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代荣
(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公路桥梁涵洞施工质量保障体系不仅是对提高质量检测技术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根本保障。因而必须对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因而作为工程项目部,应分别从人员、组织、制度等方面,进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由项目经理担任工程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领导,各工程部开展工程质量监督检验和技术管理工作,并分设测量、质检、试验组织对项目工程质量进行控制、检查和验收,且将质量控制主体责任具体落到实处,形成从上而下、上下齐心的各级质量监督保障机制与体系,为工程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在施工之前,进行技术交底,且确保交底具有详细的施工工艺方案、技术质量标准,从而将三级交底制度落到实处。与此同时,还应加强施工原材料质量的管理,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严禁进入施工现场,并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和机械设备的保养。此外,还应加强与设计方的沟通,明确设计意图,对于存在的设计问题应及时处理,为工程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在涵洞工程施工过程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加强现场技术指导,严禁擅自离岗,对于完成的每一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并加强每道工序的技术指导,尤其是应加强施工质量问题的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影响质量的因素,并将其排除在萌芽状态。
质量检测手段的技术含量的高低与工程质量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作为路桥施工企业,必须对涵洞工程质量检测手段不断强化。具体来说,主要就是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在工程开工之前,严格按照相关设计要求、图纸和合同文件等进行精细化的工序操作细则,明确施工顺序,明确相关技术指标,如允许出现的误差、所检测的频次、检测所采用的具体手段等。二是不断完善各种检测手段,着力提高检测的稳定性,尤其应结合施工部位、施工工艺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确保检测手段的有效性。
(1)蜂窝问题的防治策略
防范策略:一是精心设计,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得到严格的控制,并加大检查力度,确保计量的精准性,尤其应确保混凝土拌合的均匀性与坍落度的适宜性;二是若混凝土下料高度比200 公分高,就必须设置溜槽或串筒;三是混凝土浇灌时应分层下料和振捣,严防漏振情况的发生;四是确保模板缝堵塞的严密性,并在混凝土浇灌过程中碎石对模板支撑的情况进行检查,严防漏浆情况的出现;五是当涵洞基础、墙根和柱子的下部浇筑完毕之后的60 ~90 min 内沉实后再进行上部混凝土的浇筑,最终达到尽可能减少蜂窝问题出现的目的。
治理措施:若蜂窝面积较小,应将蜂窝清刷干净,选用1∶2 的水泥砂浆进行压实抹平;而若蜂窝面积较大,则应将其薄弱处的松散颗粒凿除再进行清刷,待清刷干净之后选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填塞和振捣密实;若蜂窝较深且清除困难,则应埋设压浆管和排气管,并将表面抹上砂浆,也可以浇筑混凝土并封闭,最后再对水泥进行压浆处理。
(2)麻面问题的防治策略
防范策略:一是必须认真清理模板表面,确保其平面干净且无任何杂物,并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对模板进行浇水湿润;二是模板缝隙必须堵严,例如可以选用腻子、油毡纸等密实材料;三是应对模均匀涂刷长效性的隔离剂;四是振捣混凝土时应分层均匀并密实,且将气泡全部排出。
治理措施:若模板表面已经粉刷,但由于粉刷不达标而此时的轻微麻面可以置之不理,但是表面没有涂刷隔离剂的模板,必须对麻面处进行浇水润湿,再采用原比例的混凝土配比与砂浆石子抹平麻面和压光,并将气泡全部排出。
(3)孔洞问题的防治策略
防范策略:一是选用细石混凝土浇筑钢筋密集部位和复杂处;二是模板内混凝土充满之后应采取分层的方式进行振捣并密实,在两侧同时下料的同时还应注意孔洞的预留,并在侧面加设浇筑门户,严防漏振和混凝土中有杂物的情况,若出现杂物,则应将其及时清除。
治理措施:应将孔洞附近的软弱浆膜和松散混凝土凿除,再用压力水进行冲洗润湿,再采用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振捣和压实。
(4)露筋问题的防治策略
防范策略:在混凝土浇筑时应确保保护层的厚度达标和钢筋位置的正确,且加大检查力度。若钢筋较为密集,则应针对性的确定石粒粒径,以确保其配比的精准性和较强的易和性。若混凝土下料高度比200 公分高,就必须设置溜槽或串筒,以达到预防离析的目的,并将模板进行润湿和缝隙的堵塞工作做好,并在浇筑过程中不得撞击和踩踏钢筋,若不小心撞击或踩踏,则应对其及时调整,确保混凝土振捣的密实性。此外,应认真分析和总结脱模出现的时间,不得过的拆模。
治理措施:表面露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 的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平;露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总之,探讨公路桥梁涵洞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路桥施工企业,必须健全公路桥梁涵洞施工质量保障体系,并从管理、检测、防治三个方面加强工程质量的控制,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提升。
[1]武斌. 公路涵洞设计与施工探讨[J]. 科技传播,2010,(Z1):28.
[2]杨磊.涵洞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5):253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