布局、核心技术转让、标准化等事务中的咨询服务,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3 保障措施

3.1 组织保障

成立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河南省政府领导组成,下设试验区管理委员会,由省知识产权局和郑州市政府联合组成,依托金水未来科技城、招商服务机构和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开展项目引进和日常管理服务。

3.2 政策保障

制定优惠政策,主要包括:给予入驻机构和企业房租优惠,对地方税收新增部分给予奖励,组织参加知识产权交流合作等。

3.3 资金保障

设立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建设载体、贷款贴息、入驻企业房租优惠、地方税收奖励、项目招商等。利用政府引导基金和投融资机构资金,有选择地提供专利项目开发资金和投资担保,条件具备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最终从政府操作过渡到市场化运作、政府适当补贴的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服务业专利知识产权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经济(2022年10期)2022-10-12 05:28:26
专利
水运工程(2022年7期)2022-07-29 08:37:38
发明与专利
传感器世界(2019年4期)2019-06-26 09:58:44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43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知识产权(2016年5期)2016-12-01 06:58:32
知识产权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8
中介服务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5
服务业集聚区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5
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