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国
(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斜交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主梁施工时,由于主梁的横梁与纵梁呈斜交状态,支架平衡性差,在基础下部工程施工结束后,素土回填至主梁底板下1.7 m处,然后分层回填、碾压不同比例的灰土,利用分层灰土的密实性与含水率较低的特点控制沉降变形以及冻胀变形等问题,并且加设混凝土传力层,以保证主梁浇筑过程中基层不会因为泵送混凝土的冲击力产生变形,并且经过混凝土传力层对力的均匀分散,对于基层的整体性以及不均匀沉降的控制均有一定的帮助。
土胎法施工工艺通过采用土胎及混凝土传力层等技术,可以很好的完成主梁的施工,解决沉降变形以及冻胀变形等问题,节省大量开支,有效加快了施工工期,并保证了工程的整体质量。
(1)基础部分施工完成后,混凝土强度达到70%时,进行基础处理层工作,由于承台、桥台深挖放坡处无法使用机械设备压实,需用人工分层进行夯实,分层厚度每层不超过30 cm,压实度要求不低于90%。
(2)场地内桩基施工的泥浆池要全部清除干净,然后才能进行回填工作。
(3)回填采用普通素土即可,但要求含水率必须要小,整体回填至主梁底板标高下约1.7 m处,回填需机械分层碾压,分层厚度每层不超过30 cm,压实度要求达到90%。
这一工作主要为了避免由于回填不均引起的不均匀沉降。
(1)基础处理层施工完毕后,进行土胎基层第一层施工。
(2)在预拌场对灰土进行预拌,灰土比为1∶9。
(3)将拌制好的灰土运送至场地,利用机械进行摊铺、碾压,4座桥塔附近1 m的灰土使用人工进行夯实,整体压实度需达到90%。
(4)土胎基层第一层厚度控制在30 cm左右,整体坡度与梁底坡度相同,误差控制在±5 cm。
(1)土胎基层第一层施工完毕后,进行土胎基层第二、三层施工。
(2)施工工艺与第一层相同,灰土比为2∶8,整体压实度需达到95%,厚度控制在每层30 cm,高程误差控制在±3 cm。
(1)土胎基层第二、三层施工完毕后,进行土胎基层第四、五层施工。
(2)施工工艺与第一层相同,灰土比为3∶7,整体压实度需达到95%,厚度控制在每层30 cm,高程误差控制在±1.5 cm。
(3)基层施工全部结束后,用夯击锤锤击基层的方式进行土胎沉降量的实验,夯击力应为最大梁体荷载的1.5倍,沉降量不合格处立即进行换填处理。
(1)在基层施工结束后,为加强基层的稳定性,我公司决定加设一层20 cm厚C20混凝土传力层,以保证主梁浇筑过程中基层不会因为泵送混凝土的冲击力产生变形,并且经过混凝土传力层对力的均匀分散,对于基层的整体性以及不均匀沉降的控制均有一定的帮助。
(2)混凝土浇筑振捣需密实,混凝土表面要求抹平,但不需压光,以增加竹胶板与混凝土面的摩擦力,整体标高应控制在±0.5 cm,局部不平整除,高出部分需凿除,较低部分可用砂浆找平。
(1)灰土拌制严格按照设计灰土比进行,并保证拌制均匀。
(2)摊铺厚度严格按照设计层厚进行,整体标高均应符合设计标高。
(3)塔柱处无法机械碾压处必须使用人工夯实,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
(4)基层施工完成后,按相关技术规范进行内部验收,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5)混凝土振捣必须密实,表面无蜂窝现象出现,浇筑完成后,松散状混凝土必须凿处重新浇筑。
(6)混凝土表面必须抹平,保证整体线形平顺无明显起伏,不符合要求处应及时修补。
(7)混凝土后期养生工作必须严格要求,以保证混凝土强度,避免延误整体工期。
(1)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2)建立一个能够有效运行的安全保障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3)编制详细的安全施工技术方案。
(4)对全体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熟悉每个工作环节的安全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5)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等。
(6)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