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锐
(驻马店市板桥水库管理局,河南 驻马店 463715)
板桥水库位于淮河支流汝河上游,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45 公里的泌阳县板桥镇。 水库始建于1951 年,1956 年进行了扩建,1975 年8 月遇特大洪水(75.8 洪水)漫坝失事,1978 年开始复建,1981 年停缓建,1987 年复建工程再次开工,1992 年主体工程竣工,1993 年6 月通过国家竣工验收,并交付管理运用。
复建后的板桥水库按百年洪水设计,可能最大洪水(PMF)校核,水库控制流域面积768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8 亿立方米,兴利库容2.56 亿立方米,最大库容6.75 亿立方米。 水库按Ⅱ等工程,土坝及砼溢流坝按2 级建筑物设计。 枢纽建筑物包括:两岸粘土心墙砂壳坝,最大坝高27 米;河床段砼溢流坝,最大坝高50.5 米;南北副坝;电站及灌溉系统。 电站装机容量4×800 千瓦,设计灌溉面积45 万亩,向驻马店供生活及工业用水1.5m3/s,养鱼水面3.3 万亩。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灌溉、城市供水、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
板桥水库为驻马店市城市供水的唯一水源, 满足驻马店居民生活、工业用水、环境用水的需要。1993 年——2007 年,南干渠明渠供水为唯一供水方式, 通过南干渠引水至河里王,经泵站加压后,用两条DN1000 输水管道向驻马店市汇津水务集团邦业自来水公司王楼水厂供水,设计供水能力12×10m3/d。 规划的第二水厂仍以板桥水库地表水为水源,设计供水能力10×10m3/d,届时自来水供水能力将增至22×10m3/d。
水资源特别是淡水资源具有战略性、 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和生态之基。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板桥水库自1993 年向驻马店市正常供水以来,已经运行了20 年。由于水库管理单位规范管理,科学调度,城市供水保证率达100%,至2012 年底已累计完成城市供水46820 万m3,农业灌溉用水22468 万m3,环境供水4280 万m3,为练江河橡胶坝补充源水1860 万m3,灌区农民增收27400 万元。供水工程为我市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板桥水库向驻马店市供水是长期的, 因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应是可持续性的。 根据对板桥水库地表水水质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 板桥水库水质绝大部分监测因子达到Ⅰ-Ⅱ类标准,个别因子达到Ⅰ类标准。 近年来水质监测成果综合评价为Ⅱ类,部分时段优于Ⅱ类水,适合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满足城市生活、工业及农业灌溉各种用水要求。 近几年板桥水库地表水水质监测评价结果表明: 各项选定单因子没有明显变化。与2005 年相比,单因子含量略有减少,这说明近几年对板桥水库水源地实施水资源保护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但并不意味着水资源的保护可以放松懈怠,高枕无忧,应该清醒地看到,水资源保护工作还有许多薄弱环节,还存在一些污染隐患,应该未雨绸缪,主动预防,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子。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 这一论断同样适用于板桥水库,破解水库经济困境,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增加就业岗位数量,关键靠发展。 综合开发是发展的有效方式和途径,要立足水库水土资源优势,充分用好用足政策,加大对外宣传,提高水库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形成品牌效应。 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招商引资,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争取全方位的资金投入,多上项目,大上项目,形成结构合理、资金安全、产业集中的项目群,把板桥水库打造成投资兴业的热土。
板桥水库是驻马店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先后荣获省级、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全国绿化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是省级文明单位。 板桥水库风景秀丽、生态环保、水质清洁、空气优良,这是板桥水库的优势,是招商引资的亮点。 同时也是必须重点保护的内容,饮用水水源保护地要求做好水质保护,杜绝水污染事件发生,因此对引进项目的类型要求较高,对项目可能造成的水污染、环境污染要做影响性分析,要进行环境经济评价,拒绝引进高污染项目和无环保设施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只能引进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生态环保的项目,这是综合开发的局限性。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综合开发也不例外。 招商引资一方面引进的是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增加社会财富,提高职工待遇。 另一方面可能会打破现有利益格局,影响单位稳定,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供水安全。 因此要非常重视社会评价,包括社会影响分析、互适性分析和社会风险分析。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所引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在提高居民收入和增加就业机会方面所起作用, 对环境生态的负面影响,了解项目与当地的适应程度以及利益相关者的支持态度。 对板桥水库而言,最重要的是引进项目后不会对现有的生态条件造成破坏。
水源保护和综合开发是辩证统一的,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二者是矛盾的,综合开发势必会对环境、水源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会对现有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质安全,这与水源保护的宗旨是背离的。 另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首先,水源保护是综合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良好的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板桥水库也就失去了招商引资的竞争优势, 水源保护为综合开发提供了商机和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栽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其次,综合开发是水源保护的目的和动力。 进行水源保护,打造人水和谐的秀美环境目的就是进行综合开发,增加和积累社会财富,完成板桥水库品味提升,经济增长,单位稳定的发展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有充足的资金投资基础建设,“反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投资条件。
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报道, 引起全社会对水源保护的重视。 在“世界环境日”和“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利用展板、宣传画等形式集中进行宣传纪念活动,普及水源保护意识。在水源保护区,通过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意义、保护方式和实施办法,通过对库区群众的宣传教育,唤起他们对水源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使他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能自觉地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 在广大职工中开设学习班,聘请有关专家结合实际讲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知识,加强干部职工的环保意识教育。
以市人民政府名义设立板桥水库水源地保护专门领导机构,负责板桥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 明确水源地保护目标、任务和责任。 建立和完善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制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案和具体的实施办法,联合市直有关部门,包括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卫生局以及水源保护区内的相关乡镇,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做好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明确水源保护地范围, 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的界桩、界碑、防护设施。 划定水域、陆域一、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明确各类各级保护区的禁止行为和限制行为。 对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根据各类污染源的排放状况,明确水源污染防治重点。 对已在上述区域建成的畜禽养殖场限期搬迁或关闭。做好水源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报批、验收工作。制止库区内非法采砂、采石现象。 依法查处向饮用水源地倾倒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的违法行为。
构建规范完善的防控体系,制定水源保护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水质监测、安全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开展水源安全保障宣传教育工作。 板桥水库在库区设立了水质监测站和生态观测池,进行水质的经常性检测和监测,履行饮用水源保护监管职能,并做好相关信息的通报,接受市人大、政协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和当地公安部门联合进行水库防控演练,树立防范意识,提高防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