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桂杰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1)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是以培养综合性的应用人才为主的高等教育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以社会的岗位需求为基础,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和高超的专业能力。但是,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落实,逐渐证明了很多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不再适应教育的发展,但是教育改革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为止,很多落后的教育观念仍旧存在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例如:第一,教师始终主宰着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种“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课堂模式,然而这一模式严重阻碍了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讲台上卖力传授知识,学生却反映讲课内容枯燥无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第二,过分重视理论,导致实践不足。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只注重讲解专业知识,而忽视了专业实践。教师错误地把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途径,导致很多学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专业技能的应用,将来走向社会时,依然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
虽然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是两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很大的不通。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的是学术性的研究型人才,因此比较重视理论的培养;然而,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为目的,在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了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由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期限较短,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做到精简,突出重点,现在大多数的课程都是重复基础内容,缺乏针对性。第二,受错误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在课程安排时始终以理论教学为核心,理论课程占据会计专业教学的绝大部分课时,专业实践课时严重不足,导致人才培养目标的重心偏离。
(三)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非常重要。教学内容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达到教学目的,顺利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内容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资源严重匮乏,许多高职院校缺乏优秀的师资队伍,图书资料等资源很很少,无法满足学生的课外学习要求,而且优秀的教学资源很少;第二,教材更新较慢,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教学内容不能做到以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为主,与时俱进,导致培养出的会计人才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第三,对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视不够,在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过于形式化,无法引起学生和老师的重视,甚至有些高职院校取消了职业道德培养的相关课程。
(四)教学模式存在严重不足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在素质教育普及的今天,传统的、落后的教育手段已经逐渐被代替,但是,在一些高职院校中仍然使用落后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例如,第一,虽然一些高职院校引入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但是很少被运用到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旧选用传统的黑板模式进行教学活动;第二,有些高职院校由于经费有限,缺乏覆盖全校的网络,学生无法方便地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获取知识,另外,也无法提供给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实践操作的环境;第三,教学模式过于落后,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许多多媒体教学手段还没有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严重影响了会计专业的教学效果。
(五)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可知,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非常重要,而且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的进行。然而,目前的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在实践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制定教学目标或者教学任务的时候,实践教学往往被忽略,因此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实践教学的课时所占比例普遍较少;第二,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实践的需要,在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之前,必须具备进行实践的必要知识,然而目前的高职院校的教学安排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第三,目前的会计专业的课程只是涉及到有关会计的知识,与会计紧密相关的贸易和管理以及法律知识等没有被安排到教学任务中,很难使得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无法胜任以后走向社会进行真正实践的要求。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得知,目前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活动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这些问题和不足严重影响了会计专业的教学效果,阻碍了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型人才的目标的实现,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课程内容、师资和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进行提高,具体的提高措施如下:
(一)引入新的会计专业教学理念
促进会计专业教学理念的更新,也是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只有引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使得会计专业的教学更加深入,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做法:第一,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在课堂中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教师应该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加强沟通和交流,从而提高教学成果;第二,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与教师的平等地位,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创建和谐向上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讨论中去;第三,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会计领域的知识更新换代很快,如果固步自封,最终会被淘汰,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社会前进的脚步,才能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合理安排课程
合理的课程安排是实现会计专业教学目标的重要步骤,加上本身会计课程具有其独特性,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一定要合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可以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学生的基础课程要宽泛,不仅要包含会计专业本身的基础课程,而且与会计专业相关的,例如,国际贸易、经济学、法律等也要有一定的了解,为学生建立严密的课程体系,形成知识网络;第二,注重提高实践能力的课程的安排,高职院校的本身的教育特色决定了,会计专业的课程安排要侧重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未来社会的竞争力;第三,重新分析整个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删除一些冗余的课程,增加一些必要的课程,从而扩展专业基础知识的范围,促进学生就业方向的多样化发展。
(三)加强高职院校的资源建设
优秀的教学资源能够帮助课程的顺序开展,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另外,加强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建设,也是提高高职院校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编写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会计专业教材,根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编写一些符合高职院校培养特色的会计专业的高质量教材;第二,开展精品课程的建设,精品课程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示范性课程,应该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由理论联系实践等多个方面进行精品课程的设置,从而能够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育水平,培养更多的更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
(四)教学方法要推陈出新
由于目前高职院校中还存在很多落后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做到推陈出新,具体做法如下:第一,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提出到实施已经有很长的时间,被证明是一种能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得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第二,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动,例如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是学生与老师之间充分交流,表达不同的观点,能够提高学生的上课热情;第三,鼓励学生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在高职院校中,可以利用的资源有很多,可以获得资源的途径也有很多,例如学校的图书馆,从网上查阅资料等途径,尽量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
在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更加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技能,才能在未来社会上更好地立足。加强实践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由于以前高职院校对实践课程不重视,因此学生与会计专业实践有关的知识储备非常少,因此建立起实践教学体系,使得每个学生掌握实践的基本知识;第二,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职业道德、团队精神、与他人合作能力等都非常重要,应该把这些都纳入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来,对学生进行集中地培养;第三,与一些企业进行合作,使得学生可以有机会进行假期实习,或者是进行毕业实习,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公司的实践中去,快速提高自己。
[1]谢红,谭绍华,汤方梅.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中国-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5)
[7]田平,林辉山,张萍,兰芳.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
[9]何伟威,张立华.案例教学法及其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01)
[4]刘秋月.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财会通讯,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